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在成都市东部新区董家杭镇大屋沟村,在成都市花园氧湾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蔬菜大棚里,工人们弯下腰,一个个忙着种植水果番茄苗。“我们与成都益民集团签订了农产品供销协议,正式列入成都益民集团直采基地名单。”合作社负责人钟永乐正以极大的干劲展望未来。
然而,一个月前,他皱了一段时间的眉头。
危机与出路
" 8个温室的水果西红柿一天可以成熟1000磅."7月下旬,成都进入“七降八降”主汛期。在成都花园氧湾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蔬菜大棚里,水果西红柿进入成熟季节,红色和黄澄澄水果被树枝覆盖。
然而,由于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水果番茄的营销成为一个难题。没有水果商来买,钟勇每天都在白家、蒙阳等蔬菜批发市场,以及成都东部新区、简阳的超市、水果摊,甚至快递站跑来跑去,结果都不尽如人意。"未售出的西红柿被用来喂鹅。"考虑到高昂的人工成本,钟勇曾经停止采摘水果西红柿,欺骗自己,让3万多公斤的水果西红柿长在地里,而不去理会它们。
同样滞销的还有青椒,预计超过5万斤。
自2021年7月新一轮驻村帮扶启动以来,新进驻的成都市国资委大武沟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曾克全和两名队员肖阳平、李建平发现了这个问题。我该怎么办?经过多次到钟永佳家中了解情况,并深入调查大棚果蔬现状后,三人回到村委会办公室召开紧急会议,最终确定了标本兼治的策略。
长期治愈,曾克权在成都国企资源上打出了“主意”。他带着钟勇和果蔬样品到成都益民集团现场展示,详细介绍了村合作社有机果蔬生产情况。“合作社的种植非常规范,农药残留检测报告等材料完全有了。”经过一个月的考察、沟通和协调,成都益民集团终于与合作社签订了农产品供销协议,正式将合作社列入直采基地名单。
“包销和包销期限为三年!”看到这份供销协议,驻村团队放下了心中的大石头。“合作社生产的果蔬只要符合采购标准,就再也不怕卖了!”
紧急处理,首选是从微信业务带货。肖阳平说,他们先自费买了一些水果和西红柿带回成都,邀请了原单位的同事和亲戚朋友品尝。得到认可后,他们广泛发展团购。一下子,4000多公斤水果西红柿的销量解决了合作社的燃眉之急,帮助挽回了2万多元的经济损失。
团队成员“微信业务带货”
乡村情与致富梦
供销协议一签订,成都益民集团立即订购水果西红柿1140公斤。“集团需要的采购量其实比较大,但汛期过后,剩下的西红柿质量不够好,我就不卖了。”钟勇珍惜来之不易的“包产包销”协议,严把产品质量关,坚决不破信誉。
在清理完上一季的青椒苗和番茄苗后,钟勇马不停蹄地安排工人开始新一季的栽培。“水果番茄要继续种植,收获季节可以从10月底持续到明年春节。”“应该探索草莓。先种两棚。”至于110多亩的樱桃树,钟勇已经有了“融合发展第一a”的初步想法
事真正帮农民。”曾科铨说。大屋沟村地处环三岔湖农业产业区,生态本底优良,具备发展有机果蔬的天然优势。做好有机果蔬的产业文章,是帮助村民们钱包鼓起来的关键。
“只要搭建好长期稳定的销售渠道,就解决了村上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曾科铨谈到,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乡村产业振兴,除大屋沟村现有的成都市田园氧湾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外,他将带领驻村工作队继续引入外部资源,让更多符合标准的农村经济组织加入进来,通过标准化种植和规模化扩张,形成有机农产品市场的大屋沟特色,打响环三岔湖有机果蔬品牌。慢慢的,产业振兴“治本”的方法,也找到了。
无论是“输血”与“造血”相结合,还是“搭台”与“唱戏”互贯通,不同的手段和路径都指向三位驻村工作队员“乡村振兴梦”的终极目标:产业发展、经济向上、农户增收。
未来两年,我们一起期待大屋沟村的变化。
红星新闻记者 刘友莉 受访者供图
编辑 谭王雨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