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创业的解释 创业名词解释题

我是叶天才,销售员,经营策略,个人营销顾问,创业分享。欢迎关注

自我参与创业可以更好地理解创业的艰辛,并有不同的感知和认知提升。一般来说,我们看创业公司的成功发展,觉得创始人和领导者都很有能力,带领团队一路前行;或者是风口上的猪,一阵风吹上天,它只是越飘越高。事实上,如果你深入思考,你就会知道事情远非如此。

最近看了中欧商学院龚燕教授的一篇文章,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他把公司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从0到1,创业阶段。

第二个阶段是从1到N,发展阶段。

第三个阶段是从N到N+1,转型阶段。

其实这三个阶段所需要的能力是有很大差别的。

我们来看第一阶段,从0到1,从零开始。

这个时候公司最好的运营方式是什么?四个字,精益试错。核心诀窍是快速、快速、快速试错、快速迭代。这时候就要求创始人和团队要有创造力,要勤奋,要想尽一切办法为公司的发展找到基础。一旦基金会成立,硅谷就有一个专门的名词叫“甜点”。找到这个甜点后,验证公司的商业模式,然后复制放大。

进入第二阶段,从1到n,复制展开。

这个时候,公司的运营模式会发生切换,不是快速的试错和迭代,而是追求标准化和一致性。因为只有标准化,你才能实现产品和服务的一致性,也只有一致性,你才能最终复制放大。大公司一般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尤其是细节方面。但是,所有复制和扩展也有限制。想要继续成长,就要转型。

这是一个新的阶段,从N到N 1。

在这个阶段,企业的行为模式将再次发生变化,从一路狂奔到跨界转型。三个阶段,三项任务,那么团队和领导需要具备三种能力。因此,只要团队能力不匹配或与现阶段不一致,公司就会有危险。

还有两种不匹配,一种是过度匹配,就是下一阶段的人才都在做前一阶段的工作。

我们经常在创业市场上看到一个现象。为什么很多大公司非常有能力的人一创业就把豪华团队拉出来,但往往失败?这就是原因。他们擅长复制和扩展成熟的商业模式。但是在寻找那个甜点的时候,快速迭代的能力不够,这就是过度匹配。

当然,人才配置低更为常见。是创业公司的创始人,当他把公司带到第二阶段时,他的能力跟不上。

据统计,此时将有40%的创始人被替换,80%是被迫的。手出了公司,所以不得不放手。

举个著名的例子,推特的创始人是杰克。当初公司在第一阶段发展的非常顺利,这都要归功于杰克。但是当我们进入第二阶段的时候,公司出了问题。杰克作为CEO,财务能力不足,也就是不会算账。他只能用笔记本电脑管理公司开支。但是公司大,财务各方面都很复杂。杰克经常算错账目。出于这个原因,投资者一清点就换掉了他。

这似乎不合理,但你也没办法。如果你的能力跟不上公司的发展,你就要让路。换句话说,公司的发展是一件坏事

情呢。


到了再下一个阶段呢?一样,善于做复制和扩张的团队,一旦触及业务的天花板,公司发展就停滞了,往往还是得靠换人来解决。这个点上,换人会换谁呢?常见的情况是,创始人强力回归。关于苹果公司乔布斯的被迫出走和最后回归,其实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为什么这个时候,又需要创始人了?因为这个阶段的跨越,本质上就是再次创业,是为公司寻找到一个新的发展空间。


总之,一个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在三种能力之间不断切换、迭代:探索能力,标准化能力和二次创业能力。所以,了解商业世界越多,我对那些能把企业做大的企业家就越敬重。


远距离看,他们好像也没有什么了不起,无非是乘势而上嘛。马化腾是因为互联网兴起,马云是因为电子商务兴起,一旦选对了跑道,好像就应该长到现在这么大。所谓“风来了,猪也能飞起来。”


但问题是,为什么是他们,而不是别人?尤其是,为什么他们能够跨越三个不同的阶段,甚至是跨越好几轮三个不同的阶段,一直没有掉队?这背后,一定有超出常人的能力、禀赋、艰难、转型和承担。


所谓的创业,绝不是看起来那么简单,不是凭借一个好主意就能走到底,而是一个人不断的自我修炼,不断自我突破一道道关口的过程。


这让我想起一句话——命,弱者的借口;运,强者的谦辞。


创业是人生的一场修行,处处皆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