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美丽乡村建设的意义 美丽乡村建设参考文献

摘要:新时代乡村建设如火如荼,但“建设性破坏”“保护性破坏”现象时有发生,导致一些地方乡村特色同质化,乡村特色逐渐丧失。艺术介入乡村,探索艺术设计与各种乡村制度的协同关系,有助于提升乡村人居环境质量,在乡村建设中做出理性决策,带动乡村建设有序、渐进、可持续发展。【关键词】乡村建设;文化振兴;艺术设计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进城乡一体化。当前,乡村振兴战略成效逐步显现,但乡村整体发展不足问题依然突出,不仅表现在乡村经济发展水平落后,还表现在乡村建设治理能力和人居环境整体质量存在不足和薄弱环节。

乡村建设和文化振兴需要艺术设计的介入。

艺术介入乡村的焦点。规划、建筑设计、风景园林设计等专业学科长期涉足乡村建设系统工程,并取得丰硕成果,但大多集中在工程技术层面的增量建设。当前的乡村建设需要提高效率和质量,强调绿色和生态。作为一种有价值的探索和实验,近年来出现的“艺术乡村建设”实际上已经具备了艺术设计的属性。从一些乡村建设实践案例可以看出,艺术设计可以填补其他学科无法覆盖的“空白”,具有协调和整合的功能。新时代的艺术设计可以从两个方面介入乡村建设:一是乡村空间环境的塑造和服务驱动;二是文化创意产品和农产品带动。以乡村振兴为抓手,以乡村物质空间为载体,开展环境治理,改善人居环境;通过艺术设计介入的方式,科学实施乡村规划,优化乡村空间功能,完善乡村公共服务设施,恢复乡村生态景观;同时,注重文化创意与乡村、农业元素的融合,深化乡村文化资源,探索新的经济增长点,延伸农业产业链,开发提升文化创意产品和农产品的文化情感和消费价值,让艺术设计真正融入乡村、惠及农民。

认识乡村文化价值,承担乡村美育功能。它是中国农村农耕文明、民俗等文化根源的发源地和重要载体。乡村文化是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基石,是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长期积累。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造就了丰富多样的乡村文化。虽然当前的乡村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乡村文化衰落的问题也是不可避免的。实施乡村振兴,以艺术设计推动乡村建设,有助于唤醒乡村沉睡的文化资源,既创造乡村美的物质空间即“塑造”,又重塑乡村的精神文化空间即“赋能”,有助于遏制“千村一面”的同质化,继承和提升乡村的独特风貌,增强乡村建设中的文化传播意识,推动乡村文明建设。

尽量避免对城市化模式的误解。推进农村发展,既要尊重农村经济发展规律,又要尊重农村生态发展规律和厚重生动的审美价值。需要注意的是,在一些地方,乡村建设以城市发展的价值体系和审美标准贸然衡量,将城市建设模式和技术成果直接植入乡村建设。盲目模仿、比较、跟随t

“拜访”。从乡村的整体性和宏观性方面审视艺术设计介入乡村的可行性,观察乡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生产生活空间、自然人文状况,初步判断乡村的综合“症状”。

“气味诊断”。设计师,包括政府决策部门,要深入农村,倾听基层干部和村民的声音和诉求,真正掌握第一手资料。通过梳理农村地区各种多层次的信息源,我们发现了不同的“症结”。

“询问”。这一环节的主要参与者是设计者,他们要积极与村民和决策机构密切沟通,通过深入实地调查和文献研究,掌握村庄的基本信息、历史脉络、民俗风情和经济状况,了解村民的疑惑、困难和意愿,积极引导村民和各级管理者参与乡村建设全过程。

“脉搏诊断”。针对具体村庄的具体问题,给出了相应的“药方”。坚持“不规划、不设计、不实施”的原则,科学制定乡村规划设计策略,并精心组织实施。这是专业实施阶段,是乡村建设工程能否高质量呈现的重要环节。

="http://p6.toutiaoimg.com/large/pgc-image/SSdWTpZ1w4pmDc" />

上图为2020年5月28日拍摄的浙江省湖州市织里镇义皋村一景;下图为2012年7月14日拍摄的改造前的义皋村。


走渐进式可持续的乡村建设道路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需要以城乡融合关系作为观照乡村建设进程的重要视角,需要科学决策、理性思考,以发展的眼光全面地看待乡村问题。乡村文化振兴应充分考虑县域、乡域、村域之间的联动关系,审视整体的村庄体系和文化结构。在这一复杂的互动发展过程中,艺术设计必须具有城乡互补、古今贯通的视角,以高维度、多层面看待乡村建设、审视乡村文化,进行精致的、层次丰富的“精耕细作”,而不能再是粗放式的“修修补补”或化妆式的“涂脂抹粉”。艺术设计不仅可以服务于城市,也可以惠及乡村和农民,在实现复兴乡村文化、提升人居环境、修复乡村生态、重塑乡村活力美好愿景的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N].人民日报,2020-11-4(1).


[2]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N].人民日报,2020-12-30(1).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新时代背景下乡村文化振兴与环境设计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8YJA760028)阶段性成果。来源:《旗帜》杂志2021年第二期】


(责编:钟鸣、陈 昂)


来源: 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