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新闻网广安1月19日讯(芃 羽 张国盛,村民眼中,26岁的大学毕业生何 建 文/图),熊庆海是一个“有前途的孩子”。从一个工薪阶层到一个养猪场经理不到两年的时间。然而,在事业初见成效的时候,他毅然放弃了这份令人羡慕的工作,带着梦想,回到了地处深山的广安市广安区横生镇古城村,——,踏上了养殖七彩山鸡的艰辛之路。
1月16日下午,笔者驾车从广安市到50公里外的恒升镇,沿着蜿蜒的盘山公路,穿过茂密的南家山林区,来到古城村。在一片郁郁葱葱的竹林里,一座用树木和竹子搭建的鸡舍出现在我们面前。我看到熊青海和他的妻子张莉正忙着把五颜六色的野鸡放进笼子里,准备把它们送到成都出售。熊庆海说,他和妻子张莉是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的同学。他主修畜牧兽医,而张莉主修动物饲料与营养。2012年7月毕业后,熊庆海在成都一家饲料公司工作半年,为猪做售后服务,后在广元市旺苍县一家畜禽公司担任猪场经理,年薪近6万元。毕业后,张莉留在成都一家畜禽公司做养猪场技术员,年薪5万多元。
“我们都是学水产养殖的,不能一辈子给别人打工。”2015年3月,在得知野鸡养殖有市场“钱景”后,熊庆海和张莉一起回到了家乡。用两个人打工剩下的钱和亲戚朋友借的钱,他凑齐了15万元,建起了一个占地两亩多的农场,取名“七彩山鸡场”。2015年4月,他们从上海引进了第一批2000只七彩山鸡进行养殖。此后,夫妻俩将全部身心投入到小农场,每天早起,准备饲料和清理鸡粪,用自己的梦想和希望,细心呵护着这群“小宝贝”。
理想是充实的,但现实是骨感的。创业才刚刚开始,残酷的现实就像一盆冰水把一颗冰冷的心浇在夫妻俩身上。一周后的一天早上,当熊庆海走进养鸡场时,他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地上死了八百多只鸡。这突如其来的打击让熊庆海的情绪降到了最低点,太可怕了。怎么办!坚持还是放弃?“最大的失败就是放弃,创业没有学费!”在妻子的鼓励下,熊庆海冷静下来,分析原因,检查设备。他说:“设备缺陷导致养鸡场温度过高。虽然装了温控报警器,但那几天太累太困了,晚上也没有报警。”
设备改进后,熊庆海和妻子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剩余的鸡养殖上。凭借过硬的专业知识和积累的实践经验,到2015年9月,第一批七彩野鸡已经长到2.5斤到3斤,可以上市销售。最初,熊庆海把七彩野鸡运到50公里外的广安市市场零售,连续跑了10天,一只也没卖出去。“每只七彩山鸡卖100元,而广安同样重量的鸡卖70元左右。群众很难接受每只七彩山鸡的价格高于30元的价格!”熊青海意识到。熊并没有因为零售市场打不通而灰心丧气。他和妻子继续通过互联网和朋友寻找销售渠道。最后在2015年10月,他们联系了成都专门做山鸡销售的客户,把第一批300只七彩山鸡互相驱赶。
令熊庆海高兴的是,客户对他提供的野鸡质量特别满意,主动要求双方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销售问题解决了,熊庆海迫不及待地打电话告诉妻子这个好消息。夫妻俩高兴的同时,2016年开始准备大打出手,不仅增加了大棚去温鸡的养殖,还计划进一步扩大商品鸡的养殖规模。
2016年初,新一批鸡被
来树竹及铺设在屋顶的隔热材料等,开始搭建400余平方米宽的鸡舍。经过夫妻俩4个来月时间的努力,到7月29日,一栋新的鸡舍终于盖起来了。望着辛苦建成的鸡舍,想着马上就可以关进4000来只鸡了,夫妻俩心里特别开心。然而,好事多磨,就在当天半夜,突如其来的狂风吞噬了这一切,照着手电筒,看着刚盖好的鸡舍在自己面前倒下,两万多元的本钱就这样没了,夫妻俩感到特别无奈。在毫无预兆的天灾面前,张莉默默地流下了眼泪。擦干泪水后,她拨打了远在南江县的妈妈的电话,笑着告诉了妈妈这一切。妈妈安慰自己的女儿:“没事,鸡舍倒了,重新再盖就是了。”简单质朴的语言是对子女最大的安慰和鼓励!休整两天后,夫妻俩意识到,想要获得成功,就不能被一次次的失败打倒,只有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才能获得成功!随后,夫妻俩决定,暂停修复被狂风毁坏的鸡舍,认真搞好当前存栏的山鸡和脱温鸡养殖,等资金宽裕的时候,再搭建更为牢固和规范化的钢架大棚鸡舍。为降低养殖成本,提升山鸡品质,熊清海和妻子还在养殖场旁边的空地上种起了2亩多蔬菜。平时,他们把菜叶和玉米等食物一并丢进鸡舍内让七彩山鸡吃。“七彩山鸡比本地土鸡的肉质更细嫩,味道更香浓,这里面有养殖‘秘诀’哦!”熊清海告诉笔者,除育雏鸡从脱温室出来后的35天时间,可以喂专门采购的饲料外,此后直到出栏前的4个月左右时间,都是喂菜叶、草料、玉米及糠壳等食物。同时,在天气晴朗的日子,还要把山鸡从鸡舍中放出来,让他们在布满“天网”的“运动场”上溜达溜达,跑一跑飞一飞,舒展一下“筋骨”。
为进一步扩大销售渠道,熊清海还通过微信群在朋友圈中发布自己养殖的七彩山鸡信息,将山鸡吃食、追逐、腾飞及销售等图片发到群里,让大家分享。2016年底,熊清海夫妻俩共出栏商品鸡3000余只,其中1000余只通过微商成功销售,还向重庆、云南、贵州等地出售脱温鸡1万余只,毛收入达到30余万元。
进入新的一年后,熊清海与妻子张莉决定,投资8万元建设400平方米宽的钢架大棚鸡舍,为扩大养殖规模打下良好基础。熊清海说,他们最大的梦想是把养殖场办成一个现代化的综合性养殖基地,并采取“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村内的留守老人在房前屋后的树林或竹林中搭建小型养殖场,帮助他们每家养殖10至20只山鸡,并逐步扩大规模,让七彩山鸡养殖真正成为造福父老乡亲的致富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