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方都市报消息(记者姚传伟通讯员闻仲)2016年,位于长江海威镇常山村委会水牛塘村的付晓达一家被接纳为贫困家庭。在国外旅游几年后,傅晓达决定回国创业。他和表弟在海威镇大田岭果园共同种植红心橙,同时发展养殖业。在政府的帮助和帮扶责任人的推动下,傅晓达用勤劳的双手和勤劳的精神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傅晓达在培育椰子苗。陈显通
傅晓达家一共有6口人,以前靠种水稻为生。为了赡养老人,给几个孩子提供教育,我还欠了外债。傅晓达在家乡创业前一直在海口工作,但收入勉强糊口。
傅晓达想和朋友在海口开一家健身房,尝试创业。得知消息后,他的负责人给他分析了利弊,并建议他在政府出台优惠政策的背景下,回到家乡发展农业。听了帮扶负责人的劝说,傅晓达回到家乡,和堂弟一起在海威镇大田岭果园种植了25亩澄迈红心橙。
每天,傅晓达早早地就去果园开始一天的工作,施肥、喷药、浇水、除草……日复一日的工作,傅晓达与青橙树成了“朋友”。遇到果树病虫害时,他积极寻找原因,积极咨询有种植经验的人,努力解决问题。
忙碌的身影穿梭在果园里,甜美的橙子在树上成熟。当傅晓达介绍他的橘子时,他的脸上充满了幸福的微笑。据了解,今年以来,傅晓达和他的表弟已经卖了550公斤橘子,单公斤的价格在10元左右。预计今年将销售约1000公斤。
傅晓达告诉记者,除了橘子,他家还种植了15亩榴莲蜜和50亩菠萝蜜,在果园里培育了100多只“活鸡”,并开发了3亩虾池,并计划养虾种椰子,逐渐形成了“种养结合”的发展模式。
从原来的人均年收入3000多元到现在,家庭人均年收入达到了1.6万元,家里盖起了新房。生活越来越好的傅晓达一家,对未来也充满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