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深圳先进人物 深圳表彰创新创业人物

来源:特别阅读

“人才的‘好环境’是实现创新创业梦想的关键!只有把人才政策“组合拳”打好,才能引进“一池春水”,汇聚天下英才用之。”近日,深圳将推出人才政策“组合拳”。从“政策引才”到“环境聚才、文化聚才”的转变消息一经发布,必将引起深圳专家的热烈反响。

人才创新创业生态是留人用人的法宝

中国人事科学院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孙芮长期从事人才工作研究。他认为,深圳从“从政策引进人才”向“从环境、文化聚集人才”转变是必然的。

“争资源、争资金、争待遇,很容易导致同质化人才的竞争。”孙芮表示,如何打破单纯依靠优惠政策竞争和同质化竞争争夺人才的循环,形成具有吸引力和凝聚力的创新创业人才“吸引子”和各类人才发挥作用的“活跃场”,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值得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人才不能用好或留住,但最终还是要看环境和文化。打造人才创新创业生态体系,才是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真正法宝”。

孙芮认为,深圳是全国人才创新创业生态圈做得比较好的地方之一,具有构建自由发展、自由竞争、自我实现的人才生态圈的内在优势和足够信心。深圳的人才生态应具备以下特征,包括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的发展活力和创新活力;自由、平等和多样化竞争的机会和阶段;城市对创新人才和创新失败的包容性;世界级人才聚集和发展的支撑平台;国际高技术人才培养支撑生态;完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等。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人才竞争将不再是人才数量的竞争,而是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人才发展、人才功能、人才生态网络链和人才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竞争。”孙芮表示相信,深圳的人才政策将为深圳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同时,面向“十四五”,深圳要代表国家参与国际人才竞争,也期待深圳在引进、培养、使用尖端人才方面取得更大突破,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推动深圳人才发展迈上创新新台阶,开辟国际发展新格局。

为提升城市软实力注入新鲜血液

经过全球招聘选拔,世界知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叶小钢教授于今年4月被任命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首任院长。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叶小刚称赞深圳的人才政策“组合拳”把“通过文化聚集人才”作为目标之一。“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不仅要在科技、金融等领域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还要在人文社会科学等文化领域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力。因此,深圳在人才引进上要从原来的“偏科”向“通科”转变。在注重科技创新人才引进的同时,也要注重文科人才的招聘,为城市软实力提升注入新鲜血液。”

在科研、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非竞争性领域实行“特岗”制度,是本轮人才政策“组合拳”的亮点之一。叶小刚认为,深圳不仅要敞开胸怀,率先垂范,还要招纳世界顶尖的文化艺术人才,比如艺术科学院的外籍院士。对于其他文化艺术高层次人才,可以成立相关的评审委员会,甚至可以先行示范,并制定相关的引进标准

目前,叶小钢正在为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设立“大湾区音乐文化高等研究院”进行紧张筹备。“我想搭建一个汇聚全球文化艺术人才的平台和载体。这个平台突破了地域、户籍、身份、人事关系的限制。世界各地的人才可以来这里攻关、合作项目,然后把研究成果留在深圳、留在大湾区,为深圳营造良好的‘文化聚才’环境贡献力量。”叶小刚充满憧憬地说。

和深圳一起打拼一起成长

在第一财经董事长刘宝瑞的心目中,深圳是一座科技之城、梦想之城、创业热点。“自从1998年来到深圳,我的个人理想和职业梦想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突破和飞跃。我深深明白,深圳是一个实现梦想、展示抱负的好地方。”刘宝瑞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只靠一些物质条件吸引人才的模式在未来将难以持续,也会促使甚至刺激一部分人去“追求”更高更好的物质条件,而不是去思考如何努力和创新。“深圳提出的‘从环境和文化中集聚人才’的理念更具活力、更可持续、更符合国际标准。也能吸引一批有梦想有抱负、有创造精神、有真才实学的优秀人才来深圳创业奋斗,与深圳共同努力、共同成长。”

深圳市宣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林海辉是带着梦想深入商界的海归之一。在林海辉的理解中,“环。

境、文化聚才”其实就是一种软实力,不仅对一座城市的人才体制机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会对优秀人才产生更持久的吸引力和归属感。“深圳在打造人才生态时,一定要充分发挥已有的资本生态、政务生态和产业生态的优势,同时补足教育、医疗等领域的不足。”林海晖告诉记者,自己目前也在为深圳的人才生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在资本生态上,已经成立了基金,做天使投资人,用资金和自己的经验技术帮助更多初创型企业。“希望帮助更多的人才跟我一样,在深圳实现自己的梦想和抱负。”


去年,深圳发出全球“揽才令”,采用市场化选聘的方式聘任国企高管。正是通过这次选聘,澳大利亚籍的职业经理人翟斌获任深圳市人才集团总经理。“深圳拿出国企的重要岗位引进国际化人才,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创新精神。同样的,从‘政策引才’向‘环境、文化聚才’转变,也是勇气和创新精神的体现。”翟斌表示,相比单纯的“政策引才”的短平快,“环境、文化聚才”更具长期性,人才黏性也更强。“为与‘环境、文化聚才’相适应,目前,人才集团推出了‘事业+生活+政策’的全方位人才服务,比如在干事创业上,我们可以提供从团队到项目到融资再到产业的‘全链条’服务。同时,打造‘前海国际人才港’‘才华通’‘优才宝’等针对不同层次国际人才的服务新品牌,希望在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上贡献人才集团的智慧和力量。”


(原标题《专家热议深圳人才政策理念升级 好环境圆人才创新创业梦》)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杨丽萍)


本文来自【读特】,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