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生动有力,脱贫致富有希望。三都县三河街道拉兰村就有这样独特的“风景”。家家户户都有一个“小作坊”。当地人利用自己的“小工厂”加工竹木制品,开辟了一条自己动手增收致富的道路。
走进拉兰村,一片片郁郁葱葱的山和竹海就在眼前,自然风光宜人。村民彭光祖和妻子在自家门口忙着量尺寸、定尺寸、裁剪、组装,每一步、每一个动作都熟练。孩子们都成家立业了,夫妻俩平日在自家门口做着“有收入不离家”的工作,门口摆满了花草、蔬菜等。这就像一个愉快的“优秀生活”场景。
这里有很多竹木材料,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加工竹木制品来谋生,而不是出去工作,只要我们在家里勤奋,我们就可以赚钱养家。
记者跟随彭光祖来到竹林。边走边介绍,家庭竹制品小作坊主要聚集在拉兰村5组。几乎每个家庭都有一个小作坊。加工竹木是老一辈传下来的技艺,加工的竹制品有扫帚、杆子、人字梯等。这对夫妇的手艺是他们年轻时从父母那里学来的。
我们从小就和竹子打交道。竹秆作杆,竹梢作筷,竹叶作扫帚。去市场赚点钱养家的时候就在市场上卖。
竹子砍伐后第二年仍会循环生长,无需过度管理。此外,竹子“被宝藏所覆盖”,竹产品有很大的市场需求。当地人将充分利用自家门口丰富的竹木资源,变“竹木”为“财富”,实现家门口增收致富。据了解,目前,拉兰村五组成立了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合作社的“牵线搭桥”帮助群众找市场,将“小家庭竹编作坊”变成“在家门口赚钱的小工厂”,带动贫困群众共同发展,增加收入,不断走向致富奔小康。
群众靠勤劳的双手加工产品,在市场上销售,补贴生活开支,实现奔小康的生活水平。
图:县融媒体中心魏恩学荣卫郑伟应星。
编辑:李,县融媒体中心。
修订:卫,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孟佳佳,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