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六月
群山覆盖着茂盛的植被
风吹过
发出美妙的急促的声音
一场小雨后,雨水滴落在树枝、树叶和青石上,树下的杂草和苔藓越长越密。云南山区“小精灵”的野菌也爆发了,撑起了一把把“小雨伞”。
连续几天雨停了,小李元贵背着小篮子走进了山里。
他沿着绿色的山丘,走到树下,仔细观察,然后用手轻轻拂去覆盖的树叶、苔藓或小石头,捡拾发芽的野生细菌。把蘑菇拿到县城卖了,补交100元学费和书费。
长大后的李元贵,依然与蘑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同的是,这次他在天猫淘宝上做起了蘑菇生意,把这份来自大山的礼物卖到全国各地,让村里的村民能有更好的野生蘑菇市场,让生活越来越好。
一年一度的天猫618即将在这个云南野生蘑菇逐渐上市的季节到来。
今年天猫首次以农产品为游戏主题,使得阿里的“造血助农”不断爆发。最新数据显示,目前1700多种农产品销量同比翻番,云南野生蘑菇开局良好,整体销量同比增速达到150%。
李元贵以为今年618年,他会让店铺的销售额达到100万元,也让各地的消费者品尝到云南大山里的美味。
把家乡味带出大山
10年坚持,日均10单增到5000单
云南省楚雄州南华县尤鲁乡金桂庄村是李元贵的家乡。他在这条山路上走了很多次,捡蘑菇。南华县海拔高、山青水秀、雨量充沛、阳光充足,因品种繁多、品质优良而被誉为“野生菌王国”。
“小时候,这种真菌太神奇了!”李元贵说,他只是在山里玩,等父母。后来,他发现他可以在茂密的松树林或栗树林下找到野生蘑菇。十几岁的时候,在学校的课余时间,他背着背篓去山里找蘑菇。
李元贵记得村里家家户户都会采蘑菇,但当时野生蘑菇并不值钱,很难卖出去。有一次,他和妈妈一起卖蘑菇,但只要是5、6块/斤,就没人注意,这让他当时觉得很郁闷,觉得自己辛苦的工作都白费了。为了攒够小学每学期100多元的学费,往往需要找几个篮子装满。
高考后,家里负担不起大学的学费。李元贵没有继续学习。他听别人说用互联网可以卖东西。“我家乡能卖野生蘑菇吗?”他想。
2008年,李元贵开了“采蘑菇”淘宝店,2016年就成了
="13662799" qid="6527566057878590728" mention-index="0">天猫旗舰店。今年,是拾蘑菇天猫旗舰店参加天猫618的第四个年头。店里的新鲜野生白牛肝菌、黑牛肝菌、姬松茸、羊肚菌、黑皮鸡枞、竹荪等已经上架了。从一开始每天发货10单、20单,到如今,店铺的业务量每天能突破200、300单,旺季达到千单以上,在天猫618和双11等节点甚至达到4000、5000单。去年618,店铺营业额达到60多万元,今年则预计达到100万元。

618销量增速150%
“云菌”是大产业,更是生态和文化的传递
云南菌子通过淘宝天猫让国内更多吃货熟知,名气越来越响,生意越做越大。据天猫行业运营专家蔻蔻说,云南是菌菇大省,有非常多其他地区少见的品种,味道也非常鲜美,随便丢一颗切片放到汤里,比放多少鸡精都提味,天猫618云南菌子已经迎来开门红,整体销量同比增速达到150%。
据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云南省野生菌保护发展协会会长刘培贵介绍,云南蕴藏有大型真菌21科604属2729种,居全国之冠。而目前云南市场上出售的野生菌种类也多达250余种,其中食用菌占到90%,无论是数量还是品质,都具有不可替代性。
“物流便捷快速,可以保鲜,这是过去无法想象的。近几年随着电商、物流的发展使得野生菌走出省门、走出国门,这对发展野生菌产业、体现云南特色、扩大云南影响力大有好处。”他说,随着网络经济的不断发展,解决野生菌实体销售模式单一、受众面小和覆盖面小的问题。
而在刘培贵看来,野生菌还不仅仅有着极高的经济价值。“靠山吃山,靠林吃林”,云南人自古就有吃食用野生菌的历史,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采集和烹调方法,也形成了独特的“野生菌文化”,同时,野生菌对生态环境有严格要求,是青山绿水生产出来的绿色健康食品,在它美味的口感里,也传递着云南自然生态良好、生物多样性的信息。
消费者们通过淘宝天猫可以轻松购买野生菌,能更快速感受云南自然生态、感受独特的“野生菌文化”。

