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比较有名的90后创业者,90后创业成功者

“伟大的旗帜”系列第三十集

90后创业者史晓刚 | 胸怀凌云志 筑梦趁青春

一副看似普通的眼镜,其实暗藏玄机。骁龙科技公司的史小刚和他的团队是中国AR增强现实技术的领军人物。作为90后,石小刚已经是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是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的行业领军人物。创业六年后,他并没有改变初衷,那就是为国家的科技创新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我是骁龙科技的创始人史小刚,我是一个90后创业者。我们主要从事AR增强现实核心技术和产品的研发。作为一名党员,未来我将继续走在尖端科技探索的道路上,为我国的科技创新做出自己的贡献,向世界展示青年企业家的创新力量。”

在小龙科技公司的产品展厅,公司的专利证书被一整面墙覆盖。在另一边,展示着大大小小的奖杯和证书。石小刚转身一挥手,笑着说,在这里,只有一部分荣誉被展示出来:

记者:,这都是我们公司的专利?

史晓刚:是其中一部分!

记者:这是你所有的奖项?

史晓刚:也是其中的一部分,因为我放不下.

目前,石小刚穿着白色t恤和牛仔裤,看起来像是刚走出校园的大学生。事实上,他今年创业已经快六年了。由他创办的骁龙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AR增强现实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史晓刚:“简单来说,就是把电脑或智能手机的通讯处理等各种功能集成到一副很小的眼镜里。通过戴上这些眼镜,用户可以在眼前呈现出一幅透明的画面,可以用手势和声音自然互动,就像看电影一样。比如钢铁侠头盔的效果,经过几年的积累,逐渐变成了现实。”

记者试穿了最新款的AR眼镜。它的镜片看起来和普通近视眼镜没什么区别,甚至更薄更轻,但戴上之后,眼前的景象让记者连连叹息。

记者:啊,我看到一颗心在我面前跳动,现在是宇宙。这个屏幕很大,有点像电影院的屏幕大小。

r />

这其中的奥秘,就在采用了光栅波导技术的镜片上:


史晓刚:这个光栅波导其实它就是一个光学的组件,通过这个透明的镜片,在眼前三米外可以呈现一个100英寸的透明的屏幕,这项技术是基于物理光学的原理跟微纳制造的工艺,需要用半导体光刻跟纳米技术来实现。我们是在国内最率先突破这项技术的,现在可以非常客观的讲,在全球都是非常领先的。


史晓刚的创业之路,开始于2015年。这之前,他在华为从事了近两年的手机研发。在这期间,他接触到了AR这项技术。而谷歌公司发布的谷歌眼镜(Google glass),更让他对AR的未来感到兴奋。按耐不住内心对于创业的激情,史晓刚决定辞职:


史晓刚:我从小就对科技创新特别的感兴趣。从高中开始,我就连续参加了两次的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也得过很多全国性的奖项,09年上大学到了北理工之后,继续参加各种科技类的竞赛,像挑战杯、电子设计竞赛,我基本上全部都参加过,也获得了很多全国一等奖。通过科技创新创业来实现自己人生价值,也是我从大一的时候就确立了一个梦想。按捺不住内心对于创业的激情,也从内心里深刻的认为这项技术将来一定会从很多方面去改变人们的生活跟生产方式,就选择出来创业。


创业要趁早!20出头的史晓刚,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胆气。然而,创业维艰。困难一个一个接踵而至。史晓刚想做的,是突破性技术创新创业,相当于在一张白纸上画图,没有可参考可借鉴的东西。缺人,缺资金,像所有的创业者一样,史晓刚经历过一段难捱的艰难岁月:


史晓刚:那个时候真的可以说是一穷二白,什么都没有。我当时就完全是凭着对AR的一腔热血出来的,但是具体要做什么产品方向,你要做出一个什么样的产品,用在哪方面其实不知道。每天在比较迷茫的一个状态去在做各种事情。比如说做技术,不可能我一个人能做出来,因为一个硬件里面涉及到很多环节。我就去找以前华为的同事,能弥补我不会的环节的人。那时候他们没有完全出来,就等他们下班了开始,每天晚上都很晚了。2015年1月份到6月份的那个时间,我印象特别深刻,当时我就骑着自行车骑离十几公里,拿着我做了电路板,抱着仪器,去我们原来华为同事的一些家里面,大家共同把它做出来。回忆起来,这个过程其实非常自豪。


