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剪纸文创策划书 剪纸创业

来源:泰海网

剪纸文创茶杯

据《福建日报》报道,回顾2020年,周冬梅最让人难忘的两件事就是剪纸:创作以“疫症”为主题的作品《和谐共生》 《中国力量》,第一次带浦城剪纸去上海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CIIE)。

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CIIE)的聚光灯下,让浦城剪纸被世界看到,让她更为自己的技艺感到骄傲;收获剪纸和创意作品的大订单让她更加自信。通过跨界融合,周冬梅手中的剪刀和彩纸不仅变出丰富多样的图案,也让这一无形的物品走进更多人的生活。

马周宝健智主题餐厅

唤醒非遗的实用性

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CIIE)福建中华老字号展区,周冬梅展台前,手机壳、手袋、水杯、茶席、丝巾等各种剪纸元素的创意产品排成一排。近年来,她创办的“插花嫂剪纸工坊”加强了产业项目的策划和包装,将剪纸融入日常生活用品和商业场景的创作中,让浦城剪纸踏出展台,走向生活。

“过去,民间活动中的剪纸在使用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只有结合现代生活去创造,才能唤醒实用性,让它活起来。”从各种艺术和设计中汲取养分,周冬梅开发了10多种包含剪纸图案的衍生产品,拓宽了剪纸工坊的发展空间。

福建知名餐饮企业周马坡尊重“家”文化,创始人周也是浦城人。几年前,两个老乡不期而遇,立即商量如何传播家乡文化。以非遗剪纸为主题打造餐厅怎么样?他们一见如故。

为了让食客在用餐的同时接触剪纸文化,周冬梅为周麻婆打造了一个剪纸造型的新logo,不仅立体活泼,还营造了一种家的感觉。特别是她还为餐厅量身定做了一件《纸短情长》剪纸作品,卷长6米,是她团队构思了一年,手工完成了一个多月。

为了找到《纸短情长》的创作灵感,周冬梅经常独自在车间打坐。闭上眼睛,小时候,家乡的生活场景浮现在她的脑海里:老人下棋、孩子捉迷藏、磨豆腐、过年杀猪宰羊、妈妈做饭家常菜、一家人聚在一起……她用纪实的风格把这些画面串在一起,从游子归来的角度,将五代人的生活场景融合在一起。

在周麻婆的餐厅里,餐具、墙壁、窗户、桌椅、柜台、灯罩等都印上了不同的剪纸图案。将传统美融入现代设计。目前已经开设了40多家这样的剪纸主题餐厅,还成立了周冬梅剪纸艺术工作站,餐厅会员可以用消费积分兑换剪纸非遗作品。

与周马坡的合作启发了周冬梅。后来,她将剪纸与闽北茶文化相结合,与一家茶企合作,在福州、南京开设了10余家剪纸主题茶文化体验馆,并借助茶平台展出剪纸产品,进一步扩大浦城剪纸的影响力。

《中国力量》周冬梅创作的抗疫主题剪纸作品

丰富题材的时代性

蒲城剪纸在清代发展到顶峰,既保留了中原文明的印记,又融入了吴越遗风,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

“特别是蒲城剪纸的献花题材非常丰富,每一个图案背后都有不同的寓意,寄托着对生活的美好祝福。”周冬梅说,当她10岁的时候,她跟着祖母剪窗花。工作期间,她参与了全县剪纸调查和资料整理,收集了大量剪纸图案。

“民间剪纸让我吸收了充足的艺术养分。”周冬梅说,他下班后最大的乐趣就是剪纸,有时候拿起剪刀要花一整天。20世纪90年代,蒲城县举办了第一期剪纸培训班,她就是杉杉

渐失去了自主生存的土壤。周冬梅认识到,浦城剪纸技艺要永续相传,除了保持传统剪纸味,也要不断丰富题材的现代性。


获得中国民间艺术最高奖项“山花奖”的作品《新嫁娘》,就是周冬梅尝试现代题材的一次实践。这件作品以老式的雕花“月洞子”大床为背景,描绘了一名新嫁娘在洞房里等待的时刻。周冬梅在作品中大量应用了传统剪纸的寓意——“龙、凤、祥云、鸳鸯、花朵、石榴”等图案,表达“喜事临门、龙凤呈祥、爱情甜蜜、早生贵子”的美好寓意。


周冬梅告诉记者,为了参赛她用了半年多时间进行创作,灵感就来自于自己的生活记忆。那些从小就印在脑海里的乡村戏台和婚嫁场景,被她“雕琢”在一张床榻上。技法上,她创新使用了眼科手术剪,让图案花纹更细腻。


2020年的共同战“疫”,点燃了周冬梅的创作热情。大年初一,她就拿起剪刀,创作了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剪纸作品《和谐共生》。2月,她又用一周时间创作了《中国力量》,用柔软的纸,再现了抗疫行动中那一幕幕硬气而令人感动的画面。


“我为这些特殊的作品自豪,更为新时代的中国骄傲。”周冬梅和团队相继以疫情宣传、防控,礼赞医护人员等为主题,创作了30多幅剪纸作品,在艺术馆、展览馆和高校等地进行展出。


“作为省级非遗传承人,我有沉甸甸的责任和义务去做好传承的工作。只有更多人来参与体验剪纸,这项技艺才能走下去。如何让大家投来关注的目光?我想,题材的时代性尤为关键。”周冬梅的话语里透着坚定。 (东南网记者 卢金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