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有网友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做农业包地百亩以上的,有多少赚钱盈利的?问题出来后,有157位网友回答了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很有意义。这里有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和答案与大家分享。
有网友从自身经历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网友:OK先生8
我从2016年6月010年开始到1010年。每个农民收割完小麦后,就开始在地里种植。之前在上海从事过生鲜电商,年收入20万左右(不自夸)。
我是一个农村人,因为我心里一直有一个农场和农业的梦想,机会成熟的时候,我想回到农村从事农业。2016年初,有传言说我们村要拆迁建设新农村,于是我让父亲在村里跑来跑去,我开始考虑在上海辞职。也许,艰辛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慢慢到来的。
我在我们生产队承包的土地上。本来计划1000元拿400亩连片地,但有些农民不同意后,就不承包了。有些人不想种植它,所以他们把它给我们,因为租金降低到800,就这样,断断续续的也包了150亩,就从那时开始,苦难开始了。
由于没有连片区域,部分田地有树木和沟渠,严重影响各种机械作业,尤其是在拉农药喷雾器时。种稻麦最累的就是喷药施肥。不使用机械,靠人工操作效率太低,人会很累。如果累了,可以贷款买一个牵引式农药喷雾器(近7万)。买了之后用了两次,才发现用起来很困难,因为田地不连片,沟渠太多,树太多。我别无选择,只能干体力活。在我心里,有一万个遗憾。我一开始就不该这么做,也不想杀人。所以,若有朋友想包地,一定要连片。
去年种了一季水稻,都是在干旱的地里直播。由于各种原因,有些地块没有种好。150亩水稻收了10万斤。幸运的是,去年价格很高,卖了13万左右。扣除半年房租、种子、化肥、农药,只有一两万,一家三口,四五个月的收入就这么多。如果不算各种机器设备投资,你的生意第一季度就有利润。感觉很幸运,虽然很小,但也不是损失。
2017年开始,留出40亩土地用于蔬菜种植,留下110亩小麦。还有就是因为不连片,管理难度大,各种机械很难发挥最大的工作效率。最后只收了近5万斤(往年都是自己种的)。亩产可达800公斤以上),质量不好,售价很低,卖的钱不够半年房租,更不用说种肥等费用了。这个季节,
目前种植韭菜的土地有40亩,所有的盈利希望都寄托在韭菜上。然而,如果我们这样做,我们会更加努力,更加忙碌。
有人建议我退守陆地。我努力了,但是我不能退缩。人们不想种植它。他们都来自我的村庄,所以我不能强迫自己撤退。我别无选择,只能带着它。最初的农业梦想和农场梦想与现实的差距太大了。如果你后悔了,你也没办法。没有出路,你还需要咬牙往前走,继续坚持吧,总会好起来的。
网友:淡定103813536
当时010年到1010年,因为国家提倡土地流转,就想在家种地赚点钱。我在1990年,和两个朋友一起工作。那时候,100亩地一年能挣5万左右。
所以我们打包了很多地,每人打包了200多亩。种植经济作物风险很大,销售是最大的问题.有些商贩看到你卖不出去,就故意压你的价。面积太大就会腐烂,网络是参考。现在种粮根本不赚钱,更别说补贴了.胡说八道。
种了7年,现在负债20多万。我们想退出,但是债务怎么办?种植土地的机器不能出售。
15px;">网友:蓝色树叶我朋友在我们村承包荒岗600多亩,每亩300元,她什么也不种全是荒草小树林,里面养野兔、野鸡和柴鸡,里面放10多辆沙滩车,取名打猎场,进去打猎一次300,打到猎物100/只。周边好多城市里的人开车来打猎,捡到鸡蛋、野鸡蛋20/斤。一年下来净挣30万。
2一些网友进行了客观的分析
网友:乖咯咯
做农业亏损的主要原因有这些
1.做农业的目的不是做农业。
很多人做农业都是为了申领国家补贴,根本不注意对农业本身进行研究。补贴到位了,可以拿来支付农业投入,不到位就只有亏钱。
2.贪便宜
规模小的时候,贪图便宜,节省些成本投入,还能赚点。当规模大了,就必须采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来做生产,只有这样才可以充分利用人力、物力和财力。
3.利润点单一
很多做农业的在规划农业的时候,往往只是想到我一亩地产出多少,然后计算收入。殊不知农业风险无处不在,如果没有开发较多的农业项目作为赢利点的话,往往结果不理想。
现代农业的盈利点很多:种养结合、观光休闲、餐饮、亲子活动、生长知识科普……都可以规划到你的盈利点里。
4、不合理的角色扮演
做农业,首先要做好角色。你是生产者还是经营者一定要分清。
