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大咖
借鉴大咖的经验,从来不只是简单了解其创业过程,而是一个自我反思和深度思考的过程。每一次分享都是一次自我洗礼和自我提升。
从白手起家到家喻户晓,再到逐渐显露颓势和危机迹象,如今已经逆风翻盘,年营收破50亿。每一次的风风雨雨背后都隐藏着怎样的经历和教训?
起家
“老干妈”的由来
1989年,陶华碧42岁。她在贵阳市南明区龙洞堡用满大街的砖头盖了一栋房子,开了一家价格实惠的酒店,专营果冻和凉面。几张桌子、几把椅子、一只锅和一些筷子都是陶华碧的财产。
酒店紧挨着一所学校。一些学生经常来这里吃饭。陶华碧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这些学生。在这些学生中,有一个叫欧阳自刚的学生学习打架,学习不努力。陶华碧想,孩子就像一棵小树,如果它长歪了,这辈子就完了。
每次梓来吃饭,陶华碧都教育他说:“孩子,你现在不努力,将来怎么考上大学?”如果考不上大学,将来在社会上很难立足!"
然而,梓琪并不为这些话所动。
后来,陶华碧得知紫岗的家庭很穷,有很多兄弟。他的父母整天忙于务农为生,根本不关心他。就连子刚的伙食费都无法由父母支付。为了吃饭,梓刚成了同学中的老大,一些家境较好的兄弟支持他两块钱维持生计。
当陶华碧知道这件事时,她的眼睛湿润了,她想起了自己的童年,那时她的八个姐姐吃不饱饭。
她这一辈子,都会讨厌别人受委屈,尤其是吃饭的时候。
因此,每次梓琪来吃饭,陶华碧都不收他钱。子只是慢慢被影响了….
一天,吃了一碗凉面后,梓琪突然叫陶华碧“干妈”。因为欧阳自刚在学校挺受欢迎的,他的朋友都哭了。
陶华碧的商店就像儿童之家。每次她告诉他们渴望学习,她就忘记带钱给他们赊账,也不想还钱。有时,当他们看到自己的衣服被撕破,膝盖暴露在外时,他们会抽出时间来填补衣服上的洞。
因为慈善,慢慢地,“老干妈”的名声传开了。
转型
事情发生的很突然:一个星期天,所有的学生都回家了,交通也不多。
陶华碧决定去其他餐馆。她走过一家又一家餐馆,发现他们的生意很好。特别让她震惊的是,她看到餐厅里的调料在她日常生活中都是免费赠送的,这些小老板让他们悄悄从她那里拿回来。
这些小老板看到陶华碧洞察到自己生意兴隆的秘密,干脆建议:“你尽快开个调料店,省得我们整天派人去你那里拿辣椒油,我们也不好意思!”
>陶华碧陷入了沉思…
既然辣酱这么受欢迎,那就贯彻到底好了。
于是关闭了苦心经营多年的餐厅,借南明区云关村委会的两间房子,招聘了40名工人,办起了食品加工厂,专门生产辣椒酱,定名为“老干妈麻辣酱”。

辣椒酱需要打开销路,才能生意兴隆。
当时的陶华碧,就背着做好了的辣椒酱,去食堂、去餐厅进行试销。不过一周的时间,那些试销商便纷纷打来电话,让她加倍送货。
当时正值90年代,大量贵州人出省打工。思乡心切的他们,往往会带上一瓶老干妈。
同事之间分享家乡特产,老干妈凭借其过硬的实力,很快就受到了各省人民的欢迎。
老干妈就这样乘着时代的东风,打开了市场,越做越大。

老干妈做大,靠的是两板斧:对内亲情,对外诚信。
对内,老干妈首创“亲情化管理”。
老干妈拥有1300多个员工,她竟然能叫出60%的人名,并记住了其中许多人的生日。
每个员工的生日到了,都能收到她送的礼物还有一碗长寿面加两个荷包蛋。
每个员工结婚时,她必定要亲自当证婚人。
每当有员工出差,她还总是像老妈妈送儿女远行一样,亲手为他们煮上几个鸡蛋。
一直把出差的他们送到厂门口,直到他们坐上了公交车后,才转身回去。

正是这种“亲情化管理”,让老干妈公司上下凝聚力空前强大。在公司里,没有人叫她董事长,全都叫她“老干妈”。

对外,老干妈靠的是“诚信”。
早年曾供应老干妈辣椒的贵州椒农,每次供应的都是最好的辣椒:
“如果被她(陶华碧)发现辣椒质量太低,以后都做不了她的生意了。”

800件(每件32瓶)老干妈发现质量问题,陶华碧毫不犹豫地下令全部回收,并且集中销毁。
广州经销商赢下了与陶华碧的赌约,真的一年创下了3000万营业额。陶华碧两眼不眨立刻按照约定送了一台奔驰给他。
此外她更是每年都依法交税,从来没有拖欠过一次,从来不拖欠国家一分一厘。
曾多次被贵州省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共同评为“A级纳税信用企业”。

对内真情,对外诚信,正是这些可贵的品质,让老干妈一路做成了调味品行业的龙头老大,一度市场占有率超过90%。产品卖到了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韩国等30多个国家。
在美国,“老干妈”一瓶80元,老外都要排队买。

她靠着这一瓶瓶辣酱,用了20年时间,把40人的小厂,办成了5000人的大厂,解决了550万户农产品销路问题,每年缴税5.1亿元。
由于连续3年一共上缴税款18亿,当地政府奖励她一辆A8888劳斯莱斯轿车车牌。但尽管有了豪车,她依然习惯出门坐公交,吃饭吃粗茶淡饭。
2015年,“老干妈”身价68亿,成为贵州首富,她的名字连续数年被列入胡润富豪榜。

