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传统地方文化如何在传承与创新中蓬勃发展?关键在于人才。为充分发挥本土人才在引领非遗技艺传承、助推产业发展从“单干”向聚合发展的转化作用,扬州将在云和文投集团子公司——486非遗集聚区搭建本土人才合作发展平台,即打造“运河本地人才三带两扶创业园”项目和“江苏扬州本地人才市场服务基地”,预计4月开园。
新时代,本土人才成为大国工匠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扬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本地技能人才工作,重视传承历史经典、拥有独特手艺、带领群众致富的技能工匠作用,努力打造新时代“养家工匠”品牌,努力将历史经典传承与现代工业工匠培养相结合,走上了独具特色的技能人才建设之路。截至目前,全市高技能人才(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总数高达21万人。
为什么选择扬州486非遗集聚区?扬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人才办表示,传统非遗技艺来源于当地民俗文化。作为地方民俗文化聚集的高地,扬州486非物质文化遗产聚集区自2015年开始运营。来自68个世界级、国家级、省级、市级项目的近300名客商不仅在这里集聚发展,而且非物质文化遗产培训水平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各种特殊的名声,也是此起彼伏。特别是在“江苏技能奖”和“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的争创工作中,成效显著。其中,玉石大师石、漆器大师张来喜、足疗大师分别获得“江苏匠”荣誉称号;继石技能大师工作室、张来喜技能大师工作室、朱俊成技能大师工作室被评为“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后,同时成立了4个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和4个名师工作室。
记者了解到,“运河乡土人才三区两扶创业园”和“江苏省扬州乡土人才市场服务基地”占地2000平方米,共分为六个板块,旨在聚焦乡土人才建设,充分发挥乡土人才“三区两扶”作用,引领技能传承,加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助力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目前,扬州品牌艺术、扬州拓印、扬州琴色、扬州茶艺、扬州香道、扬州建设、扬州汉服、扬州鹅等8个特色本土人才创业项目已入驻创业园。
通讯员云头轩
见习记者李新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