现任枭龙科技公司副总裁李双龙,追随史晓刚从华为出来,加入了创始人团队。在他眼里,史晓刚“对技术吃的很透”,“对AR的前景研究很深”。更为重要的是,史晓刚身上,有一种非常打动他的珍贵品质:


李双龙:“感受最深的是他非常着执着。有些东西我认为不行了,不能往这个方向搞下去了,他坚持要做,到最后证明他的坚持是对的。就多坚持一步就成功了。他就是撞了南墙也不回头的!在高新技术领域,可借鉴可参考的东西很少,没有这种势头,发现前方走哪里都不对。”


创业三年,枭龙科技得到了两个亿的投资,其中绝大部分是战略投资。投资人不乏京东方立讯精密这样的上市公司巨头。除了对AR技术的市场前景看好之外,投资人也对史晓刚十分欣赏。不过,只有他自己知道,这个需要不断和自己“作斗争”过程有多难:


史晓刚:其实我本身自己本质上是一个性格非常内向的人,从小到大一直都是一个技术发烧友,是坐在实验室里面画原理图和电路板的人。我去找第一笔投资的时候,见人说话的声音都是颤抖的,我比较恐惧。创业这些年,很多事情都很难,但是在我看来最难的就是改变你的性格,必须把你从一个内向转变一个相对外向的人。你看我现在侃侃而谈,我自认为我还是一个学习力相对比较强的,整个人的成长也是随着公司的成长被推着往前走。


从最初的几个人,到成长为有着一百来人的团队,枭龙科技不断发展壮大,技术也不断迭代更新。作为90后,史晓刚带领着一支绝大部分是80后,甚至有部分为70、60后的团队。“将事情做到极致”,年轻的史晓刚身上的这股子劲儿,让他不怒自威,也让团队充满凝聚力。张威2016年初加入枭龙科技公司,现任副总裁,主管市场。他说:


张威:“他比我大2岁左右,但是我对他是又敬又怕的心态。他是对事情要求严格的人。比如我在稿子上有错误,他一眼就能看出来。包括对于技术要求的严谨性,每一个都要做到极致。”


枭龙科技的发展,离不开北京鼓励科技创新的大环境。作为一家创业公司,不论是在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还是在石景山,政府都对公司的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枭龙科技也频频出现在北京的各大展会上。史晓刚本人,也获得了北京市劳动模范等诸多奖项,他还是入选中组部“万人计划”最年轻的创新人才。但创新的脚步不停歇。在史晓刚眼中,未来,才刚刚到来:


史晓刚:现在AR这项技术主要应用于工业、安防、以及军事等各种领域。这几年的一些前沿的技术其实得到了一个飞速的发展,很多电影里的桥段,其实现在都已经逐渐的变为现实,技术原理现在都可以实现。只不过它的用户体验还没有做到足够的好,所以还没有渗透到大众消费者领域。可能还需要几年的时间就可以普及到大众消费者。


史晓刚的办公室里,有一幅世界地图。他寄托着史晓刚对于未来的期待,也显露着这个年轻人的“野心”:


史晓刚:我最感兴趣的还是对人们未来有改变性的前沿技术。我们年轻人能够在世界上一些前沿技术进行探索,能够把这个技术做到世界领先的程度,这可能是我最大的一个目标。


记者与史晓刚合影


《见证初心·百集京华党史故事》


总监制:李秀磊


总策划:景兵、邢立新、谢先进、张延红、焦钰晖


审稿:刘萤萤


采制:马骏


录音:滕欢


新媒体:陆健、陈佳丽(实习)


片花制作:兆龙、滕欢、唐甜甜、孟孟


图片提供:网络


特别鸣谢: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