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湘区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全区各族干部群众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同甘共苦,共同唱响新时代民族工作主旋律。
组织领导创先争优,擦亮红色底色,确保努力统一。以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为“一号”工程,以“党的光辉照耀边疆,边疆人民对党感兴趣”实践活动为载体,以“6 n”创建活动为抓手,确保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机关、乡镇、社区、学校、企业、警营、医院、服务窗口、景区、宗教活动场所。有少数民族科级干部252人,占全区的38%。180名少数民族干部充实成为新一届村(社区)“两委”成员。
干部群众携手共创,夯实民生基础,确保福祉互利。坚持五级书记抓脱贫攻坚,共选派1102名驻村扶贫队员带领全区各族人民共同建设美丽家园。探索“直通民族”地区脱贫新路子,创新开展党建与脱贫攻坚“双促进”。南美拉祜族乡率先实现全家脱贫,16个民族村率先脱贫。2019年全区各族人民全部脱贫,2020年贫困少数民族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259元。坚持优先扶持原则,5年累计投入少数民族聚集地扶贫资金5.38亿元,少数民族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科技赋予我们智慧,打造智慧城市,确保服务共享。利用大数据、云计算、GIS地理信息等互联网技术,打造临湘智慧党建(治理)平台,构建“一网多治、三级治理”的城市网格化治理体系。利用管理小程序“临湘网格员”和城市用户小程序“临湘汇居”打造线上“熟人社会”,建立全程透明的动态跟踪服务机制,运用“一屏知全区、一网管全局”的治理服务模式,实现“人在网格中走,事在网格中做,问题在网格中解决,工作在网格中落实”。出台少数民族扶持政策,分配公租房解决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向困难少数民族发放服务联系卡,在基层派出所、政务服务窗口、党群服务中心设立少数民族咨询窗口。贷款免补创业贷款向少数民族企业家倾斜,临湘青年创业园已成功孵化29家少数民族企业,鼓励企业优先吸纳少数民族农民工就业。
繁荣文化和共同创造,丰富精神家园,确保根和脉一起繁荣。把促进各民族文化共同繁荣作为展示民族团结进步的关键,开展节庆文化活动,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探索建立“中国象脚鼓文化之乡”“中国碗窑陶文化之乡”等文化品牌。南美洲拉祜族乡木撑建筑的建筑艺术登上了世界建筑展览会的狂欢舞台。《宏仲嘎光》 《菩仿》分别获得第八届、第九届云南民族民间歌舞音乐展金奖,《陶趣》获得第十届优秀组织奖。微电影《致拉祜人民的一封信》荣获2014创意云南文化产业博览会最佳纪录片奖。《魔巴的新房》获得第八届亚洲微电影艺术节好作品奖,《爱在南美》获得第三届亚洲微电影艺术节金奖。36 cha
通过各族干部群众的不断奋斗,临湘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临沧天下茶之都茶叶集团有限公司被国家民委评选为“十三五”期间云南省国家定点边缘茶生产企业。尚波镇龙腾村被国家民委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南美拉祜族乡被省民族宗教委员会命名为“云南少数民族特色镇(村)村”,7个村(社区)被命名为“首批云南”尚波镇木埠村党支部被党中央、云南省委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南美拉祜族乡党委被云南省委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来源:今日临沂
编辑:都市时报关注张丽卿
审计:朱晓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