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青岛很多国企都换了教练,上一次大规模调整还要追溯到2013年。
文 | 金文丰
编辑 | 韩毅
7月12日,山东港口青岛港召开领导干部会议,宣布贾福宁不再担任苏建光任山东港口青岛港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武成任山东港口青岛港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山东港口青岛港党委书记、董事长
7月,青岛华通集团、青岛城发集团董事长也进行了调整。为青岛华通国有资本运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为青岛城市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在此之前,6月15日,青岛市政府任命陈明东为青岛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这也是陈明东时隔一年半后,从华通集团重回城投集团任职。
2020年下半年以来,公交集团、交通集团、地铁集团、财通集团等多家青岛国企负责人率先调整,这是近年来比较密集的一次。
上一次青岛国企一把手大规模集中调整是在2013年,当时超龄执掌企业的汪海、常德传分别从双星、青岛港离任,
lass="candidate-entity-word" data-gid="19820126" qid="6595520517631907086" mention-index="0">柴永森、郑明辉分别担任双星和青岛港的董事长职务,李明也从罗方辉手中接过海湾集团的帅印。青岛港八年四换掌门
苏建光在青岛任职多年,于1989年7月起加入青岛港务局(现为青岛港集团),从助理工程师、经理助理等基层岗位做起,至今已在港口行业工作超过30年,在大型港口企业管理方面,经验丰富。
青岛以港兴市,近年来山东对港口资源进行整合,青岛港高层近年来频繁调整,苏建光也是青岛港近八年来的第四任董事长。
2013年,郑明辉接棒常德传执掌青岛港,到任不久就抽调20多名技术骨干组建项目组,赴荷兰、英国、德国、西班牙等自动化码头考察“取经”。2017年5月11日,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投入商业运营。至此,郑明辉也到了临近退休的年龄。

2018年12月18日,青岛港集团召开了青岛港领导干部会议,宣布李奉利担任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不再担任青岛西海岸新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主任,黄岛区委副书记、区委主任、区长职务。
山东港口整合当时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半年多以后的2019年8月6日,酝酿多时的山东港口大整合终于迎来了最终一步,山东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在青岛正式挂牌成立,青岛港、日照港、烟台港和渤海湾港四大港口整合为一,李奉利出任总经理。
山东省港口集团成立初期,其班子成员大多还在青岛港、日照港、烟台港任职。随着改革的推进,2019年12月23日,山东港口青岛港召开领导干部会议,宣布李奉利不再兼任山东港口青岛港党委书记、董事长,贾福宁任山东港口青岛港党委书记、董事长,贾福宁此前担任青岛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在本次职务调整之前,贾福宁已任山东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职务。业界认为,此次贾福宁赴省港口集团任职后,并没有继续兼任青岛港党委书记、董事长一职,而是将“接力棒”交到苏建光手中,意味着又一个港口集团一把手只在省港口集团任职,不再兼任属地港口集团职务。
青岛国企掌门密集调整
总结青岛港过去八年掌门调整的历程,基本上就是两种路径:一是到了退休年龄,比如郑明辉;二是职务调整,李奉利担任山东港口集团总经理,贾福宁担任山东港口集团副总经理,省港口集团领导层不担任下属港口职务,有利于维护绩效评估的客观性。
青岛近年来的国有企业掌门调整也大体遵循这两种趋势。2018年12月18日,市委常委会研究决定,王为达担任青岛出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孟鸣飞因年龄原因不再担任青岛出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再之前的2013年,汪海因退休原因,不再担任双星集团董事长职务,任命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副总经理柴永森为双星集团董事长。

近年来,青岛国有企业调整重组并不鲜见,也加速了企业掌门的更迭。2020年7月13日,青岛市国资委发布,青岛市将设立青岛城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将公交集团和交运集团整建制划转为城运控股子公司。城运控股经营范围将包括市内公交客运、城际长途客货运、专业客运、城市出租客运、智能化现代物流仓储、汽车后市场服务综合运营、市政公益服务、城乡居民生活服务多业态运输服务等。针对这一变化,公交集团、交运集团掌门人全部进行调整。刘学亮担任城运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赵海滨由青岛公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董事转任青岛能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而在国有投资公司领域,掌门调整则是通盘考虑,比如前文提到的2021年7月华通、城发两大国企的董事长人选调整。公开履历显示,王永亮任职华通集团董事长之前在青岛地铁集团任职多年,曾任青岛地铁工程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青岛地铁产业协会会长等职,自2013年1月起,被任命为青岛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董事。
青岛地铁集团掌门更迭也很频繁,2020年8月31日,青岛市政府任命张建刚为青岛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国有企业在青岛的经济结构中占据很高比重,不仅有海信、青啤、双星、澳柯玛等知名制造业企业,还有城运、地铁等公用事务服务企业,近年来华通、城投、国信、国投等资本平台崛起,也让国有企业阵营进一步充实。
内容来源:财经齐鲁微信公众号 《财经》杂志客户端齐鲁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