生产者就是要想办法生产好的、符合经营者要求的产品。经营者就是要注意对产品卖点的提取,把握市场动态、掌握生产方向。

网友:大盛花卉
身边做农业的包百亩以上的,几乎全亏损,原因如下:
1.没有长远规划,盲目投资,小钱看不起,大钱赚不到
因为我是承包土地做花卉苗木的,圈子里不少这样的人,这些人条件相对较好,上来就是几百上千亩的,感觉玩小了没意思。总想着苗子种下,几年后几十万变几百万上千万,却不知期间的各种开支,市场的瞬息万变。只见出钱,不见入帐。完全可以短线养长线,可大多数人看不上眼里短投的小钱。
2.无专业知识,盲目跟风
庄稼活不用学,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无非播种,浇水,除草,打药。若这样想就大错特错。同样是一亩田,有年入几万的,也有入不敷出的。关键看你种什么,怎么种。再好的种植项目,不具备专业知识,也只能眼看别人赚钱。更不可看别人种什么挣钱,就盲目跟风,今天的市场,不代表明天的市场。对未来风险要有预判。
3.不懂销售,缺乏营销技巧
再好的产品,卖出去才是钱,当你想种的还没种下时,就要考虑你将来的销路在哪里,对产品的定位在哪里。没有这些,劝你还是不要种了,有不少苗木人,地里面的东西送人加请人吃饭都没人要。别管种什么,目的是要把产品换成钱,你不看重销售,只能肉卖白菜价。
4.总以为自己是老板
想种地,你就要做好吃苦的准备。比如除草,打药这样的事,必须自己亲自操作过,熟悉每个工种的流程,也许百亩地,千亩地的老板都不屑于做这种小事。就拿除草来说,有些工人除大留小。这样过段时小草又长起来了,工人又有钱挣了,因为工人奋斗在一线,知道怎么做符合自己的利益。只有自己除过草,才知道草该怎样除,何时除,一天除多少。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兵,不了解士兵的将军不是好将军。

网友:太阳天然本真
做农业应该是做生态,做平台,做规模,做附加值,做可持续发展,做人心,做境界。
这里的生态包括几个层面,第一就是政策,政府的生态,对于农业国家有补贴,如果做到某个规模,对地方政府也是某种政绩,有了政府,政策,配套的保证,就有某种保证,当然记得分享一些利益出去,你会得到更多的利益,关键是关系的建立和维系。这是关于政府生态链。
其次就是当地农业配套的生态链,你做什么农业?生产什么?销售如何?投入产出比如何?人工成本?生产资料成本?如此等等的权衡核算。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要的整合当地的优质资源,产生核心竞争力,把成本做低,这个成本包括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损耗,销售成本,资金周转成本。提高产量,包括亩产,年产,亩产值,年产值,亩利润,年利润。提高附加值,除了农产品的价值,开发,旅游,休闲,观光,亲子,教育,民宿,养老,度假,农家乐,多种后端系统,形成复合规模效应,开发多种盈利系统和模式,提升整体竞争力。
当然很多时候我们都想自己干,自己独占鳌头,这就是某种做不大的小农意识。我们应该突破和超越它。
首先我们要确保拿到政策,政府的支持,尽可能的拿到补贴,搞好关系,让政府牵头,做好配套,搭建平台,这是基础 。
如何尽可能的找合作伙伴,不一定一起承包土地,但是可以分别承包土地,这样可以抱团,拿地,搞基建,技术,用工,机械,各种农资,等等协同效应。这是一方面。
关键在于后面这个生态,就是农场的规划和管理。这也是某种生态。平台搭好了,你可以采用商业城的模式,或者创业园,工业园的模式,出租分包出去,当然其中模式可以多种多样,整体农场是你的,整体允许是你的,你留足自己的规划用地,其他都可以分包,承包出去,但是做什么,做哪些,你可以规划分别招租,那是某种生态链的共存模式的搭建。
同样果树,可以种不同的果树,不同的季节收成,当然也可以互为风景,养鸡,养鱼,养虾,一定要多样化,这种多样化还要以当地的配套为基础,这样的成本,生产,销售,技术都有成熟的配套,风险低。注意一个就是要求周转快。
把整个农场做出生态来,不行就和合作伙伴一起互为风景,共同发展。为将来的旅游生态搭建平台。
做农业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投资之前一定要算好账,什么时间投资,什么时间回收等等,就像文中网友所说的,在传统种养不能盈利的情况下,盈利点要多样,种养结合、观光休闲、餐饮、亲子活动、生长知识科普……来源于:农学谷商学院 侵删。
1.成都盖尔盖司生物科技,专注生物肥研究生产16年,西南地区靠前的生物肥制造厂家,如果您需要,请联系我们。联系电话:13980373890
2.免费领取样品肥料,请加微信好友Refuse_pupp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