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全国包子品牌排行榜,济南包子客加盟靠谱吗

创立于1937年的老中文名“草包包子”,经过战争、市场经济、消费升级等多次洗礼,一直保持着饭一到就排队的“老传统”。近两年来,稻草馍也写进了很多去济南游玩的攻略,成为济南网红的打卡地之一。

稻草包深受济南市民的喜爱,饭一到就排队已经成为“老传统”。

因创始人性情憨厚

绰号“草包”而得名

在济南高楼云集的绿地中心附近,有一家很多老济南人都很熟悉的——包子店。我一进店里,一个荷叶香味的包子就向我走来。午餐时间,顾客们在柜台前排起了长队,等待着最正宗的济南老稻草馍问世。

草包第三代传人董珊珊告诉齐鲁晚报记者,草包创立于1937年,至今已有82年的历史。创始人是张,老人来自原罗口镇。他从小就跟一个著名的厨师学做包子。作为一个憨厚的人,他被邻居戏称为“草包”。“曹豹先生”听后并不生气,高兴地接受了大家的外号,并把自己的包子命名为“曹豹包子”,由此得名“曹豹”。

董是的第二代传人。说,他的父亲和创始人张性格有些相似,都没有厨师行业的天赋,但他们遵循笨鸟先飞的原则,每天很早就到了店里。“当时,大师们非常强大。为了更好地服务主人,我爸爸会早早来,在主人来之前做好一切准备。这些品质得到了认可。后来我爸当了主管,跟现在的经理差不多。”

20世纪80年代末,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许多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酒店开始亏损,草包濒临破产。“当时,草包已经成为公司的一大负担。支付员工工资非常困难。有种感觉,今天过后就没有明天了。”董珊珊说。

曾经濒临倒闭

个人承包起死回生

为了避免店铺倒闭,成为下岗工人,董和妻子也提前走出了自己的路,选择了另一个店面位置,打算靠这个手艺开一个小店。但在最后一刻,夫妻俩又犹豫了。“他们都是在老济南出生长大的。我爸说草包保存了这么多年。他们在战争期间是如此混乱,以至于他们不能在这个时候离开。”

与董的消息不谋而合的是,在国有企业承包给个人经营的地方,存在着“国企民营化”的模式。几经思考,董提出承包给公司的建议,他每年给公司上交一部分利润,自己负责盈亏。当时商店已经成为公司的负资产,公司很快就同意了这个提议。

“为了承包店铺,我爸妈拿出了存钱攒的钱和爷爷奶奶的养老钱,这可以说是最后一站了。后来,我和爸爸聊了聊。那时候两个人都40多岁,又老又小。如果我们失去了家人,我们会直接跌到谷底。但是我爸说当时没想那么多,不能让草包这个牌子消失。”董珊珊说。

在夫妻俩的努力下,濒临破产的稻草馍终于起死回生,慢慢恢复到以前顾客拥挤的场景和每天顾客排队买馍的场景。

不少老顾客每月来聚会

外地游客专程来打卡

1999年,又是一个草包节点。一时间,消费者开始越来越关注门店环境。有着几百年历史的破旧石屋显然不适应当时的潮流。即使刮风了,土壤也会掉下来。下雨时,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我爸下定决心要重建,前后投资了100多万。当时真的是一笔巨款。为了重建店铺,一家人四处借亲戚朋友,最后把300平米的店扩大到800平米。”

在董珊珊看来,还有另一件事值得称赞。我父亲很早就有了品牌意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济南刚开放商标注册时,几乎没有人有商标

自2006年以来,草包先后被评为“中国老字号”、“山东老字号”和“山东名小吃”。2015年,“草包包子”被认定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如今,草包已经成为许多老人每月聚集的地方。也有很多外地游客来济南专程来这里打卡,草包也写进了一些打济南的攻略。”董珊珊说。

文/影齐鲁晚报齐鲁珍记者张阿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