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ppy BANNER
熊猫贝贝专栏内容:地产话题第三百八十四期(NO.384)
专栏内容提要:
2021年开篇文章:新的一年,钱在哪里?
资深地产人,凭良心写作,说人话,人脉好,有态度。
客观写作,理性看待事物。请支持您的读者和朋友。
拒绝职称党,坚持培养深度专业内容
(独家内容,侵权摘录须调查,起始标题号)
我是@熊猫贝贝小凯,房地产行业策略研究员,房地产市场观察者。欢迎关注。
这是熊猫贝贝第384篇原创文章,也是2021年第一篇文章:
2021年开启新篇章。在第一篇文章中,读者和朋友将谈论财富、金钱和金钱。
不要俗气,你没有大钱包,也没有足够的自信。
无论精神境界有多高,思想感情有多深,只有在物质生活丰富幸福之后,意识才得到提升。
如果你觉得俗气,这篇文章不适合你。网上有很多让你感动和激动的文章和视频。
2021年的第一天,我就要写这么一篇硬核的文章,依然坚定的相信祖国,看好中国,和大家聊聊赚钱的话题。
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更多的人克服他们正在面临和将要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顺利赚钱,积累财富,生活越来越好。
就这么简单粗暴。利他的人会使自己受益,有好想法的人会有好结果。
PS:对于那些阴阳怪气只会通过网络抱怨的人,我会在新的一年给你发一句话。这句话和刘建宏老师送给中国足球队的那句名言如出一辙:
“留给中国队的时间不多了”
选择大于努力,思维决定层次,是任何时代任何环境下的重要规则。
r />读者通过文字选择作者,作者也在通过文字选择受众。
如有帮助,欢迎关注,每天看点有深度的房产和楼市的内容,帮助您更好地认知财富,资产,还有中国房地产的那些事儿。

图片来源:网络
1、后疫情时代,中国处于资本的“暴风眼”:
2021年,新冠疫情的阴影将依然笼罩着全球,恢复到疫情前稳定正常的状态,遥遥无期。
即使恢复,也将是一个全新的经济环境,后疫情时代,全球化的经济环境将面目全非。
即使疫苗突破,全面普及,只要有去过资本主义国家旅游经历的人都应该知道,高度贫富分化的国家和地区,疫苗要实现对疫情影响的全面恢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至少时间,效率上面,就做不到平衡。
得益于即时强力的应对和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中国的疫情虽然爆发的最早,但是防控和疫情治理,是取得了全世界有目共睹的良好的成效,截止2020年年底,欧洲多个国家严峻残酷的疫情肆虐环境还有世界第一大国美国疫情不容乐观的背景下,中国,就成为了2020年唯一在疫情下,实现社会生产生活稳定,经济正向的国家。
资本不分国界,资本永不休眠,资本厌恶风险和损失。
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疫情一天没有在全球范围内实现管制和影响消除,那么就会刺激越来越多的资金,从各种渠道进入中国的经济市场,预计这样的势头,在2021年将继续保持强劲的态势。
客观理性的来看,这并不是什么好事,因为这样的资本货币,进入市场是无序的,是贪婪的,是脱离于中国的市场经济监管范畴的“游资”。
资金进入中国的资本市场,不论是从消费,投资,还是资产价值层面,就会和中国本土的资本力量产生直接而又明显的竞争关系,无论是中国的股票,债券,还是不动产等等的有形资产,特别是能够在资本市场自由交易,具备流通性的资产,将会备受这些来自其他国家,各种渠道进入的资本青睐和追逐。
一场全球资本集中的财富盛宴,即将拉开序幕。
世界著名的投资人,长期看好美国经济的巴菲特在2020年的动态值得大家关注一下:大量坚持美国科技股票。
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经济趋势:只要中国疫情继续严格防控,国内经济环境稳定持续,经济稳步恢复,来自全球其他国家,各种渠道的资本流入中国的趋势,必然势不可挡。
有关注投资的朋友可以留意一下外汇储备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外汇储备,是全球第一,意味着进入中国的外国货币保持看多中国的态度。
这就意味着,中国的经济环境中,会有大量的外国资本以避险为目的的进入,流通资产的价格会被抬升。

