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区块链应用场景倒下时,XX币躺着就能赚大钱。”“当采矿机器响起时,黄金是两千”.早在2017年,国内虚拟货币交易及相关交易所就被监管叫停,但记者发现,随着近期国家对区块链科技的明确支持,一些不法分子趁机浑水摸鱼,推出各种被广泛用于传销和违法行为的所谓“币”“链”高收益科技投资项目,近日河南郑州警方通报了一起涉及13.6亿元、7000余名受害人的诈骗案。
最近,互联网上的“炒币群”和“挖矿群”在沉寂了两年后又复活了,关于虚拟货币市场和交易的讨论也变得火热起来。一些不法分子打着区块链的旗号,宣传虚拟货币、基金盘,将区块链科技等同于虚拟货币,甚至发表“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政策过时”等言论。一些犯罪分子打着“链”、“矿”、“IMO”、“STO”的幌子进行非法金融活动。
目前,上海、北京、广东等地金融监管部门相继出台措施,整治虚拟货币交易场所。
许多欺诈活动将投资者与区块链技术包装混为一谈。
河南郑州警方近日通报一起诈骗案,涉案金额13.6亿元,受害者7000余人。某诈骗团伙犯罪嫌疑人高某成立多家公司,将购买的硬盘、主板、机箱贴上标签组装成所谓的“矿机”,骗客户说购买投资“矿机”可以通过挖币、兑换、交易获得高额回报。但在客户高价购买其“矿机”投资后,公司以交易平台遭到黑客攻击、阻止客户通过后台操作提现、非法占用客户资金为由,冻结了客户兑换的数字货币。
上海浦东网警公布了一起在区块链饲养宠物的钱盘诈骗案。项目承诺客户养了15天虚拟猪就可以获得平台,可以获得28%的利润。但实际上,所有的交易都是由平台人员控制的,甚至参与者都被赤裸裸地称为“韭菜”。最后,公司卷款跑路了。
为了吸引用户流量和资金,增加交易规模,一些交易平台推出了“交易即挖掘”、“平台币”、“交易平台融资IEO”等新玩法,一些平台甚至推出了“共振币”等虚拟货币,涉嫌传销和基金销售。
近日,上海监管部门特别提醒投资者不要将区块链科技与虚拟货币混为一谈。虚拟货币发行的融资和交易存在多重风险,包括虚假资产风险、业务失败风险、投资投机风险等。投资者应提高防范意识,谨防上当受骗。
2019年以来,相关部门共处置境内外虚拟货币交易平台200余家,关闭相关支付账户1万余个,关闭微信营销小程序、微信官方账户近300个。
一家虚拟货币交易所的创始人告诉记者,“2017年以来,出现了大量在海外设立服务器的中小型虚拟货币交易所,主要客户是国内投资者。”
记者看到,目前虚拟货币信息汇总平台“Non-small”上约有500个活跃的虚拟货币交易市场,很多小型交易所并未纳入其中。
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副主任程宇表示,一些不法分子以区块链项目为名进行诈骗、赚钱,造成了社会对区块链技术的负面认知,阻碍了技术和产业的健康发展。要加强监管,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来源:新华社
流程编辑:王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