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查处的21家“可可”茶叶店,都是“假货”,北京像这样的“李鬼店”有100多家。侵权严重、店名变更频繁,针对网络监管问题,丰台区市场监管局率先在全市推出“Goggles”网络监管系统,囊括了18万家商户的全部信息。一旦网商“触网”违规,大数据会自动抓取关键词并给出预警。过去执法人员与网络监管“脱节”,现在终于有了新方法。
以制作奶茶闻名的“coco Coco”一直被消费者投诉,但这些投诉有点不公正。
“有些顾客抱怨说,他们在我们的饮料里喝了小飞虫;一些顾客说他们喝了我们的饮料后胃不舒服。但事实上,我们对消费者投诉进行了调查,发现这些饮料不是在我们的‘coco can’品牌商店出售的,而是假冒的。”面对不断涌现的“李鬼”,丰台区总经理李波有些无奈。他告诉记者,他们初步发现,北京有100多家“李鬼店”配有“coco还行”这些店里80%的产品都是模仿我们的,这让消费者误以为这是他们在我们店里买的。“很多“李鬼店”会选择在不显眼的角落开一家名字类似品牌店的店,离名牌近又热,他们的饮料大部分都是通过外卖在网上销售。
然而,要在网上抓住“李鬼”并不容易。网上改店名就行了,看起来像开新店。“以前监管网上交易非常困难。”丰台区市场监管局网络监管科科长关东柱介绍,丰台区用了10个月的时间收集了18万个经营主体的信息,并于今年4月率先推出了“Goggles”网络监管系统。谁在运营,谁在销售,谁在线上销售,这些数据最终都可以动态实时掌握。“护目镜”系统设置了商标、广告、消费者权益保护等17个违法行为模型。只要有任何违法行为“触网”,就会立即自动警告。“比如,非法特征词库已经内置到‘Goggles’系统中,收集了8000个敏感词。一旦商家打出‘最多’和‘顶’的口号,或者商家宣称出售‘野生动物’,就会立即自动发出警告。”
有了“醒目”的系统,只需轻敲几下键盘,就能从丰台的餐饮中触摸出“李鬼店”。
电脑屏幕上,所有打着“coco”旗号的餐厅都在快速显示。除正品“coco coco”店外,还有21家商家涉嫌通过实体店、美团、饿了么等平台侵犯“coco”注册商标,如“Coco Tea”“Coco Joanna”“Coco iris Tea”。
有了这个清单,事情就简单了。网络监管部门、商标部门会同“coco coco”负责人,对所有打着“coco”旗号的餐厅进行逐一检查,通过美团、饿了么平台获取商家违法行为证据。
最终,商标侵权的“李鬼店”突然变得可见。
8月12日,21组执法人员针对“名牌附近”的21家茶叶店进行“同时、多点”同步打击,对线上线下融合发起全覆盖打击。
上午11点左右,六里桥一家名为“coco joanna”的茶叶店里摆满了茶外卖,送餐人员不停地进进出出。李波说,该店网上销售排名第二,外卖量很大。经过仔细比对,记者发现“李鬼店”,无论是店牌、茶杯甚至塑料袋,都与正品店十分相似,乍一看难以分辨。
“如果涉嫌商标侵权,暂时停止经营。”执法人员检查店铺后,查获饮料杯、吸管、包装袋等涉嫌侵权物品。记者实地查询了美团等外卖平台,发现不少“名品附近”的茶店接连在网上展示“打烊”“歇息”的告示。
下一步,执法人员将对涉嫌商标侵权的店铺立案调查,并依法实施行政处罚。“除了调查处罚,还会在第一时间将企业的违法行为告知外卖平台,让平台为企业采取降权、下线、屏蔽等措施。”关东柱表示,未来,“贵研”网络监管系统不仅将应用于市场监管领域,预计还将囊括全部16个行政机关和单位,实现数据共享、信息互通、协同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