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 _ _ _ ./_ _ _ _ _ _ .""钨氧/卤铀硝酸铵/镍."
莫尔斯电码,化学元素,这些不是密码课和化学课的作业,而是浙大学生写的“三语书”。
3月7日是女生节,浙江大学学生会举办了一系列女生节活动,其中《三语书》就是其中之一。“虽然是今年第一次举办,但从学生的参与情况来看,反响还是挺不错的。”参与此次活动的校学生会成员童艺英告诉记者。参与者有一周的时间写作和投稿,截至昨天,他们已经收到了271份投稿。
“就像听一首歌,某句歌词会在不经意间打动你。我觉得读别人的三句名言会有这样的体验。会感动,会共鸣去想象,我很享受这种感觉。”最初发起这项活动的生命系成员陈说,他来自18年级临床医学专业。
在考虑为女生节策划活动的时候,不小心在微博上刷到了电视剧《恶作剧之吻》中秦湘写给直树的情书。当时她心里觉得“咯噔”一下,觉得利用自己的青春向关心她的人展示自己的真心是一件很浪漫的事情。
“三语书”活动的初衷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表达内心情感的平台,用文字表达爱的美好,隐藏字里行间的各种情谊。
“江浙沪晾不干衣被又有什么关系呢/你一笑/我的世界都亮了”
“楼下紫云晒太阳的长猫/翠柏益铭在微波炉里叮了菠萝包一分钟/你露出了虎牙般的笑容。”17年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陈一诺写道。
浙大学生住宿区的猫被浙大学生亲切地称为“长猫”。他们被来来往往的学生喂得很饱,但他们很聪明,有时他们会跳到宿舍楼的值班台上。大家看到后,都笑着说:“我们楼经理是猫。”。
“因为我觉得这三样东西在生活中经常看到,它们很简单,但想到它们就很开心。”陈一诺解释道。去年冬天写这首诗的时候,她还是单身,渴望爱情的简单,想着把它作为未来“摆脱清单”的宣言。“但是后来我把订单拿掉了,最后没有发。”她笑着说:“还是要低调一点。”
海洋工程与技术1602班的周给男朋友写了一封信:“中间一口冰镇的西瓜/流动的刚出炉的牛奶黄包/还有你。”作为Vae的忠实粉丝,她说这首诗的第一句是受Vae新歌《我乐意》中“你的笑容就像中间那一勺西瓜的味道”歌词的启发。同时,在她看来,美食带来的兴奋与“爱”非常相似。
r />
一些扎根于浙大学子日常生活的情诗,很快引起学生的共鸣。比如陈星(化名)的“你的/微积分/我占”,被同学们评价为“真实且真诚”。这种会心一笑的默契源自浙大微积分课的抢座“盛况”。像陈星女朋友所上的陈锦辉老师早上8点的微积分课,往往不到七点,前六排便被占满,前排一座难求是常态。
“帮忙早起抢座是真爱了!”陈星笑着感叹。

“唯光学原理图与你不可将就”
除了看起来富有诗意的小情书,记者还发现不少令人费解的三行情书。
“../._.. _ _ _ ..._ ./_._ _ _ _ _ .._”意思是“I love you”。高中时期为了向有点“科技宅”的初恋表白,18级机械与材料大类1811班的邓人格查了几种加密方法,琢磨了一节课,设计出一套比较复杂的摩斯电码。
“先是经典的凯撒密码,就是将每个字母用其他的字母代替,比如a用d代替,b用e代替,依次类推。在手机九键输入法中,字母与数字对应,这也可以设计成密码,将字母转化为对应的数字,接着得到一行数字,比如‘12345’,”他指着纸上呈现的几行数字,说,“我们可以将它重新组合,写完数字1后,接着写与它相隔三个数字的5。在‘12345’里再以5为中心,找和它隔3个数字的除1以外的另一个数字,是4,依此类推,转化为‘15432’,接着换为摩斯电码就好了。”

来自应用生物科学类(农学)1817班的裘睿涵则写下了一串化学元素“钨 氧/卤素 铀 硝酸铵/镍”,用元素符号表达“w o/x u an/ni”,即 “我宣你”,也就是“我喜欢你”的意思。
她喜欢化学,高中便饶有趣味地翻过大学《有机化学》的教材。把化学知识融入情书表达,是因为在她看来,“三行情书”的魅力就在于“打破秩序”和“出其不意”,想在这么短的篇幅抓住人心,就要“想到别人想不到的东西”。
“而且我自己就是一个挺含蓄的人吧。喜欢把自己的小心思藏起来,等一个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出现。”她笑着说。

“执子之手/与子秃头/唯光学原理图与你不可将就”。对于自己的这首诗,18级医学实验班(5+3)的何斯(化名)作出的解释是:光学原理图太难画了,物理实验纸又只有十张,所以画的时候,必须特别虔诚。
她说,像自己这样的‘母胎solo(指从出生开始一直保持单身,没谈过恋爱)’,往往对爱情怀揣着很美好的向往,坚信自己“一定会非常用心地对待未来的另一半”。这种虔诚而专注的心理状态,在她看来,就像是在画一张光学原理图。
写给奶奶和闺蜜的情诗
“我钻进被窝被你搂了搂/你笑中带泪,呢喃自语/‘以后可别再花冤枉钱,只为看我这糟老太婆了。’”
和大多数同学的思路不同,18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严欣怡的这首情诗,写给了奶奶。
因为小时候是由奶奶带大的缘故,欣怡和奶奶感情很深。高中时担心奶奶孤单,又搬去与她同住。今年元旦,留在学校的欣怡听姑姑说,原以为孙女会当天回来奶奶,特地起了大早,赶去菜场买鱼买鸡。她心里一酸,当时就买了下一个周末回家的火车票,然后打电话告诉奶奶。
“奶奶是有些孩子气的,听到消息很惊喜,但没一会儿就打回电话,问我是不是快放寒假了,让我别花钱回来了。我说我已经买好票啦,她就很快乐地旁边的老邻居重复了我的话,笑得特别温柔。”
欣怡回忆,那天她到家已经很晚了,但推开卧室门,却看见一贯早睡的奶奶醒着,坐在床上微笑地看着她。“奶奶说我长高了,但其实我的身高已经好多年没变了。”她轻声说道。
那天晚上欣怡钻进被窝,抱着奶奶同她聊天。“以后要是想我了,打电话就好啦,别花这冤枉钱看我这糟老太婆了。”奶奶笑着说。欣怡却偷偷抹了抹眼泪。
欣怡说,她其实对自己有些失望。她和奶奶都是不爱表达自己情感的人。上学的时候,她忙着学习,很少主动打电话给奶奶。偶尔打过去,奶奶最后总会说“好啦,你还忙吧?”,便要求挂掉电话。
作为大一新生,经历了从开学时的舒适到如今学业上的逐渐紧张,在有些瞬间,欣怡会感到无力和疲惫,“想家的情绪特别浓”。和奶奶之间的这件小事一直在她心头,但总是没能写下来。
“看到‘三行情书’活动,满脑子都是奶奶,就很自然地写了下来。”欣怡说。

来自人文科学实验班(外国语言文学)1801班林心怡则选择将情诗写给闺蜜。“姐妹/奶茶吗/走!”她这样写道。这次女生节,她和几个闺蜜早早约好,晚上去舞会,第二天再约上电影、肯德基与奶茶。

“每次我放飞自我,喝奶茶、吃炸鸡的时候,都很开心可以有坚定的说一声‘走!’的好姐妹!”她笑眯眯地告诉记者。
来源:钱江晚报/浙江24小时首席记者 王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