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网商务记者关丽丹
第一次接触来自云南曲靖的年轻人肖涛,很难将他与“电商老板”这个概念联系起来。
小陶今年28岁。因为脑瘫,她从小行动困难,说话有些含糊。独自生活不容易。而且他在25岁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网购,因为他的手指动作也受到了影响,甚至连手机都用得比较少。然而,在接触了一次电商培训后,他一头扎进了电商创业的江湖。
他在家乡专做农产品,年销售业绩突破3000万大关。当年的洗车工、卖报纸的肖骁,成了人人称赞的“孝宗”。他不仅改写了自己的命运,还带领100多位残疾朋友脱贫致富。2020年,他在一次全国创业大赛中获得一等奖。
因为坚持和奔跑,小涛成为了今天的自己。但他说,是互联网为自己打开了一个新世界。
“都2017年了,我才知道原来网上还能卖农产品”
小陶1992年出生于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他因为缺氧出生,不幸成为脑瘫患儿。他的说话和行动能力受到很大影响,直到8岁才学会走路。
尽管患有多重残疾,小陶却有着不服输的韧劲,比其他同学付出了数倍的努力,学习成绩一直不错。然而,由于家境贫寒,自卑感很深,小陶在高中阶段别无选择,只能辍学。我从农村拿了50块钱到县城,接连做了很多工作:洗车、卖报纸、批发小商品,甚至去煤矿。苦难很多,也增加了人类生活中很多智慧。
小陶在地里
在县城工作的小陶觉得打零工养活自己就够了。没想到,一场他没太大兴趣的培训会,成了他人生的转折点。
2017年3月,曲靖市残联组织电商培训班,平时努力的小陶被选入其中。
当时,肖伟对网上并购其实“不感冒”:“我不怎么用手机,总觉得网上卖东西是骗人的。”
在第一堂课上,小陶遇到了一个他以前从未想过的问题。
“班里有多少人用过淘宝?用淘宝账号举手。”
老师话音一落,全班38个人,只有小陶没有举手。
培训老师说:“从今天开始,我教你卖土豆,大蒜,
小黄姜。”肖韬大着胆子在班上说出自己的困惑:“那东西坏了怎么办?”
“坏了就给客户赔。做电子商务,一定要把服务做好,让客户满意,这和线下交易是一样的。”老师这句话刷新了肖韬的认知:原来网上卖货,不是发过去就完事,也一样要做售后服务。
半个月的培训,让肖韬对电商和互联网有了全新认识。观念一转,气象万千,肖韬觉得自己脱胎换骨了。
“一场雨,一个晚上,亏了13万”
培训一结束,肖韬心里已经有了想法:时间不等人,自己要创业,就在淘宝上帮当地农民卖农货!
经过前期的市场观察,和家里人一轮轮讨论,先从曲靖的土豆、小黄姜等特色农货卖起。2017年3月底,肖韬的淘宝店铺正式开张。
肖韬记得,春去秋来,自己天天看淘宝大学的课程,每天11点睡,6点起。“当时的心态就是,先不为赚钱,铆足了劲儿要把店铺运营的知识学好,懂了具体的规则,不愁店铺没生意。”几个月下来,肖韬的淘宝店成交量,从每天只有一两单,增长到数百单。
为了多卖货,肖韬还选择两条腿走路。除了自家网店,他也找一些流量较大的旗舰店合作,帮大店代发曲靖农货。大店带来的成交逐渐超过了自己的店铺生意,单天销量突破了1000单。

肖韬和他的雪莲果
可意外又在这个时候击中了他。
2017年秋天,肖韬的店铺第一次做大型的促销活动,一下卖出6000多单。肖韬和弟弟跑了从农户手里收上来40多吨小黄姜,准备第二天装箱发货。
那时候肖韬手里没什么钱,也没有自己的厂房、仓库,一些来不及发货的产品铺在马路上露天存放,小黄姜也是如此。
但肖韬忘了,云南十八怪,其中一怪就是天气。那天傍晚卸货时,天气还很晴朗。第二天起来一看,马路上的小黄姜已被昨晚突如其来的雨淋透。
鲜姜是最怕雨的。肖韬的心沉到了谷底。
“小黄姜淋了大半夜的雨,一场雨,一个晚上,我亏了整整13万。”对当时的他而言,这是个天文数字。
而且,因为资金紧张,他那时采取先向农户赊账、回款后再给付的收购方式。现在无货可发、无钱可进了,农民的帐怎么还?
