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稿/毛)在医院重视医学教学与科研协同发展,国家重视医学创新和深化医疗改革的背景下,推动科研成果转化成为医务人员的迫切需求。如何设计临床方案,提高科研实践和写作能力,不仅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也是科研道路上的绊脚石。
近日,江西省胸科医院举办“撰写科研项目申请书”专题讲座,邀请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大数据研究中心研究员易英平、我院六科副主任医师吴雨晴教授科研申请知识。副院长陈中书主持培训,百余名医务人员参加培训。
应萍以《课题申报要点与策略》为主题,结合自己多年的科研经验,从题目、摘要、选题依据、研究内容、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研究方法、项目人员、特色与创新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她建议医护人员多阅读文献,注重知识积累,经常参与研究项目,开展多学科合作。
吴雨晴从临床研究的六要素出发,通过《专业临床研究切入点》用简单的方式说明了科研项目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他还用自己申请“国民性”的亲身经历,鼓励大家从细节入手,多角度思考,做出科学可行的科研创新。
本次专题培训进一步拓宽了医务人员的新思维,提高了他们的科研素养和能力,是医院2021年科研工作的重要环节,对我院科研教学工作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大家都说以后要从科研的角度来看待自己在临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不断提高科研水平。
边肖收获了哪些干货?
来看看吧!
一、标题如同人的眼睛
题目要体现临床和科学问题,体现研究目的和因果关系,具有创新性。用词要准确。比如“他”和“他”看似是同义词,却传达了不同的关系。
二、摘要如同人的长相
根据象人的外貌和故事介绍,准确扼要地反映了主体的全部内容。摘要的几个要素:项目背景、研究内容、研究方案、关键技术、预期目标和意义要把握好,内容要有逻辑性,不能含糊。
三、立项依据是做的动因
根据国内外研究现状,引用权威参考文献,对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评论,以调和和提出新的问题,说明其重要性和意义,进而解决问题。
四、研究内容怎么做
从以下六个要素出发进行设计:P(患者,P):研究对象/人群;一(干预,一):干预方法/暴露因素;C(比较,C):控制;O (Outcome,O):结果:与研究目的有关,选择合适的;S(研究设计,S):研究设计型;时间框架:观察时间。
五、临床问题的分类
临床问题一般分为以下几类:1。临床疗效问题;2.关于疾病诊断的问题;3.病因/危险因素研究;4.评估预后和自然病程;5.疾病预防;6.人口中疾病的数量分布。
六、特色与创新
科技的灵魂是创新。创新是项目应用成功的关键,必须建立在充分的内部调研和外部调整的基础上;创新需要有一定的基础(自知积累),要求实务实,不能假、大、空;创新的目标要具体可行,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创新的要点要简洁明了,即创新思想、创新方法、创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