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5月31日电(记者杜燕)2020年,183家实体首店(含旗舰店)将在北京开业。其中,位于朝阳的有116家,占比超过60%。这是北京市朝阳区副区长朱升在今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的。
记者了解到,2020年,北京将有183家实体首店(含旗舰店)开业。从首店类型来看,全球首店2家,亚洲首店1家,中国(大陆)首店41家,北京首店139家。品牌版图方面,中国本土品牌有128个,占比70%。国际品牌55个,占30%;从业态分布来看,零售业态和餐饮业态首店保持同步,占比分别为42.1%和39.9%。生活服务、休闲娱乐、儿童培训第一门店合计占比18%;从入驻区域来看,中心城区是开设实体首店最繁华的区域,已引进首店165家,占比90%,其中朝阳区116家,居各区之首;北京城市副中心引进2家首店;大兴、昌平、房山和顺义新城引进16家首店。
朱升表示,“十四五”密集开局期间,朝阳区作为北京的商业高地,利用“两区”叠加政策,以数字应用为驱动,以多元融合为导向,以品牌集聚为重点,以环境优化为支撑,全力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主承载区。
规划“一核两带五区”空间格局。
北京市朝阳区在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过程中,科学规划了“一核两带五区”的空间格局。
朝阳区将进一步强化“一核”,即以CBD、三里屯等区域为主体,打造以高端商务、时尚前沿为主题的国际化城市商业核心区;加快建设“两带”,即国际风情带和古韵文化带。国际海关带起于三里屯,沿马良河-灞河至“第二个三里屯”,连接使馆区,覆盖蓝港、INDIGO等商务区;古韵文化带从潘家园出发,向东延伸至北京环球影城主题公园附近,涵盖一系列文化主题公园和各种特色公园。“五区”即CBD区、大三里屯区、蓝港区、奥运区、第二三里屯区,聚焦各区域标志性商业体,辐射覆盖周边区域,集聚不同主题、不同特色的消费业态。
计划实施八大消费改善工程。
为实现成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主要承载区的目标,朝阳区计划实施八大消费提升工程:
3354消费品牌孵化工程,在朝阳区推出一批新消费品牌“孵化场”,构建新消费品牌孵化生态圈,吸引更多创新消费业态;
3354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工程,重点打造商圈互联网络,提升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形成高速、互联、智能的消费网络环境;
3354消费出国回流工程,抓住“两区”建设重要机遇,大力推进免税退税政策落实,加大跨境消费比重;
3354科技文化融合赋能工程顺应“商业科技”融合新趋势,积极推进科技赋能和新消费,增强时尚文化消费活力,努力打造“时尚地带”;
3354线上线下消费金融项目,依托重点商圈和重点商场,布局一批线上线下沉浸式体验店和未来商品概念店,推动线上线下流量相互转化,实现线下场景向线上延伸;
3354夜间经济潜力开发项目支持三里屯、国茂等“夜之都”地标开发,鼓励蓝港、世贸中心等“夜之都”商务区日间秩序,丰富餐饮、娱乐等消费服务
今年1-4月,朝阳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76.6亿元,居全市第一,占全市比重达24.8%;同比增长34.9%,居全市第一,实现良好开局,为全市消费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作为北京的主要消费区和时尚中心,朝阳区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位居北京第一。“十三五”以来,在庞大基数的基础上,保持了4%以上的年增长率,充分发挥了经济增长的“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2020年,面对疫情冲击,朝阳积极开展疫情防控,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实现了消费市场运行的快速恢复和常态化,重点商圈销售额持续上升。
新消费创新引领作用增强。
。2020年,北京市183家实体首店(含旗舰店)新入驻,有116家在朝阳,占60%以上。首创郎园Station成为全市新消费品牌孵化基地首批试点项目。朝阳也继续坐实美食之区的美誉,区内“黑珍珠餐厅”占全市七成,与国内其他区域比较,入选“黑珍珠餐厅”数量可与其它整个城市媲美,超过了成都、广州、杭州、深圳等,仅次于上海。目前,朝阳区形成了多商圈、多中心的消费布局。全区共有消费商圈15个,占全市50%;万平方米以上的城市综合体项目34个;全市首批4个“夜京城”地标有2家在朝阳区区;首批9个“夜京城商圈”中有5个在朝阳区;首批10个“深夜食堂”特色餐饮街区有4个在朝阳区。
朱晟表示,下一步,朝阳区将扩大消费供给,支持本土消费品牌发展,吸引更多高品质、国际化的黑珍珠餐厅入驻,满足居民提供多元消费需求;孵化新消费品牌,支持郎园station、751DPARK等园区为新消费品牌孵化提供更加丰富的场景,吸引更多消费创新业态在朝阳聚集。联合国际机构打造新消费品牌孵化生态圈、建立新消费品牌孵化基金;打造消费新场景,借鉴望京小街和上海愚园路提升经验,推动太古里西区提升,谋划朝外大街的改造提升,并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城市更新。(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