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饭里加鸡蛋加牛奶”到“学校有食堂”,10年来,中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下简称“营养餐”)覆盖29个省1762个县,惠及学生4060.82万人。如今,这项政策正从“吃饱”转向“有营养吃”。
小学生在食堂展示营养午餐。杨澜摄
从“黄豆蒸饭”到“顿顿有肉”
10年前,在贵州省黔西市花溪彝族苗族乡花溪小学任教的陈,担心部分学生体质弱、营养不良。“当时村里的孩子吃午饭没有保障,有的用辣椒拌饭,有的烧土豆充饥。”现任花溪小学校长的陈回忆道。
在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三枝洋乡,“黄豆蒸饭”是十年前孩子们常用的午餐。当时三枝洋小学学生的平均身高和体重都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如今,营养餐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半月记者走访贵州农村中小学,了解到原来的“蛋奶加饭”已被“食堂供餐”所取代。学校食堂大多设施齐全,米、油、蔬果统一配送,荤素按标准混合成营养餐。
“学校有食堂,大家都吃午饭。”贵州农村儿童体质发生了显著变化。根据贵州省卫生健康委最新监测数据,2013-2020年,6-12岁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中小学生贫血率大幅下降。
从“加餐”到“聚餐”,从中央补贴每顿饭4元到探索多领域“4 X”竞价促销.在过去的10年里,营养餐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多措并举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各地在实施营养餐的同时,高度重视食品安全、资金安全等问题。
在贵州省遵义市正安行政中心教育系统视频指挥中心,半月潭记者看到,视频对全县所有实行营养餐的学校食堂进行实时监控,工人操作、食品储存、保存、留样全过程透明。
正安县教育局负责营养餐的工作人员介绍,一方面,该县将对营养餐专项资金实行“学校财政局管理”,学校“见不到钱”;另一方面,所有食材都是统一招募、采购、配送、配送,保障孩子“舌尖上的安全”。
2020年以来,贵州校园食堂“明厨亮灶”覆盖率达到99.5%;学生集体用餐配送企业“互联网明厨亮灶”覆盖率达94.3%。除了完善工作制度和硬件设施,一些地方还积极探索引入信息技术,加强营养餐管理。比如在贵州省铜仁市,“学生营养餐智慧云”平台已经上线,学校可以在移动终端上实现食堂管理和食品采购。
在甘肃、广西等地,政府对学生营养餐实行“统一招标、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的管理,部分交通不便的农村地区实行生鲜食品定点采购。基层教育工作者认为,政府可以最大限度地为学生的营养餐提供安全可靠的食物来源。
营养餐仍需做“加法”
半月记者了解到,由于多年补贴低、物价上涨,地方政府和学校的投入压力加大,部分经济落后地区出现了营养餐运行成本挤占学校公共资金、老旧厨房设备无法及时更换、食堂工作人员收入偏低等困难。而且营养餐由政府补贴,难以多渠道筹集资金,影响了营养餐的质量。
对此,基层工作人员建议,根据情况适当提高原每人每天4元的补贴标准。同时,我们将进一步完善自我
《半月谈》,2021年第16期半月谈:罗飞
来源:半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