2、精准“扶贫”才是2021中国经济的新常态。
中国在疫情防控上取得的成绩和效果,为中国在世界经济环境中创造了绝佳的窗口期。
但是为了应对疫情,中国国家和政府采用的强力逆周期措施和超常规政策的成本,其实对于中国经济来说,是不可忽视和亟待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各个城市和地方的债务问题,是2021年经济发展的基础问题。
2021年,中国的经济必然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恢复,但是因为国际贸易环境和疫情发展,必然存在了诸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再加上防控疫情所付出的经济代价,全民疫苗这样的大手笔,不吹不黑,有一说一的,中国的经济恢复基础和可持续性,其实并不牢靠坚固。
远的不说,疫情下中国制造包揽全球制造业的需求,只要劳动力发展中国家的疫情防控出现明显的效果,这样的红利马上就会消失。
所以中国的经济恢复,经济发展,对于持续性,确定性,还有稳定性的需求非常明显,也非常重要。
这个关键,就在于政策引导和货币环境管控。
一方面是财政政策必然紧缩,规避恶性通货膨胀和限制市场投机;
一方面是货币政策必然稳定,防止社会资金进一步推高资产价格;
一方面是对于各个地方政府的赤字负债问题需要进行缓解和降低,稳定地方经济发展根基和持续能力;
那么问题就来了,国家层面的货币和储备,将如何进入经济环境?
很现实,必然是精准滴灌,应对迫在眉睫,已经出现,或者即将出现经济困难的城市和地区。细分到行业和领域。
而原本经营稳定,基础牢靠的行业,企业,公司,2021年,可能就没有大水漫灌,全民收益的福利了。
以楼市为例,如果说2021年地方政府财政压力过大,那必然集中在北方地区和城市,房价已经出现颓势和降幅,地方政府缺乏资金去救市和稳固市场信心,所以国家的钱就会进入这样的城市。
难不成像珠三角,长三角这样的热门地区和城市还要火上浇油,推高房价么?
这是中国2021年经济环境的重要趋势:精准滴灌,精准“扶贫”。

3、科技创新,技术突破是国家资金必然倾斜的方向。
在2020年以前,即使没有疫情这样全球化的冲击和影响,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全面科技,贸易,货币甚至是经济层面,已经事实上发动了全面而又彻底的“战争”。
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中兴和华为,还有出海互联网公司在2020年的境遇和不公平对待。
所以,中国必然会集中力量在科技创新和技术突破领域加大投入。
这是被逼出来的方向,是面对国际环境和产业链竞争地位的严肃挑战。
2020年中国高层的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第一条是什么?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毫无疑问的是,进入2021年,在这样的国际竞争背景下,中国对于科研经费的投入还会进一步增加。
目前中国打着科技创新骗补贴浑水摸鱼,圈地圈钱的套路已经被政府所熟知,未来新兴的科技领域将会更加封闭和规范化。
但是这是国家战略层面的资金投入和资本引导,毫无疑问。

4、消费领域,乐观谨慎。
2021年中国的消费领域有两个现实问题亟待解决:
第一个是房产资产属性太强,对个人和家庭的可支配收入占用比例太大,和大额资金消费引导性强(除了买房什么都是亏损性消费的价值观根深蒂固)。
第二个是资本催化的消费主义,对于当前消费主力的透支性榨取的后遗症还没有完全显现。
所以,2021年消费领域其实并不乐观。
其实从两个平台可以看出来,一个拼多多,一个淘宝,都是消费降级的现实表现,类似于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出现的口红效应。
如果有关注拼多多的股价表现的朋友应该知道,疫情后拼多多其实一直在疯狂的上涨。
对应,其实就是消费降级,消费萎缩。
所以,在2020年年底高层提出的“需求侧改革”,其实是抓住了消费的核心问题,也就是可支配收入的问题。
供给侧改革,是把经济总量这个蛋糕做大,改革强度和经济增量挂钩。
而需求侧改革,本质上是一个现有蛋糕的分配优化工作。
但凡涉及到经济改革层面,都是按照中等周期来计算,也就是5年左右。
只要需求侧改革没有出现明显的效果,消费市场会持续萎缩,消费降级现象也会一直存在。
所以,2021年,对于消费领域来说,注定不受到资本的青睐和关注。
上游制造业和相关产业产能过剩,下游需求市场购买力不足,消费投资领域风险较大。
但是从长远角度来看,这是进入消费领域最佳的抄底机会。

5、粮食问题,不容乐观
中国的饭碗问题,体现出来的就是中国体制的优越性,那就是即使是亏损,也要保障粮食价格的低廉,进而保障民生吃饭基础。
但是种子依赖进口,畜牧业依赖进口的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或许很少人知道中国很大比例的粮食种子都是进口的,特别是蔬菜和瓜果,豆类等等的经济作物。
2021年,可以预期中国的种业和种植关联的产业链,会受到国家政策的关照,是一个具备投资价值的领域。

6、中国的楼市和房产两大关键词:分化和结构性
关于中国房价和楼市,分化依然是不可避免的,至于价格趋势,结构性是主要的方向:
特别对于投资属性的购房需求来说,结构性的机会是未来主要的形式。
相较于2020年,中心城市,都市圈和城市群,伴随经济复苏和货币环境的需求,会具备较好的复苏势头,简单说,就是涨价主要集中的区域就在这些地方,而其他低能级城市,甚至会出现坍缩和衰退,房价进一步进入下行通道和趋势。
对于房价来说,不用一天猜测和揣摩,2020年的行情已经揭示了2021年的趋势。
第一个是城市经济增量对房地产的依赖程度越小,房价越坚挺;
第二个是人口持续流入,人口质量提升的城市和区域,房价继续上涨;
第三个是普涨不可能,也不允许再次出现,大部分城市房价横盘和下跌成为常态。
2021年,有投资价值的房产,资产价值会越来越明显。

