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科是国内光伏银浆龙头企业。公司成立于2010年,主要从事光伏银浆的研发和销售,是国内光伏银浆的龙头企业。2020年,公司登陆创业板。
国联证券研究报告分析,在全球主要经济体碳中和政策和平价上网的发展趋势下,光伏产业迎来新的增长阶段。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测,2021-2025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规模将达到1050~1295GW,2021-2025年中国光伏新增装机规模将达到355~440GW。
一、中国光伏正银领导者
公司光伏银浆产品是生产制造光伏电池所必需的重要耗材。银浆是光伏电池生产中的核心辅助材料,印刷在电池表面形成银电极,用于在电池表面收集和传导电流。银浆主要由银粉、玻璃粉、有机物和添加剂组成。
银浆主要用于制作光伏电池的银电极结构。经过一系列的质量检验,银浆产品被运送到电池厂家进行丝网印刷,在光伏电池上形成银电极的网格结构。
公司的银浆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其产品很快得到客户的验证和使用。公司业绩稳定。公司于2014年开始光伏银浆国产化。随着产品研发的不断深入,银浆产品得到了下游电池厂商的验证。随着出货量的不断提升,公司业绩将在2018年至2020年持续增长。2021年,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58亿元,同比增长198.69%,归母净利润3100万元,同比下降12.71%。
二、光伏平价上网装机量快速提升,银浆需求将大幅增长
全球光伏产业已逐渐从政策支持转向负担得起的互联网接入。整个光伏产业经历了快速发展初期、低谷期、成长期和廉价上网四个阶段。
2000年至2010年,光伏发展主要集中在欧洲。2000年德国颁布《可再生能源法》,2004年德国修订《可再生能源法》,大大提高了光伏发电的补贴水平,促进了德国和欧洲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
光伏是技术密集型产业,技术创新不断涌现。GCL-Poly推动了冷加氢技术的商业化,大大降低了多晶硅原料的成本。冷加氢技术是将四氯化硅在低温高压下转化为三氯氢硅。三氯氢硅约占多晶硅生产成本的27%。国产冷加氢技术大大降低了多晶硅原料成本。
国外平价互联网刺痛
激国外装机快速增长。2019年我国光伏组件出口达到63.5GW,同比大幅增长61.6%。2020年,在疫情影响下,光伏组件出口达到78.8GW,同比增长24.16%,凸显海外市场对光伏产品旺盛需求。
电池片企业尤其是头部企业大规模扩产带动银浆需求持续增长。银浆是电池片制造环节重要的辅材,电池片产能产量的扩张将带动银浆需求的持续增长。

HJT和TOPCon电池技术市场潜力巨大。2020年市场占比约为3.5%,头部厂商都在进行研究、中试和小规模量产。目前全球HJT电池规划产能已突破4.1GW,国内HJT电池规划产能已突破1.2GW,量产化的HJT电池已经达到了23%的光电转换效率,最高效率可达25%以上。

2020年常规BSF电池片市场占比8.8%,PERC电池占比86.3%,TOPCon和异质结电池占比3.5%。随着核心设备国产化、供应链进一步的完善和工艺的持续优化,N型TOPCon和HJT电池技术市占率将得到快速提升。

三、公司引领国产替代,产品不断推陈出新
光伏银浆国产替代加速推进。高温银浆市场竞争激烈,目前国内四大银浆厂商(帝科股份、苏州晶银、常州聚和、匡宇科技)高温银浆市场份额合计已超过50%,市场竞争相对激烈。其中帝科股份占比最大,约15%左右,苏州固锝市场份额超10%。除此,国际四大银浆企业(贺利氏、杜邦、三星SDI、硕禾电子)等由于成本和技术升级问题,正逐步被国内龙头所替代。

公司上市融资保障了光伏银浆开发生产的现金流和产能扩建的需要。正面银浆属于资金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建造现代化的生产厂房和研发检测实验室,引进先进的研发生产设备和精密的检验测量仪器对资金需求很大。从研究开发、检测、客户认证到最终产品销售再到产品升级,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时间。另外,正面银浆主要原料为贵金属银粉,原材料采购资金较大,而销售收款通常会给下游太阳能电池厂商信用账期,对于企业的现金流要求较高。因此,资金实力和资本筹措能力是进入本行业的一个重要障碍。2020年公司上市融资主要用于年产500吨正面银浆的搬迁和产能扩建、研发中心项目的建设及流动资金的补充

公司光伏银浆产品齐全,涵盖了多种电池技术路线。目前光伏行业电池片环节的黑硅技术、PERC技术、叠瓦技术、多主栅等技术革新迅速,同时下游太阳能电池生产厂家采用不同的技术路线、工艺和生产设备,这就需要浆料企业根据不同技术路线、不同客户需求积极调整产品配方。正面银浆企业需具备较强的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以适应产品技术的不断更新演变。

根据德国TAIYANGNEWS发布的数据统计,帝科股份已跻身于杜邦、贺利氏、三星SDI、硕禾等一线正面银浆供应商梯队,已成为正面银浆全球市场主要供应企业之一。
2018-2020年公司营收增速高于国内同行企业。2018-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8.32亿元、12.99亿元和15.80亿元,两年CAGR为37.86%,增速高于国内同行匡宇科技和苏州晶银。2018-2020年公司光伏银浆产品毛利分别为19.88%、16.98%和13.30%。(国联证券)

总结:公司是光伏银浆的龙头企业,将受益TOPCon和HJT电池技术的持续渗透。
关注贝壳投研,这里有您最关心的投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