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网讯(本网站记者彭典)“回家发展就是再战,不留遗憾。”8月18日,贵州省榕江县的杨鹏在接受采访时说。
40岁的杨鹏是榕江县崇义县仙村人,大学毕业后在贵阳一家国企工作。2016年,他选择回国创业,和弟弟杨武山一起在榕江县经营米线加工厂。经过五年的努力,他在县城买了一套新房,还买了一栋楼开了一家酒店。一家人的生活越来越有希望。
生意最好的那一天,他卖了3500公斤手工米粉,送给20个商家。如今米粉加工厂的毛收入每天3000元,年产值近120万元。
正在做手工米粉(张摄)
2016年初,杨鹏的妻子被黎平县的一所学校录取,成为一名教师。考虑到夫妻长期分居不是长久之计,杨鹏选择辞职跟随妻子到黎平县创业。
来到黎平后,杨鹏开始了米粉生意。父母靠卖手工米粉养家。杨鹏从小就有阅读和听力,并且能够做到。由于管理不善,缺乏经验,杨鹏在黎平创业失败,损失7万元。
妻子鼓励他:“如果黎平做不到,他会回丽江发展。在父母的支持下,技术总会一步一步变好。”
听了妻子的话,杨鹏回到家乡榕江,和弟弟杨武山合伙开了一家手工米线厂。
一开始客户来源不稳定。杨鹏去商店卖自己做的手工米粉。答案往往是:“我们家不需要。”
“刚开始的时候,我想着以前坐在办公室,风没刮,太阳也没晒。现在我开始自己创业。我不仅有一天要在外面跑来跑去,还到处碰壁,心理落差还是比较大的。”杨鹏回忆道。
杨鹏没有放弃。店主不想买他的手工米粉,所以他开始免费赠送。给每个家庭5斤,味道好的告诉店主再联系。
“我的米粉是手工做的,比较有弹性,比较韧,味道也比较好。”杨鹏自信地告诉店主。
加工厂一角(张摄)
当时杨鹏一大早就去卖,一天送20套房子,送100斤米粉。
“赔钱是没有办法的。只有让商家比较,我才知道我的手工米粉好不好。”他笑着说。
渐渐地,店里的生意变好了。2016年固定合作业务只有7家,现在有17家。如今,杨鹏每天可以购买约1500公斤手工米粉,浸泡400公斤大米。
每天下午4点,杨鹏、弟弟杨武山和嫂子开始忙碌起来。首先,我们应该浸泡大米。他们选择了老品种的大米。这样加工出来的米粉软而韧,适合做卷和汤粉,受到商家的青睐,销路很好。
杨鹏的三口之家
大米浸泡后,与果肉混合,在锅里蒸,制成米粉。三个人通常从晚上7点忙到第二天中午12点才有时间休息。
早上5: 00,杨鹏开始用电动三轮车送第一批货,5: 30之前送到店里,因为早餐店6: 00以后才开门,所以不能晚送。送完之后,他回到店里继续做手工米粉。
“我负责早上送货,如果中午过后他们还需要,就自己去店里。”杨鹏说。
除了早餐店,宵夜店也喜欢在他家买米粉。“我们都很喜欢这个来自杨老板家的粉。他家的粉很硬,吃起来很别扭。顾客说他家的粉不错。”米线店老板陈应春说。
创业五年,店内生意越来越好,家庭经济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对于未来,杨鹏有自己的计划。杨鹏显然觉得加工厂人手不够,他的亲戚也在外地工作。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