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技巧
规划/刘丽华
主管/万宇金濠黄增瑞
同为屯南社区木匠的王春亮、王,用自己的技艺在社区里建立了家具城。因为良好的服务和诚实,他们的家具城生意越来越好。
四年前,63岁的李新芳在社区承包了几十英亩土地,开始种植果树。从那以后,他晚年一直很忙,听专家讲种植知识,在田里除草施肥。尽管他很忙,但他玩得很开心。
诚实赢得口碑,小木匠有大梦想
王春亮和王正在展厅检查家具。记者万玉社
父亲和儿子都是好木匠
王春亮今年63岁,爷爷是木匠。18岁时,他跟随祖父学习木工。"那时,木工全是手工劳动."王春亮说,木匠以木材为材料,拉伸绳墨,用笔画线条,用刨子刨平,用量具测量,最后做成各种家具。
木工看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很难。王春亮说,做木工,不仅要肯下功夫,还要动脑。如何用一块木头做凳子,首先你要在脑子里想清楚,一定要对镂空、榫头等有一定的把握。跟爷爷学了一年多,可以独立做木匠了。
当时农村做的家具很简单,无非就是一个凳子,一把椅子,一张桌子。平日里,谁要是想当凳子什么的,就告诉王春亮,他很快就会到别人家里来,尽力而为。"当时没有钱,我最多吃了一顿饭。"王春亮说,村里大部分村民免费帮助大家。
25岁时,王春亮在城里的一家工厂当木匠。虽然他挣的钱很少,但他的生活相对稳定。36岁的王是王春亮的儿子。中专毕业后,他在外地工作了一段时间。最后,在父亲的劝说下,他跟着父亲去学木工。在父亲王的影响下,很快掌握了做匠活的本领。从那以后,他一直和父亲一起制作和销售家具。
同心黎齐,父子开家具城
“一开始,我和父亲一起做家具,都是小规模的。我在家里做的,然后卖掉了。”王说,后来,他和父亲商量扩大规模。家人同意后,在村里租了一块地,建了工厂和展厅,开了家具城。
扩大规模需要资金,所以父子俩会凑足资金,家具城很快就会开放。王春亮负责生产,他的儿子王负责销售。“一开始,销售绝对不容易打开。我会去别的地方,比如家具店,一家一家卖。”王对说道。努力有回报,市场终于打开。
王说,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特点。在他父亲的时代,任何人都很少拥有橱柜,桌椅是最常见的木匠。在他那个年代,手工制作的家具比较少,大家都买完整的或者定制的家具。
“现在自己做的家具很少,大部分都是进口货。”王说,这几年经常去南方,发现那里做的家具质量好,档次高,就直接从南方进货,有的是成套的,有的是半成品。“直购之后,我们做得少了,所以我们的生产空间越来越小,展厅越来越大。”
严格把关,让顾客买得“满意”
家具城地处偏僻,很难等到顾客上门。王说,他们卖家具靠的是口碑。而这种销售模式,最基本的就是要“货真价实”。要卖的家具不仅要美观,还要结实耐用,价格要实在。
因此,王春亮和王将严格控制家具的品牌和质量。王每次外出进货,都会仔细检查厂家的投料和加工环节。为了找到满意的家具,他跑遍了全国各地去找家具厂家。每一年
“家具本来就是大商品,有时候还会出现质量问题。老实说,客户可以放心使用。”王表示,每次都会向客户详细讲解家具,耐心解答客户的疑问。凭借诚实和努力,他们的家具城越来越大,生意越来越好。
这位老人晚年种了果树,忙碌而快乐
p>
李新芳在自己的果园里。记者 万誉 摄
不怕辛苦,承包土地种果树
李新芳是屯南社区居民,今年67岁。这个年龄,本该是含饴弄孙的时候,但是,4年前,李新芳在村里租了几十亩地,种起了果树。
由于离市区近,屯南社区的居民去市区打工非常方便,渐渐地,种地的人越来越少。前几年,村里流转土地,李新芳便承包了近30亩,准备种植果树。
“我就是个爱折腾的人。”李新芳说,年轻的时候,除了种地外,他还帮人种植果树,到外面打过工。后来自己建了一个机械厂,家里的生活越过越好。年龄大了之后,厂交给儿子打理,他的空闲时间也多了。“闲着没事,我想还不如承包点儿地,种种果树,算是二次创业吧。”
说干就干,土地承包后,李新芳开始买果树苗。很快,他就把梨树、葡萄树、杏树等种到地里了。“种植果树,不是心血来潮,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李新芳说,他给别人管理过果树,知道种植果树就像种庄稼,只有不怕辛苦,细心呵护,才能收获累累硕果。
为种好果树,每天待在田地里
刚开始也有人劝李新芳,说这么大年龄了,该是享福的时候了,还折腾这些干什么。李新芳说,他虽然年龄大了,但是身体很硬朗,再说,干点儿活有助于身体健康。“最重要的是,人老了,总得给自己找点儿事做,这样生活才更加充实。”
果树种好后,李新芳每日都像照顾小孩儿一样照看果树。毕竟年龄有些大,再加上地比较多,他雇了几个人帮他干活儿。不过,在果树的管理上,很多时候,李新芳都是亲力亲为。
每日5时,李新芳就到果树地里,查看树苗的生长情况,看有没有生虫,需不需要浇水、施肥。
李新芳相信科学种植。有时候,化肥经销商会请一些农业专家在店里讲解种植知识,李新芳每次都积极参加,带着自己遇到的问题请教专家。每年或者隔一年,他都会把自己地里的土装点儿,到一些农学院去检测。土里缺什么,他就补什么。
开始种果树后,李新芳每天最关心的就是天气预报。“果树那么小,最害怕的就是大风。”李新芳说,如果预报有大风,他就和雇员一起将近2000棵果树的树头修剪一遍,这样它们才能扛得住大风的袭击。
生活很忙碌,他累并快乐着
去年,他终于得到回报,梨树、葡萄树、杏树都结出了果实。李新芳很开心,邀请很多人到果园里摘果实,分享他的劳动成果。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李新芳说,去年4月,有天早上,他去地里转悠,发现梨树叶子发黑,枝干流黑水。他急坏了,赶紧找技术员。技术员告诉他,梨树生病了,让他赶紧打药。他果园里种植的主要是梨树,当日,他和工人连夜给梨树打了药。那几天,李新芳一天要去地里转好几圈儿,看到梨树缓过劲儿,他才放心。
当日,记者来到李新芳的果园时,梨树的果实已经长得乒乓球那样大了,都套上了纸袋。“再等几个月,梨就长成了。”李新芳说,他既然种植果树,就要种好。果园的销售模式,他早已想好:顾客可以自由采摘,他们也可以联系超市供货。“现在虽然比较忙碌,但是每天都过得很开心。”
以上信息来自许昌日报
登录许昌论坛投稿可同步到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