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作风创优 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
——平凉市党建统领“一强三创”行动之强化作风创优篇
平凉日报记者张夏
近年来,我市各级党组织把实施党建引领“一强三新”作为“粘合剂”工程,聚焦凝聚力作风建设,深入践行“担当、创新、突破、提升”的总要求。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自觉用“四个意识”导航,用“四个自信”固本强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重点工作多亮点,创业屡见不鲜。
“培、选、引”并举 打造敢担当善作为的干部队伍
干部是推动政策在基层落实的执行者,也是引领发展的具体实践者。
“村子变美了,农民的日子越来越好了。关键是村里有一个能干好的支部书记。”崇信县穆林乡桃花岭村村民梁西村深有感触地说。
如何让年轻干部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崇信县制定出台了《崇信县科级干部交流工作办法》 《崇信县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规划(2019-2023年)》等制度性措施,采取公开招录一批、就地选优一批、留优一批等“七批”措施,实施了全部问题村调整、一般村优化、先进村培训。“三个模范”,先后提拔重用脱贫攻坚成绩突出干部107名、优秀年轻干部198名;从县级部门中,选派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的干部77人到贫困村工作,选派49名干部承担棚户区改造、疫情防控等重要任务;依托县域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医疗卫生机构,建立专家工作站5个,灵活引进高层次人才67人;对工作中的突出成绩和突出表现进行推荐和推介,对不力的进行谈话和提醒,形成想当官、敢当官、干好事的良好氛围。
加强作风建设,要抓落实、抓落实,培养积极向上的态度,磨砺破釜沉舟的意志,拿出扎实有效的措施。
近年来,全市各级党组织始终把党员队伍建设作为推进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方面,着力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加强管理,使全市党员队伍更加合格优秀,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全面落实干部“五个标准”,坚持“四条战线”“五批”干部培养选拔方式,切实把德才兼备、业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选拔到事业发展最需要的岗位。三年来,共选拔调整县级干部585名,其中脱贫攻坚成绩突出干部62名,高质量发展表现突出公务员60名,激发了各级干部干事创业激情。
基于全市干部普遍缺乏懂金融、会经营、会管理的能力,开展大规模、多层次干部轮训,组织党政学习考察河西等地,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天津、珠海等先进发达地区工作;组织召开落实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和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和“三面”干部工作会议,研究制定优秀年轻干部和“三面”干部培养计划,选派164名优秀年轻干部和“三面”干部到信访、巡察等贫困村和部门工作,从市直单位选派40名优秀干部担任乡镇党政副职,全方位提升干部综合素质。
大力实施“千名急需紧缺人才引进行动”和“百名高端人才柔性引进工程”,引进急需紧缺人才94名
坚持党建引领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紧盯脱贫攻坚决战,集中力量排查、清理、整改抓党建促脱贫攻坚问题,发现整改问题95个,调整驻村干部332人。扎实开展“四查四治”专项行动,67人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29个,营造了清正廉洁、创业向上的良好政治生态。
“育、管、激”齐抓 以过硬作风锤炼过硬本领
2018年,以党建引领的党支部建设标准化与“一强三创”融合推进在我市全面启动。市委坚持谋划部署“一盘棋”,着力打造一流班子、锤炼一流作风、创造一流业绩目标,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积极激励、容错纠错、上下有能力的机制,以有效措施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在改革发展主战场上担当责任、建功立业。
。破获5起盗窃案,1起抢劫案,2起电信诈骗案,1起贩毒案,1起非法经营案,帮助找回未成年离家出走人员7名,抓获犯罪嫌疑人50余人。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研判,成功抓获在逃人员5名。这是市公安局崆峒分局合成作战中心党支部在2020年11月取得的战果。 自2019年3月,崆峒分局合成作战中心党支部成立以来,坚持以党建为统领,以服务实战为导向,做实情报引领,深耕“合侦快破”,打造成陇东地区最“硬核”的一支专业研判队伍。疫情防控工作战疫打响后,合成作战中心党支部成立党员突击队,主动请战,深入平凉东西高速收费站、新冠肺炎确诊病例集中隔离点、确诊患者治疗医院执勤巡防,构筑起了疫情防控的“红色堤坝”。紧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两个关键环节和车、人两个关键点,充分运用各类资源手段加强研判,全力协助卫健、医疗部门做好重点涉疫地区来平人员和“四同”人员的追踪、查找、留观、隔离等工作,核查涉疫人员12000余人、涉疫车辆2100余辆、研判出入境人员1100余人;协助侦破涉疫电信诈骗案件16起,挽回经济损失32.02万元,编制了一张严密的大数据疫情筛查防控网,有力保障了全区疫情防控工作高效有序开展,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共产党员的忠诚与担当。