好在做淘宝以来,肖韬一直坚持诚信经营,农户们相信他,对他也多有照拂。这笔账,就暂时欠下了。
困难没有击倒肖韬。到了当年年底,肖韬正式成立了曲靖市正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建厂房和仓库,再不用担心农产品被雨淋坏。
赚到钱以后,肖韬赶紧挨家挨户还欠债。慢慢地,生意做得越来越大,员工从肖韬和弟弟两人发展到200多人,销售产品从土豆生姜扩展到辣椒、雪莲果等多个品类。2019年初,肖韬还将电销业务扩展到德宏州,销售那里的热带农副产品,仓库面积200余平方米,月发货量高达3万件。
“我是个数字新农人”
如今,13万元对肖韬而言,已不再是“生命不能承受之重”。让他动容和坚持的,是农民们的期许。
小米辣是云贵一带的一种辣椒,辣度较高。曲靖产的小米辣品质上乘,但小米辣不好保鲜容易腐烂,难以进行长途的快递运输。肖韬采用先晾干、后通气的方式,来解决保鲜问题,将小米辣卖到全国。
2018年冬天,肖韬老家富源县右所镇老牛场村8000多亩小米辣滞销,农民们非常着急。肖韬听说后,答应过去收货,但因为有事耽搁,晚上9点多才到了老家。
还没到村口,肖韬远远看见村民们背着辣椒篓子,排了长队站在路边等待。原来,因为担心肖韬来了自己没赶上卖辣椒,村民们已经站了三四个小时。那天晚上,气温只有1-2度。
“天气那么冷,他们还在村口站那么久,有的晚饭都没吃,就为了卖点辣椒。”肖韬说,他是农民的儿子,对这份辛苦再清楚不过。
因为懂一些电商,他说自己更是一个“数字新农人”,要能找到新的办法帮农民解决困难。
在阿里巴巴平台上,像肖韬这样的数字新农人代表可不少,他们帮助自己和周边农民脱贫致富。阿里2021年1月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仅在原来的832个国家级贫困县,过去三年就卖出了2700亿元产品。
那一次,经过昼夜奋战,肖韬以每斤高于市场价0.3-0.5元的价格收购了1000多吨小米辣,并通过电商渠道售卖,解了大家的燃眉之急。这番忙碌,肖韬没挣到钱,但他说,“只是不想让老乡们亏本”。

肖韬在比赛中获奖
这样的事情,肖韬做了不止一次。2019年石林县的萝卜滞销,他收购了1000多吨。2020年疫情期间,云南大批农产品滞销,肖韬2月8日起召集员工复工,第一时间奔赴各地收购农产品。
现在,肖韬公司已成为云南曲靖最大的农产品电商之一,每年从他手里发出的农产品包裹近百万件,年销售额突破3000万元。
身有残疾的肖韬,也很关注残疾人。他公司已有残疾人正式员工22人,业务繁忙的时候还会临时招收上百名残疾人负责打包分装、担任淘宝客服等。“正常人能做的事情,残疾人也能做。我愿意提供机会,让残疾人能养活自己,也希望社会对更多的残疾人多一份关爱。”
在曲靖和德宏,与肖韬合作的种植基地今年将有5000亩投入运营。肖韬说,他们会聘请一批农民来基地,也为农民增添些额外收入。他还清楚,种出优质的农产品不容易,所以想和阿里巴巴团队一起,用数字化和互联网方面的新能力,来改变这个基地。
编辑 郭小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