这是一个命运起点极低,却绝地反击,成就一番“霸业帝国”的故事。
衰落
转折点
时间来到2014年,47年出生的陶华碧,已经67岁了。年事已高的她,决定放手让儿子们接管老干妈。

工商信息显示,陶华碧从股东中删除,大儿子李贵山持股49%,小儿子李妙行持股51%。
也许是新官上任三把火,两位儿子就埋下了个地雷:
那就是将老干妈的辣椒由贵州辣椒,换成了河南辣椒。
为什么?因为河南辣椒便宜。

老干妈已经有许久没有涨价了。
不涨价的背后,是以不断替换原材料为代价“换”出来的。
可食物的根本是以味道先行,即使被你稳住了价格,又有什么用?
老干妈变了味道,大天朝的吃货们会不知道吗?网上早就有相关的讨论了:



陶华碧退休后,真的完全放手吗?
面对儿子换辣椒的行动,她真的允许吗?没人知道,只是陶华碧退出后,老干妈的销量跟跳水一般暴跌。
根据淘宝、京东等电商数据显示,近几年来,“老干妈”的销售数据日渐放缓,今年上半年更暴跌30%,大不如前。

另一方面,受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影响,新品辣椒酱层出不穷。
林依轮的“饭爷”辣椒酱、相声演员岳云鹏的“耗辣椒”辣椒酱等,都迅速成长并霸占了市场份额。
连核心原料都敢换的老干妈,未来该如何走下去?

危机四伏
如果说销量下跌是“内忧”的话,那么近年来老干妈遭遇的一系列意外则是“外患”了。
2016年5月,老干妈发现本地超市一款豆豉,虽然品牌、外包装均不同,但两者口感却高度相似。
警察经过调查,发现是老干妈的一名离职员工贾某,将老干妈的秘方泄露出去,使当事工厂能生产出味道相仿的酱料。

此事重创了老干妈。
经济损失了一千多万不说,最可怕的是目前尚未清楚到底还有没有厂家掌握秘方?

仿佛是昭示了什么一样,老干妈近年来除了人祸,连“天灾”也没有放过它。
2019年8月6日,贵阳老干妈厂区一厂房失火。仅仅过了两周,2019年8月18日,贵阳老干妈厂区再次失火。

两次事故给老干妈造成了接近一亿元的损失,给本来就衰弱的老干妈来了一记重拳。
老干妈,这一伟大的民族企业,也许已经到了最艰难的时候。
翻盘
“无论是自身问题,还是市场施压,老干妈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逼迫着老干妈寻求变革。况且,市场也不会给老干妈太多机会,居安思危是其作为传统老牌企业需要的自省。”
开始主动营销
2018年老干妈走上了纽约时装周的伸展台;

2019年9月,老干妈魔性拧瓶舞的食品在各大社交平台传开,广告中的陶华碧形象变成了年轻女性。明显,老干妈也在努力争取新一代年轻消费者的欢心。这一次,老干妈出圈了,一时之间吸引了大批“饭圈女孩”,热度久居不下。

战略定位专家、九德定位咨询公司创始人徐雄俊则表示,广告宣传对于一个企业品牌发展至关重要,除了塑造品牌加深认可度外,开发更多的潜在用户,一定程度上可以扩大市场。
对于老干妈而言,面对一些市场冲击,新的管理层上任后,渴望在经营策略、营销形式上做出调整,来应对整个市场发展趋势。
在2019年9月的媒体采访会上,老干妈表示,将加强老干妈品牌文化建设及推广,且不断加大产品研发力度。
2020年1月,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发布2019年度业绩情况,2019年公司销售收入破50亿元,同比上涨14.43%,创历史新高。
至此,老干妈实现了逆风翻盘。
商海浮沉,起起落落,陶华碧一手创立的老干妈,究竟会走向何方,相信只有时间能告诉我们答案。
启示
严苛的原料把控
“老干妈”所用辣椒原料为遵义辣椒,曾为出口免检产品。而且当地人给她的辣椒,全都要一只只地剪蒂。剪过的辣椒再分装,就没有杂质了。
极致的客户体验
老干妈坚持不涨价,且多年间味道都始终如一,积累了强大的口碑效应。曾经,老干妈不做营销,但网络江湖一直有她的传说。
占位最有利价格区域
价格往往决定着品牌和目标人群的定位,价格变动,不只是企业利润和销量的变化,更是品牌定位的转移。“老干妈”的产品大多集中在7—10元的主流消费区间。基于“老干妈”的强势品牌力,其他品牌只能选择价格避让。
硬通货下的经销商策略
“老干妈”有几条强势的经营策略:先打款后发货,现货现款;以火车皮为单位,量小不发货;大区域布局,一年一次经销商会。“老干妈”把产品做成了硬通货,只要能拿到货,就不愁卖,而且流通速度快,风险小,是经销商利润的可靠保障。
渠道网络:无所不在的深度广度
“老干妈”只选择大区域经销商,并负责物流运输。区域经销商为了达到销售目标,就必须进行开发布局,逐渐形成了遍布区域便利店、商超,甚至菜市场的局面,使产品随处可见。
居安思危,求变求新
18年内忧外患之际,打破了创始人陶华碧的三项铁律之一“不宣传”,开始主动做营销推广,主张品牌年轻化。几次刷屏网络,事实证明,此举受到了年轻人的喜爱,而2019年的财报数据也证明了老干妈的变革经受住了市场检验。
End
百诚源
做全球最受信赖的农业服务企业
助农圆梦,兴农安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