7、股票大市场的机遇:人性的考验。
股票市场,在2020年最后一天走出了喜人的行情,那进入2021年会不会持续向好呢?
从目前中国经济环境中的货币载体来说,股市是具备这样的优势的。
只要超发的货币不能顺利的进入楼市,那就必然部分会进入股市逐利炒作。
从中长期来看,中国的股市是具备牛市的可能性的。
但是依然不推荐无脑入市,特别是没有股市经验的群体贸然进入尝试。
因为大牛市,就是贫富分化的过程,人性无法在市场波动中获利。
短线炒作就是人性表现,在长牛,慢牛(这也是政策市的必然现象)环境中,很难赚到钱。
如果中国的股市要成为合格的货币承载环境,那么对当前急功近利,追涨杀跌的市场惯例,必然要进行颠覆和调整,短线游资炒作的模式无利可图。

8、远离债券关联市场
债券类产品,很少人接触,但是在2020年收益惊人的背后,是持续不断的暴雷风险。
债券的回报高,只有两种情况,一是经济和行业高速发展,对资本膨胀需求强烈,例如房地产行业野蛮成长的时期,另一个,就是经济环境高度风险,企业行业公司用高收益拆东墙补西墙的表现。
正常的债券,基本上不会比通行的贷款利率高多少,才是健康安全的。
2020年全年出现了几起信用债违约事件,有些甚至是信用安全度很高的,国有资产和企业背景的债券出现偿还违约。
疫情冲击之下,中国债券市场“刚兑”惯例被完全打破。
只要风险不可控,不管回报多高,收益预计多动心,都要远离和规避。
同样的风险以前也出过,那个时候,叫做P2P。

9、“硬通逻辑:乱世与盛世的决断
乱世黄金,盛世古董,老祖宗诚不我欺也。
有关注2020年黄金行情的朋友都应该知道,2020年全年行情最稳定的资产,莫过于黄金了。
在2021年确定性环境和趋势没有出现以前,黄金的投资和持有,是对冲风险最为可靠的方向。

写在最后:
能坚持看到这里,并且关注笔者的,基本都是中国人,或者说,面对的经济环境和财富机遇,都是在中国的个人。
所以,结合以上10点内容,必然要基于对中国的国运长期看好,国家持续稳定发展为前提。
国运就是财运,任何形式的投资和盈利模式,都是对自己所在国家的运势和发展的预期押注。
这个认知不容反驳,投机取巧一时爽,但是永远跟不上时代的节奏和趋势。
具体到个人,有这么几个良心和靠谱的建议:
1、要对市场有敬畏之心,要对任何投资抱有警惕的态度。
宁愿等到可见趋势出现,赶个末班车,也不要被高收益高回报给冲昏头脑。
2020年的很多经济风险,会在2021年集中释放。
2、对于个人来说,在现有的收入基础上,要建立底层资产思维,也就是调整消费习惯。
因为2021年不确定性的存在,勒紧腰带是非常必要的。
3、个人债务问题一定要重视,如果说2021年有什么未知风险,那么债务一定首当其冲。
如果可以,先立个小目标,2021年财务转正。
因为没有债务问题,没有消费型的杠杆,才能应对各种不可预期的市场变化和货币风险。
对于房贷也是一样。
4、建立适合个人的投资逻辑和价值体系,这一点非常关键。
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本书和课程能够对于个人实现百分百的适合,对于个人来说,要把握2021年这样存在不确定性的经济环境,就一定要提升认知,加强对一些投资的深度认知和周期规律的理解。切忌盲目跟风。
5、重视风险,如果和钱相关的投资,特别是需要借助杠杆的投资,一定要做到自身具备足够的确定性,而不是道听途说或者是什么专家建议。
不确定的时代,一切来自于外界的发财信息,都有很高的风险。
文章最后,把这句话送给所有的读者朋友:
在所有对财富追逐的过程中,首先要投资自己,提升自己的认知,少看成功学,少看成功案例和人物传记,建立长期主义,留够机会出现的时候出手的底层资金。
以上内容,仅作为观点交流,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和指导。
文章就写到这里。希望各位读者朋友能够喜欢。
或赞或骂,还请留个声音,求同存异,共同成长。

图片来源:网络
思考,是对世界的尊重。探索,是对未来的准备。
每个人,都没有选择时代的权力,但是时代绝对可以选择人。
这是一个长期主义的时代,是一个眼界和思维决定的未来。
希望能与有伟大格局和理念的群体同行。
做时间的朋友,做时代的弄潮儿,做命运的主宰,做财富的主人!
仅以此文,与各位读者朋友,分享。

图片来源:网络
关于这个话题,大家如果还有什么意见和看法,欢迎在下面留下您的想法和看法。
以上正文,来自@熊猫贝贝小可爱,熊猫地产观,讲究和追求的就是在纷杂繁乱的信息时代,输出一种稀缺,宝贵的经验。
这就是本人自媒体的态度和初心:不做什么大路货,通过写作分享,记录对世界的认知。
熊猫不稀罕吗?你觉得我的文章不稀罕吗?哈哈哈哈……
不当什么专家,也不敢大言不惭说自己高明,只想通过写作分享,心存善念,广结善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