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对于妈妈来说,育儿小组就像我们的娘家,不管孩子发生了什么,答案都可以在这里找到。一个下午,等等。妈妈在托儿所里放了一张照片,说这是etc画的。在幼儿园。因为这张照片,她在接孩子的时候被老师特意留下来说话。
老师说原来的作业是让孩子画一只蜗牛之类的,但是画完之后就开始画脚,然后写123,接着画海王叉。最后老师说,赶紧画画!他来到一个大岔口,老师让他妈妈回家问问孩子们的想法。
看到乱糟糟的画纸,等等。妈妈有些崩溃,但回家后,她轻声问,等等,这幅画是什么意思。还有善意的提醒等等,除了老师布置的作业,如果你还想画其他的东西,就告诉老师,要一张纸来画。
小的时候不懂妈妈的意思,漫不经心地回答:“老师让我们画蜗牛,可我心里的蜗牛是这样的!”
至于“123”,是因为他想起母亲病了,把水挂了三天。
当妈妈把答案还给老师时,她没想到老师会认真地和她聊天。
2、
,因为我找的是服务员妈妈的老师,她是服务员的班主任,也是这个年级的组长,服务员妈妈挺关心的。班主任说画的脚没什么问题,“123”几个字是对的,但是让他画的时候,两个大叉子很烂。
年级组长甚至指出了问题,说他“不耐烦,注意力不集中。”
与此同时,班里的另一位老师大声说:“如果你对画画没有耐心,你就不会做你不喜欢的事情。”
听几个老师对自己问题的反应等。妈妈忍不住想为孩子争辩几句。她说:“耐心还不错。平时她在家里做事、学习东西都很有耐心。”。
老师接着反驳说:“等等,你对他喜欢做的事情有耐心,但对他不喜欢做的事情没有耐心。”。面对老师的批评,妈妈拿不出确切的依据来证明,只好笑笑,不再说什么。
回到家,我以为那么多老师都回答了同样的问题,等等。妈妈还是批评等等。
接下来,服务员又在家里画了一只蜗牛。奶奶拍下来发给了服务员的妈妈。
看着这只干净的蜗牛,当妈妈突然冷静下来后,觉得孩子没什么问题,于是很纠结的把自己的问题发给了育儿组。
小组中的大多数妈妈都觉得画得很好,但老师的想法有问题。为什么孩子画那么多画?想到什么就画什么。太敏感的是老师。
3、
我认为家长和老师都应该先抛开偏见。老师指出画中的两个大叉子有问题。最起码可以看出老师是在关注孩子,可能是因为画的不一样等等原因,他专门学习了关于儿童画的心理分析,所以紧张到让妈妈回家问问孩子的想法。
日本著名的亲子教育家鸟居昭美说过:每个人都拥有与生俱来的绘画能力。尤其对于表达能力尚不健全的孩子来说,绘画就是孩子的一种“潜意识语言”。
潜意识使用的符号有很多,比如颜色、线条、图形、力度、方向、顺序等等。每个孩子的精神状态都不一样,所以画的画也不一样,生活的能量、性格、心情、爱好、内心的呼唤也不一样。
//p26.toutiaoimg.com/large/dfic-imagehandler/8b6234ea-7810-4cec-8f91-8fd3dd939f53" />我们成年人如果能够学会绘画心理学,就等于获得了一部心理翻译机,可以从孩子的绘画中解读出重要的心理信息。
但这种能力,并不是随便看过孩子几张画就能培养出来的,而是需要认真学习理论、潜心研究案例,并实地接触孩子之后,才能进行比较准确地分析。
等等这个年纪,正处于孩子喜欢乱涂乱画的涂鸦期,他们是在通过这处方式探索和认识世界、并同时培养专注力、开发智力。
从最初无意识留下运动轨迹的线条,到画出有意义的形状、颜色、内容,创造力可以无限发挥。
另外,涂鸦期的孩子还可以借助涂鸦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和对现实世界的认识。比如等等写的“123”,或许妈妈只是无意间提起自己挂了3天水,但等等出于对妈妈的关注和爱,便悄悄记在了心里,反应到了画纸上。
至于蜗牛的脚,跟这个年纪的孩子解释蜗牛的生理构造,远不如让他给蜗牛画两只脚来的自然。两个大黑叉,或许是一种情绪的发泄又或许是他对老师催促的不满,具体是什么,就需要老师和父母多给孩子一点耐心,看他慢慢地表达清楚。
4、
听了群里妈妈们的讨论,等等妈终于释怀,她能理解老师的立场,但对老师反应的问题,也不能不假思索全部接受。
比如老师布置的作业是,今天画一只蜗牛,那么标准就是,孩子在本子上面就只能出现一只蜗牛,除了蜗牛以外的东西都不可以出现。
而像等等这样思维活跃的孩子,不仅可以很快地画完蜗牛,还会再给它编一连串的小故事。老师也说,等等画蜗牛时,框架是画得最快的一个,而且之前画的都挺好,但是后面就收不住了。

至于等等只对自己喜欢的事注意力集中,有耐心,就更容易理解了,别说孩子了,请问哪一个大人不是这样呢?
不因为一只长脚的蜗牛,就给孩子扣上“没耐心”、“注意力不集中”的大帽子,实在太沉重了,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远比给他们贴标签有意义多了。
PS:这是2019年发布的第30篇原创推送,
作者介绍:陈妍,亲子关系咨询师、国家育婴师,专注亲子关系、家庭教育、儿童心理。代表作《穷养一个男孩,毁掉三代人》、《我调查了100组家庭,发现既能上班赚钱,又不需要老人帮忙带孩子的妈妈,根本不存在!》微信公众号:陈妍妈妈(chenyanmama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