稚童也来赚零花
村里人通过驻村店,轻松多一道收入
在助农这件事上,李元贵说,天猫淘宝一直在坚持,自己也一直在坚持。
如今在家乡的山路上,依然有不少老人和孩子,像小时候的李元贵一样,背着背篓捡着菌子。
6岁的杨鸿艳今年在上幼儿园,小姑娘的父亲说,从4岁开始,父母就会带着她一起,到距离家两三公里外的地方捡菌子,她很小就认识牛肝菌、干巴菌等。
平时,家里的经济原来靠种烤烟来维持,而雨季的时候,通过“拾蘑菇”把捡来的菌子卖出去,1公斤牛肝菌能卖60-80元,小姑娘多了很多零用钱。
以前,村民们捡来菌子都拿到县里销售,后来,村长杨洪顺在金桂庄村里负责帮“拾蘑菇”统一优先收购后运送到昆明,再由李元贵和团队发往全国消费者手中,这使得村民们都有了一笔固定收入,生活条件也得到了改善。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会通过天猫淘宝购买野生菌,家乡的量已经不够了,有更多的村子和村民加入了进来。
“我们的助农就是非常直接的。”许多时候,李元贵觉得自己的店铺像一座桥,一边连接着山里拾蘑菇的乡亲们,一边连接着想念家乡味道、或者是想要尝尝云南味道的消费者。
他说,山里走出来,做电商的初衷,就是为了帮助乡亲们拓宽销路,也让更多人认识、喜欢、购买云南的野生菌。

海量合作伙伴共筑阿里数字化系统
“造血式助农”持续爆发
早在今年的2月6日,淘宝率先全面启动“爱心助农”计划, 2月12日,淘宝宣布,将依托10亿规模的爱心助农基金,实施助农10项举措。
云南是全国首批参与淘宝“爱心助农”的省份。截至目前,景东豌豆、马关木瓜、芒市玉米、建水洋葱以及昆明周边的鲜花和雪莲果,都通过淘宝“爱心助农”活动,成为了淘宝天猫平台炙手可热的网红农货。
而今年6·18,“助农”也成为了互动玩法的主题。5月29日,天猫618“理想生活列车”正式开启,将依次解锁代表全国34个省市的站点,每个站点都将通过货架陈列、淘宝直播等多种方式,展示相应地区土特产品。
天猫食品生鲜行业运营专家福烁表示,助农的定位是“造血式助农”,而不是仅仅局限于短期卖货。除了从源头上提高农产品原产地的数字化能力,阿里巴巴作为一个经济体,还有供应链整合、物流、销售全产业链的能力,还有直播等丰富的内容化场景,不仅可以打通农货流通的产业链,还可以帮助这些地域农产品做标准化进程及品牌建设,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胡冰川表示,“阿里生态体系长期着眼于深耕农村和农产品,农村是阿里的重要战略组成。
此前,无论是农村淘宝的兴农扶贫、还是菜鸟等业务的渠道下沉,都为农产品电商发展作出了探索性、铺垫性的贡献,也推动了国内农产品电商业态的竞争性升级。就此次疫情背景下的表现来看,阿里生态也展现出了强大的带货能力。在此背后,实际上是阿里长期的‘造血式’的助农,将电商基因嵌入传统乡村的生产生活,不仅对农产品电商,同时也将有助于农村的长期发展。”
淘宝天猫上沉淀的海量合作伙伴,一位位像“李元贵”的创业者,与平台共同构成庞大的助农生态系统,一点点地改变着城市与乡村的数字化基础设施,改变着过去的脱贫致富模式。
如今,在“云菌”之外,还有鲜花、玉米、木瓜、雪莲果等更多的云南农货迅速迈入阿里生态体系,进入自我造血的持续发展模式。

来源丨春城晚报-开屏新闻
编辑丨蔡黎思

你有什么话要说?你最关心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