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校外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涌现。然而,全国各地的校外培训机构经常带着钱跑了,这极大地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校外培训机构的财务问题越来越严重,受到社会各方的密切关注。2021年监管大年,预付费资金监管成为监管的重点整治方向。
全国近100地实施预付费资金监管
5月22日,北京市教委、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北京银保监局联合发布《北京市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管理办法(试行)》号文,对教育培训企业预收费提出了明确的监管措施。
6月27日起,银川要求校外机构自主选择经审核备案的银行开立资金监管专用账户。
据办学一点通不完全统计,全国目前有100地实施校外培训机构资金监管:
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教育局、中国工商银行运城分行推出“教培云”平台,开创了地方民办教育机构资金监管服务新模式。
据四川在线报道,攀枝花东区搭建了“教培云”监管服务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监管”手段,启动民办培训机构和民办幼儿园“云监管”模式。
在杭州发布的《关于加强校外培训机构资金监管的通知》中,也提出了“要将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费收入是否纳入资金监管情况,列入地方教育和民政部门”
对校外培训机构日常监管和年审年检的重要内容。”北京海淀区教委联合海淀区金融办为校外培训机构和银行牵线——培训机构可以将预付学费自动存进监管银行免费开设的学费资金监管账户,也可以通过学费风险储备金形式,确保学费资金安全。学生按次上课,学费按相应课时划转培训机构。

温州市工行文成支行与文成教育主管部门“达成合作”,开展智慧教培监管云平台试点。首批试点教培机构已与银行签订合作协议,此举标志着“教培监管业务”正式落地温州。
杭州市教育局等6部门联合金融机构搭建了“校外培训机构资金监管服务平台”,要求“强化教育、金融部门合作,通过建立培训费专用账户、严控账户最低余额和大额资金流动等措施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资金的监管。”
青海、甘肃、山东、海南等省在发布的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规定中,均明确规范收、退费管理,强调加强资金监管。
……

资金监管该怎么监管?

银川市预付费监管流程:监管银行接受委托后,与培训机构签署《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资金托管协议》。学员与培训机构签订培训协议后,按“一课程一码”模式,学员预付费自动缴存到培训机构在监管银行开设的监管账户。监管账户内应当按照一定比例留存预付费最低余额,最低余额留存以3个月(自学员预付费存入监管账户之日起)为一周期,培训机构在一个周期内,按照约定完成课程服务后,向监管银行和学员家长提出消课申请,经学员家长确认同意,监管银行应于5日内将监管账户内留存的最低余额全额拨付至培训机构普通账户。
北京海淀的预付费监管流程:学生与培训机构签订培训协议后,可以提前一次性支付给培训机构不超过3个月的预付学费。每家培训机构、每种课程,都有专属的“课程码”,学生和家长报名时,通过扫“课程码”预付学费,学费自动缴存入培训机构所选监管银行开设的监管账户。

学生到机构上课时,通过APP或刷课程卡等形式,确认学生已上课,监管银行自动接收到“确认上课”信号后,再按“一课次一消”原则,将相应课次学费划入培训机构在银行备案的学费账户,未上课时学费仍存放在监管账户。学生若提出退费,经与培训机构确认后,监管银行会将相应未消耗课时学费按原路径全部退还至学生账户。
其实无论按哪种形式的监管,对于培训机构来说,充裕的现金流将成为历史,
面对史上最严厉的预付费监管,培训机构该如何面对?

培训机构该如何面对严重的现金流短缺?

按预付费的监管流程,培训机构至少晚一个月才会收到学费,现金流的缺失,机构该如何应对?
一、向管理要效益
面对预付费的监管,培训机构要想正常的运转,要时刻有危机感,让机构出效率,要向管理要效益。
二、加快课消
课消意味着营收,在预付费监管的情况,显得尤为重要,加快课消,意味着能快速地收到监管部门的学费,使机构保持正常的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