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课题研究记录表 课题研究活动过程记录

一、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教育家Pilia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好方法就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是最深刻的理解,也是最容易把握内在规律、本质和联系的。”新修订的课程方案对课程的实施提出了以下要求:将单纯的接受式转变为体验式、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处理信息、沟通合作的能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性学习。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小组合作、发现问题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探索周围事物的好奇心;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和亲身体验了解和体验研究方法和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究意识和思考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自信,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团结协作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逐步形成健全的现代人格。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精神,学会互相帮助,互相合作,共同进步,知道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二,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

首先,“主体教育论”认为教育要培养主体人。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其主体素质和能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从“带知识给学生”向“带学生给知识”转变;学生的学习行为已经从“带教材进课堂”转变为“带问题给老师”。通过双向互动,体现以人为本,发展学生主体性。

其次,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认为,发现学习以培养探究性思维的方法为目标,以基础教材为内容,让学生通过发现的步骤进行学习。

此外,“研究性学习”理论强调研究的过程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小学数学的探究性学习可以引发疑惑和问题,开展解疑活动,让学生在“重新审视”人类知识发现的过程中提高创造力。

三,研究性学习的内容

就研究性学习课程而言,其内容建构与通常的学科课程有显著的不同。我们不必像传统的学科课程那样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内容必须基于以下原则:

1.自主原则:尊重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强调自觉性和主动性,学生自主选择研究课题和研究小组;自我评价和学生互评是主要的评价方式。

2.实践性原则:基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挖掘课程资源,以活动为主要发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体验,在“做”“调查”“实验”“探索”“体验”“创造”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程序性原则:在争取科学结论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全程参与和各种能力的培养。

4.社会原则;鼓励学生从兴趣出发,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择研究课题。

5.综合原则:研究性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方法,也是一门课程。作为一门课程,可以肯定地说,“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开展和实施要体现综合性原则,即围绕某一主题引导学生多方面讨论跨学科问题,激活学生的知识整合,鼓励学生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

第四,实施过程

1.方案设计:

(1)搞好课堂

(2)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学习能力,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自学和探究(主要是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解决问题,形成自主创新学习能力,使学生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

2.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无论是作为一种学习方式还是一门课程,研究性学习基本目标的着落点都是学生,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促进每一个学生、教师的个性健全发展,是推进研究性学习的双重目的,但是其基本目标是在于对学生的培养上,所以我们强调和力求实现的是以下目标:


(1)让学生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体验,并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索、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激发探索和创新的积极欲望。


(2)激活学生各科学习中的知识储存,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


(3)提高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分析资料和得出结论的能力,以及表述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


(4)使学生学会分享与合作。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要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和成果。


(5)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学生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学会从实际出发,通过认真踏实的探究,实事求是地求得结论,并且养成尊重他人的想法和成果的正确态度;另一方面要锻炼和发展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等。


(6)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但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而且要通过社会实践了解科学对于自然、社会与人的意义和价值,要学会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学会思考人类与世界的和谐发展,初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3、活动准备:


活动前:教师先让学生做好活动的充分准备


注意培养小干部,在活动中帮助教师组织活动成为教师的得力助手,记录下活动的相关资料。


(1)建立完备的课题研究机制。机制的完善是课题研究顺利实施的制度保障。


(2)给学生营造浓厚的自主创新学习氛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自主创新学习本是学生发自内心的客观们需要。在实验研究过程中,要着力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起学习需要,使学生真正去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


(3)把课堂作为课题研究的主阵地。课堂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培养人的主阵地。课题研究也只有落实在课堂,才符合教育和科研的规律,也才能真正贴近教育,贴近学生本身。


(4)及时总结,矫正完善方案。总结是研究性学习活动十分重要的一环。总结得当,将会拨正航向,扫除障碍,为下一轮研究铺平道路,总结的形式主要有写教后感、教学随笔、撰写论文等。


4、步骤及时间安排:


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初步了解研究性学习;


第二阶段:制定研究性学习方案并开始实施,逐步搜集研究性过程资料;


第三阶段:总结验证实验成果,最终形成课题研究报告。


5、所需条件:


行动研究侧重于实践,把解决实际问题放在第一位,进行计划、实施、观察、反思,以随时根据研究情况边实践边修改,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新情况、新问题。


为了能更好地实施研究性学习,学校从领导到各位教师都高度重视,此项活动有专职领导负责,下设活动小组,活动成员为全体教师。制定详细的活动实施方案,按计划有序地逐步完成研究性学习。


6、预期效果及表达形式:


每位同学都能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学会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及小组合作的能力、发现问题、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其它问题。


1、师生、家长的水平有限,从某种程度上限制了研究的过程,大幅度提高师生、家长的理论水平成为当务之急。


2、构成数学教学的各种教学变量、教学程序的排列组合及具体操作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应允许师生灵活掌握,给师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留下广阔的天地。


3、为师生进行课题研究提供更宽松的环境和有利条件。


4、教师要将教学模式的基本要求与自己的教学特长融会贯通,充分驾驭和灵活运用,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