召之必来,战之必胜,广大干部积极响应,在一线真刀真枪锤炼能力,以过硬本领展现作为、不辱使命。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投身疫情防控一线,组建临时党支部216个、党员突击队326个、党员先锋队1120个,全市党员在疫情防控中自愿捐款、缴纳特殊党费862.17万元,34名医护工作者、公安干警等一线人员“火线入党”,9840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参与防控工作,构建起了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真正让党旗飘扬在一线、堡垒构筑在一线、党员冲锋在一线成为我市抗击疫情的鲜明特点和靓丽风景。
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上,全市广大党员干部主动担当、冲锋在前,先后有2272名优秀干部扎根脱贫一线驻村帮扶,推动“九大冲刺行动”“十查十看十补课”等重点任务落实落地。一大批党员干部舍小家、顾大家艰辛付出,甚至流血牺牲。在全市各级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共同努力下,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
干事创业要有好的作风、好的精气神,就是要勤于学习、勇于创新、求真务实、清正廉洁。
积极引导广大党员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二三卷,跟进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成果。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抓手,充分利用“学习强国”APP、甘肃党建APP、远程教育网络等智慧党建平台,推动党员干部在持续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提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决心。
“比、争、创”共推 激发干事创业精气神
黎明川产业发展党支部是华亭市东华镇党委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新形势与党的建设新任务的要求,充分发挥党组织示范引领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培育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促进群众致富增收而成立。
黎明川产业发展党支部立足区位、资源、产业、文化等实际,统筹生产、生态、生活“三生同步”,一二三产“三产融合”,农旅文“三位一体”,引进一诺农牧科技等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壮大金田源、兴光田园等农民专业合作社,规划建设黎明川“一园八区”田园综合体,建成肉牛养殖、果蔬种植、苗木繁育、构树栽植等产业基地9处,年产蔬菜产量200吨,牛出栏量7000头。大力推行“党组织+五星党员”“党组织+便民服务”“党组织+经济实体”“党组织+民生实事”模式和“1+3+3+5”联系帮带机制,实现了党建与经济、党建与民生、党建与稳定的双赢共进。同时,深入开展“定岗在村居,服务在一线”“民情下访、社情对谈”“比担当、比创新、比突破、比提升”以及“三送一解”等活动,真正唱响了“正气歌”,提振了“精气神”。
强化作风建设,需要追求质量和效率,全力以赴往前赶,赶出效率、赶出质量。
近年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围绕建设绿色开放幸福美好新平凉,组织动员广大党员积极投身项目建设一线和急难险重任务,奋力拼搏,攻坚克难,充分发挥“先锋队”和“排头兵”作用。认真落实市委四届四次全会确定的总体发展思路,真抓实干,机场、高铁、高速等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得到破解,煤电化冶“双千亿”产业基地建设加快推进,“陇电入鲁”纳入国家能源和电力“十四五”规划,全省首个集群式、全产业链招商的智能终端广电产业园快速推进,信创产业高点起步,首届“中国牛·优质牛肉”品鉴大会暨第二届平凉红牛节和静宁苹果节成功举办。一批事关全局性、根本性、长远性的重大问题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质”和“量”的同步提升,实现了“融入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良好循环,为“十四五”发展蓄势赋能、奠定基础。
依托平凉市人民广播电台,开通“平凉党建之声”,在“平凉组工”微信公众号开设“党课开讲啦”专栏,每年举办一次“三微三优”党建作品评选活动,全方位立体式宣传党的创新理论以及全市各级党组织、优秀党员先进事迹,引导广大党员对标先进,争当先进,形成了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新时代要有新作为,新目标需要新作风。锤炼党员干部过硬作风,归根结底就是需要各级党员干部提升担当勇作为的思想境界,激发创业实干的精神状态。经过三年多的实践,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进一步提振,一盘棋谋发展、一条心干事业、一股劲抓落实的氛围更加浓厚,全市有6个集体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7人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我市先后被评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全国双拥模范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