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越来越多的创业者选择合伙创业,这类创业公司必然会涉及到股权分配的问题。本文根据我国现有的相关法律,提出了创业公司股权分配的一些注意事项。
1:天使轮融资时,股权一般控制在什么范围内?早期项目退出机制应该怎么写才能对自己有益?
A:天使轮越少越好。项目前期需要的资金不会像A轮、b轮那么多,前期要轻一点、快一点,因为前期项目估值上不去。如果前期吐槽,会造成股权不足的风险,所以前期释放的股权越少越好。融资技巧是小额多轮。如果是向机构募集资金,如果是VC机构投资,有自己的投资协议,除非和他协商,否则不能自己写。退出机制一般是投资者可以替你签协议。这里需要讨论的是股权价格和赌博条款。退出机制一般有股份转让或IPO等几种形式,下一轮投资者进来。
2:初创企业员工股权如何激励?员工持股计划的重点有哪些?
A:首先要对主营业务、组织架构、人员背景、部门权重进行整体划分,才能确定比例。在做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既然叫激励,就不等于所有员工。它专注于此。它一般激励那些对公司做出重要贡献或会为公司带来重要贡献的员工。例如,安全、行政和后勤只需要绩效激励。股权激励的核心在于购买价格,估值非常重要。员工如何信任公司的估值,愿意为这个价格折扣买单?这是核心。不存钱的激励没有效果,所以激励必须有回报。另一个是期权激励的考核,是行权条件的设计,一般以时间和业绩作为双向考核。而激励的话,比如股票,如果四年行权期是封闭的,那么行权就是在行权的时候逐步行权,这是灵活的,不是说四年期满,就一次性交割,会导致员工长期不兑现激励股权,没有耐心,没有信心,所以激励会大大降低。同时要注意股权不完整,资产所有权、分红权、表决权三大权利只有封闭期内的分红权。最后一点就是员工离职、转岗、受贿等。他们应该设计一个回购机制,而且回购的形式和价格应该事先约定。
3:期权池如何设置才能满足后期进来的人?期权是所有人都发吗?新老员工要不要有所区别?核心人员是给期权还是给股权?
A:首先,期权激励一定不是针对所有员工的,而是针对重要人物的,因为股权是公司非常有价值的产品,这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应该给予。股权期权激励以项目轮次为基础,相同的15%期权池一般分为两到三轮激励。每个激励意味着不同的估值和变化,所以没有必要区分新老员工。
授予股权或期权,不仅要看核心人员,还要看这个人是否适合公司,是否与创始团队经营良好,是否愿意花钱买期权,是否具备岗位所要求的能力。
4:带领团队创业,想分给团队的人一些股份,怎么处理比较好?一开始三个人创业,后来再进来的人应该怎么分股份给他们?
A:创始团队没有股份是不对的,因为现在无论是投资机构还是投资人都要求创始人有分享的能力,一个人不可能为全世界而战。在当今时代,他们基本上都是合伙工作。按照团队中每个人的主营业务、部门组织架构、部门岗位权重、属性、专业背景、能力划分股份,再划分股份的权重。
5:公司去年种子轮,现在天使轮,出让10%,想把这10%股权拿出来对业务相关的人进行私募,另注册一个有限合伙公司装这些小股东,这样操作会影响后期投资或者上市吗?
A:只要公司注册为有限责任公司,其主要使用形式一般为基金公司使用,其中GP将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属于法律风险,不建议在不专业的情况下操作。
6:对于天使轮或A轮等早期项目,资方比较喜欢的股权结构是怎么样的?如何设计会比较有利于后续融资?
A:第一轮股权结构必须是创始人或大股东持股67% 以上,一般第一轮的结构要做好1大于n的原则,1大于1+2+3的结构。就是说67%,然后20%,最后13%。除了大股东以外,单一股东的持股比例不要大于等于34%。资方不喜欢创始人没有控制权,或者单一股东持股比例大于等于34%。
7:低股权模式怎么样能有决策权?
A:如果创始人持股比例比较低或者把股权分乱了,股权比例在法律上就没有决策权了,那么这种情况下,第一种办法是通过创始团队的表决权委托协议,让创始团队同意将自己的表决权交于创始人代为行权。第二种办法是一致行动人协议。还有一种办法是创始人注册一个新的公司,反向操作,这个比较专业了,需要请教专业人士才可以。
8:公司里有创始股东15%的股份(其他股份60%+25%),但是后来他只是帮着做项目没有按照约定全职过来,也没有入资。后来按照项目开发把他做的项目现金付款了。现在涉及到融资,是否要先去把股份变更回来?投资机构是否担心股份架构不投资?
A: 这个是要的,如果合伙人没有全职经营的话,要想办法把股份收回来,一定要跟他协商,但如果他不同意也没有办法。这个对未来会有影响,已经离职的高管还拿着股份是不太好的,毕竟每年的分红还要给他分配,但他又没有给公司效力,或者效力不多,这是不合理的。
9:股权比例的约定与工商信息中的占比体现有没有关系?
A:原则上是没有关系的。举个例子,投资机构经常会投一千万占10%,滴滴的注册资金是一千万,但它A轮、B轮、D轮、E轮的投资都是几十亿、上百亿。一般在工商都要写一个比例,按照注资的比例来体现,但是和实际出资的比例通常都是不一样的。如果注册资本金只有一百万,那别人要投五百万,是不是就要把股份全部都吃掉了?其实不是这样的,一般500万是以10%的资金50万是做实缴,是体现在工商的,然后剩下90%的资金是要转入到你的资本公积帐户里面去的。

10:天使轮融资阶段,一家机构给出150万,15%,另外一家机构给出500万,30%,接受哪个比较好?应该以什么逻辑评估?
A:首先要看目前项目的资金缺口,项目需要多少钱能花多久。假设一百万能花三个月,那这150万投下去之后,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要做营收数据或者增长预测出来。天使轮融资阶段最好是选择15%。可以和给出150万买15%的机构争取,再去谈一谈,实在不行请专业的人,要跟他去谈争取估值和价格,或者股份比例少一些,比如10%等等。第一轮不要直接切掉30%,因为30%给了天使轮的话,后面ABCDE轮就很难受了。逻辑就是以现阶段资金缺口,以及未来的融资规划来做评估。
11:一开始三个人的创业团队,老大58,老二22,老三20,后面再进来的两个人怎么给股份?给多少合适?
A:现阶段要增资控股出期权池,这个阶段要留出一个期权池给后面的人。股权的比例让老大一个人全部出不合适,最好是以增资扩股的形式扩出来。然后怎么给,给多少合适,就要看进来的人的情况,每个人的比例不一样,是基于需求来给的。
12:2017年刚成立,目前创始团队三个人,创始人持股70%,那联创的股份是以什么划分?资金股份+技术股,或者是人力股?还是说创始人以其他方式配股权?
A:首先要看在购买股权的时候,创始人出没出钱。然后按当下项目的估值来做比例的切割。至于分多少,要综合考虑联创人员结构能力的情况再定,并且要考虑留出期权池,如果不留出期权池,后面再进来人,股份可能就不知道从哪儿来了。现阶段要把联合创始人原始股分完之后,扩出一个期权池出来给后面的高管。技术股也好,人力股也好,都需要去出资,看出的多与少,看折扣大小。一般同一轮次做激励的时候,价格是一样的,折扣也是一样的。但是由于每一轮的估值不同,会出现不同轮次激励的价格和折扣不一样的情况,所有的激励、期权转让、股权转让都按照估值来走。
希望今天的12个创业股权问题能对您有一定的帮助和启发,创业不易,最好少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