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关于海归报国的名人 海归创业报国

我在网上看到一个视频。大致内容是一个清华的教授向另一所大学的老师吹嘘,说清华最强,一年有多少学生去美国留学。但老师一句话让清华教授哑口无言:多少人回来了?

事实上,近年来,清华北大因为很多留学生留在美国,成为美国国民,效忠美国,让这两所国内顶尖大学尴尬不已。尤其是今年,在美国宣布制裁的13所大学中,其实没有两所大学的中国人最厉害。至于原因,我相信美国已经给出了答案

事实上,近年来,许多优秀的中国学生确实在美国学习,最终选择加入美国国籍,为美国做出贡献。个人觉得没什么。毕竟,作为世界第一的经济和教育强国,美国是很多留学生的首选。至于加入美国国籍,也是个人选择。评价太多真的很难。我只是希望他们做出这样的决定,以后不要后悔。

对于中国人来说,一个优秀的中国学生最终在美国学习,然后加入美国国籍,开始为美国工作,这让人们很难对这个人有任何好感。然而,也有例外。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位留学生在留学期间加入了美国国籍。但是,他没有被中国人看着,反而受到了尊重,连孙中山都称赞他。

他叫洪榕,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赴美留学的中国学生,也是第一个从耶鲁大学毕业的中国学生。他是近代著名的教育局局长和外交家。他不仅是中国留学生事业的开拓者,还被人们尊为“中国留学生之父。”

与今天富有的外国学生不同,出生于1828年的洪榕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虽然他的家乡广东珠海现在很富裕,但当时他的家庭很贫困。为了谋生,7岁的洪榕跟随父亲来到澳门,开始上学。因为他真的没钱,父亲就把他送到了一所外国人办的学校,因为这样的学校不需要钱,而且还在控制之中。由于努力学习,洪榕在学校赢得了校长的青睐。18岁那年,校长邀请他去美国留学,这对洪榕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他也抓住了这个机会。四年后,洪榕以优异的成绩被美国耶鲁大学录取,成为这所大学的第一位中国学生。

作为一个中国人,虽然生活在美国,但洪榕一直关心他的祖国。他也做了一名早期的志愿者,学习结束后,他想为祖国服务。他曾经说过:用西方学术思想浸染中国,会让中国越来越文明。然而,洪榕后来选择加入美国国籍,那么发生了什么呢?其实这和洪榕的经济支持有关,因为他在当时很多美国人的帮助下才能够完成学业,只有加入美国国籍才能帮助他完成学业。同时,对于洪榕来说,这一点也没有受到影响,因为当时清朝承认双重国籍,所以洪榕既是中国人,也是美国人。

1854年,洪榕以优异的成绩从耶鲁大学毕业。他拒绝留美,毅然回到祖国,因为他想实现自己的梦想,那就是报效祖国。然而,回到中国的洪榕在当时并不受清政府重视。除了他的美国身份,当时很多地方都对他心存戒心。最终只能在美国驻广州大使馆做文员,在香港高等法院做翻译,在上海海关做翻译,在上海宝顺洋行做丝茶生意,这与他的梦想相去甚远。

虽然他的工作不尽如人意,但他的爱国主义丝毫没有因为他的工作而减少。他多次提出“幼童赴美留学”的计划,呼吁政府从小重视教育,把海外留学生送到西方,学习先进的技术和水平。最后,上帝没有为他付出代价

n class="candidate-entity-word" data-gid="2108012" qid="6538733435266045191" mention-index="0">曾国藩的重视,由于和曾国藩的想法一致,在曾国藩最后的努力下,容闳提出“幼童留美”计划,才得以实施。


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 “中国幼童留美运动”是中国最早的一批官费留学生。按照计划,每年挑选30名12岁左右的学生赴美留学,分4年共120名。计划分3批派120名幼童留美。而为了促成这件事,容闳努力了整整17年。


但遗憾的是,幼童留美计划最终只进行了一半就停止了,但是只进行了一半的留学计划,依然为我们祖国培养了不少人才,在这些“留美幼童”中,涌现出1名国务总理、2名外交部长、2名公使、12名外交官、2名海军元帅、14名海军军官等。其中大家熟悉的人有:铁路工程师詹天佑、开滦煤矿矿冶工程师吴仰曾、北洋大学校长蔡绍基、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唐国安、民国政府第一任国务总理、复旦大学创办人唐绍仪、清末交通总长梁敦彦……


容闳的贡献还不止于此,在和曾国藩共事期间,他还帮忙组建了洋务运动的第一个企业——江南制造总局先后翻译了《地文学》、《契约论》等书,为洋务运动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当曾国藩死后,清朝再也没有人能够支持容闳的一些建议和想法,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也没有持续多久,极度失望的容闳最终又无奈地回到了美国。


洋务运动后,随之兴起的是百日维新,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戊戌变法。1894年,66岁的容闳为了祖国,不顾自己年纪,又一次选择回国,参与了维新运动中。回到祖国后,容闳通过各种渠道,向清政府提出种种兴国方案,其中最重要的是提出设立国家银行、修筑全国铁路两大建议,但最后却因官场腐败内斗被朝廷否决。戊戌变法最终以6颗血淋淋的人头落地而告终,就连容闳都差点受到牵连,最终他冒险潜逃出京,避居上海租界,才保住性命。


百日维新的失败,让容闳彻底对清政府失望了,于是他的思想开始发生转变,逐渐倾向于革命。1900年,一些革命党人已在香港开始策划夺取广州的起义,由于容闳有不小的影响力,所以当时很多人都决定事成后推举容闳为政府大总统,但容闳却始终认为,大总统的人选是当时在革命中最有影响力的孙中山。后来,他还在美国积极行动,多处筹措资金,支持孙中山的革命事业,支持中国革命。


清朝被推翻后,当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政府大总统,立刻亲笔写信给容闳,希望他能回到祖国担任职务,但是此时的容闳已年老体迈、久病在身,虽然心中仍然装着祖国,但已经不可能在回国任职了,婉言谢绝了。1912年4月21日上午,容闳逝世于美国康州寓所,终年84岁。


容闳作为中国赴美留学的第一人,虽然在美国取得了美国国籍,但是他的心却始终牵挂着祖国,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自己的祖国。从洋务运动到百日维新,再到辛亥革命,为了祖国能够富强,这些运动他一项都没落下,因为他的心里装着国家,祖国强大始终是他奋斗的目标。


2006年,胡主席在美国访问时,专程到耶鲁大学作了精彩的演讲,专门讲了中国第一位留学生容闳在耶鲁大学的留学事迹。如今,容闳的画像悬挂在耶鲁校园,与同样毕业于该校的布什、克林顿等政界名人肖像并排一起受学生瞻仰。


美国《纽约时报》曾评价容闳:称他从头到脚,每一根神经纤维都是爱国的。人们评价容闳:他所做的一切,饱含着他对祖国最真挚最强烈的爱。容闳的一生,永远是与时俱进的一生,是为国奋斗的一生,只是由于他所处的时代,并不是一个好的时代,但我们依旧不能忘记,他为中国近代化作出的巨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