前言:当夜幕降临霓虹灯渐灭,喧嚣声散去时,在城市的夜色之中,仍然有一些人在默默的守护这座城市。他们是这座城市的守夜人,在大多数人都睡去时,他们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以保证着这座城市第二天的正常运行。
他们是派出所的值班民警,是夜间检修车辆的地铁员工,是凌晨就起床的投递员,是道路上辛苦检查的交通警察……即日起,华商网推出全新系列报道 《都市守夜人》 ,照亮这座城市中每一个送温暖的人。
她坚韧:可以在每天凌晨4点见证Xi安,无论寒冬酷暑,她已经做了14年了。
她朴实:一年有365天。过年只有七天可以穿上自己的衣服,剩下的时间都是黄色的工装。
她智慧:也是骑着电动车送牛奶上街,但她每个月都能卖冠军,月薪过万,顾客300多,还有200多人已经在别处成熟了。
直到有人给单位领导打电话,她善良:才知道自己一直在默默帮助独居老人。
她叫董玉燕,是陕西黄马家物流配送有限公司的快递员,每天骑着电动车,拎着几百瓶牛奶和报纸,送到五个社区。
在关注董玉妍之前,她就像穿梭在Xi街头的快递员、快递员、外卖小哥。只要她愿意工作,就能在这个城市得到相应的回报,她的生活简单而平淡。
直到2020年元旦到来,黄马家公司发布公告,才发现这个看似普通的女快递员,却处处藏着温暖和情感。
业务能力超强:
不用对单,谁住几楼要什么口味她一秒分清
2020年1月2日凌晨4点,Xi安只有零下4度,灯光下的街道清冷。此时,Xi市莲湖区钟惺路华商报红庙坡配送站已经人满为患。快递员订购和搬运货物,并开始为新一天的工作做准备。他们将在早餐前向用户提供牛奶、新鲜食物、水果和蔬菜以及报纸。
158瓶牛奶,73份报纸,这是董玉燕从凌晨4点到8点的工作。下午家里还有142瓶牛奶等着她送,方便用户享用晚餐。
其实这个状态并不是她最忙的时候。她一天最多会送出近400瓶牛奶。在配送站的办公室里,公开张贴着一张10月份的业绩表,快递员超过20人,董玉燕在配送乳制品方面排名第一。在这个排名表中,常见的数据是一天送达一两百瓶乳制品,而董玉燕的数据是387瓶。
投递量是很多人的两倍。她怎么能独自完成呢?一起体验配送的时候,我发现董玉妍有一个“超级大脑”。
“2、5、14、17、23层.有的订牛奶,有的订报纸,有的订牛奶和报纸。”不用看提货单,董玉燕就能一口气报出楼上所有用户的楼层,甚至包括杜东和西湖。用户点了什么口味的乳制品,点了多少瓶,是上午送还是下午送?她一秒钟就能看出来。
她跑得太快了,甚至不等电梯关门。她已经把牛奶放在用户门口,继续坐同一部电梯送另一部。有时候可以说说用户的家庭情况。她300多位客户中有200多位已经成为熟人。
“跑五个小区,一个小区那么多楼,有的楼有30层以上。你怎么能记得这么多?”面对华商的质疑。com记者,董玉妍伸出右手整理帽子,这似乎有点尴尬:习惯了!
作为快递员,不能光送货,还是需要接单,但是一大早还没遇到多少人,怎么开发用户?董玉妍透露了她的小伎俩,她的名单
一般都来自下午的电梯间、微信里的嘘寒问暖及口口相传。
谦虚又低调:
单位领导接到电话才知道她默默帮助独居老人
在2020年元旦来临之前,董玉燕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黄马甲公司向全单位发布了一份通报,通报的内容是对董玉燕的表扬。要不是单位领导接到家属电话,没有人知道董玉燕竟在默默做着公益。
82岁的翟永振和78岁的妻子鲁惠珍居住在西安梨园路一多层小区,没有电梯,两位老人虽只住3楼,但腿脚不便要上下楼也实属不易。孩子们每周会给冰箱里买上一周的菜,这样两老人就不用为买菜发愁,只需要两三天下楼倒一次垃圾。
有几次,鲁奶奶将垃圾放在门口准备过一会去倒,但一出门,垃圾就不见了。鲁奶奶甚至吓得一段时间都不敢把垃圾往门口放了。她与老伴猜测,会不会是楼上的年轻人或是打扫楼道的卫生员所为,心想要是找到人了可一定要感谢人家。
终于有一天,鲁奶奶无意推门撞见了那个做好事不留名的人,原来是董玉燕。鲁奶奶一家订了很多年报纸,这两年两人腿脚不便,思前想去就与董玉燕商量,能不能把报纸从原先的送到楼门改为送到楼上,没想到董玉燕第二天就照办了。“多爬楼把报纸送上来了,还悄悄给我倒垃圾,真是不好意思。”鲁奶奶说,这都不算,董玉燕还会时常念他俩行动不便,去家里给他们打扫卫生。
遇到如此热心的投递员,鲁奶奶心里很是感激,她将董玉燕的故事讲给女儿,女儿也深受感动,她给黄马甲公司打了一通表扬电话,公司领导才知道了这件事。
其实,这不是董玉燕默默做公益的唯一一件事,多年前,她就常常照顾送报辖区内的一90多岁老人,帮她洗衣服、做饭。后来老人去世了,董玉燕虽已换了辖区,得知消息后,她还是回去给老人上了一炷香,随了50元份子。
董玉燕的父母都已过世,她说,看见有老人需要帮助,她就会想到自己的父母。

内心也有遗憾:
常年在外,希望有更多时间弥补女儿和儿子
10多年前,大学毕业后,董玉燕做过保险、在网络公司上过班,还去书院门卖过画,后来和老公一起加入了黄马甲,成为了一名投递员。
在西安辛苦奔波的这些年,女儿一直留在富平老家生活。7年前,他们终于在西安买了房,安了家,但仍没有机会和女儿团聚。如今,女儿考入县城读高中,学业繁忙,也只有周末才能团聚。
“当时接来也没用,我俩都没有假期,没办法照顾她。”6年前,董玉燕有了小儿子,在儿子上幼儿园期间,她坚持将公婆及儿子接到西安一起生活:不想错过他的成长,没陪伴女儿一直很遗憾。
如今,董玉燕的老公做起了外卖小哥,两个人因时间差,有时两三天都见不上面,但家人都在身边,让她很安心。
2020年,董玉燕44岁,她说她的愿望很简单很平淡:继续做业绩标兵,继续帮助能帮助的人,更希望儿女都能健康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