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敬老院与养老院的区别补贴,康养公寓和养老院的区别

以养老为线索推进剧情的电视剧《都挺好》,引起了年轻人的关注。

苏大强的养老历程特别曲折:一是没能和大儿子在美国定居,却要和二儿子一家挤在一个屋檐下。后来他受不了让大儿子给自己买房子自己一个人住的噪音,但是一个人住的时候被保姆骗自杀了,他总是不愿意被女儿带回家,吵着要孩子送自己去养老院。

进入养老院对许多老年人来说是一个心理障碍。城市老人苏丽珂大强仍将养老院作为最后的退路,进入养老院是大多数农村老人的最后选择。

根据国家统计局对中国农村老年人的调查,无论是东部、中部、西部、东北部地区,绝大多数老年人倾向于与子女同住或独居(或与配偶同住),而选择养老院、福利院、老年公寓、村日托中心等各类养老机构的老年人数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农村老人不能接受被送进养老院是一种普遍的态度。老人认为“只有一个人的时候才进养老院是不光彩的”。在保守的老人看来,养老主要是子女的事,进养老院会让子女承受舆论压力,被认为是不孝子或家庭关系不好。

此外,很多老人觉得自己“在养老院不自由”,习惯了自由温馨的乡村熟人社区,不愿意进入养老机构,受到他人的约束。另一个考虑是经济压力。市场化的养老机构普遍收费较高,超出了大多数农村家庭的承受能力。

不仅农村家庭难以支付养老院的费用,城市老人也面临着赡养老人的经济压力。退休后养老保险是老年人的重要经济保障。人民日报强国论坛引用的《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平均养老金水平约为每月2300元:我国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月平均养老金在2000-2999元之间,而四川、湖南、江西、吉林的月平均养老金不足2000元。只有北京、上海、青海、西藏等一线城市超过了3000元的平均养老金。

大部分地区的月平均养老金勉强可以支付低端养老院的费用。月收入3000元以下的养老院多为低端养老院,以公立养老院为主。根据《养老机构管理办法》的规定,政府资助的公共养老院优先保障有权享受特殊照顾的孤寡老人、残疾人和经济困难老人的服务需求。所以一般的公立养老机构都会有“入住条件”,只接受“半自理”或者“不能自理”的老人,如果有空余床位,只接受其他老人,所以经常排队入住,一张床位难求。

103010显示,29%的老人愿意每月为养老院支付1001-2000元,23.5%的老人愿意每月支付2001-3000元,18.4%的老人可以接受每月1000元以下的养老院——超过70%的老人愿意每月支付3000元以下的养老院。

即使退休前的积蓄、子女抚养费、政府补贴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补贴老年人退休后的生活费用,养老也是一个“少收多支”的过程,因此没有雄厚资产的老年人可能会被迫选择支出较低的养老方式。

中国的老人越来越多了。按照联合国的标准,当一个地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达到总人口的10%,或者65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7%时,就认为该地区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早在1999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10.3%,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自2013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数量突破2亿以来,2018年我国老年人数量已接近2.5亿。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中国每千名老年人的床位数在过去五年中一直在30张左右浮动。据统计,目前月费3000元以下的养老院入住率几乎是100%,月费8000元以上的养老院入住率只有30%。低价养老院难找,高价养老院空置,导致养老院供需失衡。

养老金问题

题,将是我国未来30年发展的宏大主题。根据联合国在2015年的测算,我国60岁以上人口将在2055年左右达到最高峰5.07亿人,老龄化问题将会在未来几十年快速激化。与此同时,独生子女一代将承担起养老重任,“一对夫妻、四个老人、两个孩子”的家庭模式将普遍存在,年轻夫妇分身乏术,对传统的家庭赡养形式形成挑战,近几年出现的“抱团养老”等养老新模式,不失为对这一现象的回应。


新京报曾报道过杭州萧山区11位老人在一栋别墅里抱团养老的故事:2017年5月,“抱团养老”的发起人王桂芬在当地媒体登载了一则“招租启示”,以每月1500元或更低的价格招募六七十岁的老人住进自家别墅,10天后,就有100对老年夫妻报名,其中的5对在7月正式入住。原本素不相识的他们结成团体,按照值班表买菜、做饭、洗碗,一起散步打麻将,共同抵御衰老和孤独。相比为整个国家的老人解决养老问题的宏大意义,他们对自己追求的意义概括的很简短——“我活着,还健康。”


6月23日中午,别墅内7名老人拍下合影


(新京报记者 陶冉摄)


抱团养老也好,进养老院也罢,这些在传统“养儿防老”观念下被视为不孝的举动,正真真切切地解决着现实困境。无论如何,在养老问题上,老人们的思想转变之路、养老资金的妥善解决之路、养老机构的发展扩张之路,都还很长。


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