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编者按:经济实力雄厚,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山东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通过“走出去引进来”“双招双引”等措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呈现出更强劲的发展势头。即日起,“这就是山东”系列大型报道将由大众网海报新闻推出,从重大项目、产业发展、平台建设、夜经济、生态环境、旅游美食等方面为您展示精彩纷呈的山东人、山东大事和山东风光。
这是山东系列报道(97)
品尝济南(3)馒头要用荷叶包好,草包有老济南的味道
无论谁来自山川湖海,都乐于局限于白天黑夜、厨房和爱情。虽然“吃”是一个细节,但也是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袁枚之前谈小吃,汪曾祺之后谈五味。欣赏和品尝一座城市的美景和美食,就像是诠释它的历史和文化。厨房不冷。即日起,大众网海报新闻将为您带来全新的视频栏目《味道济南》,带您走进济南的大街小巷,在美食中品味百味人生,在视频中品味济南。
曹豹包子店
白痴包子
第三代草包传承人董伟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赵业超 见习记者 李颖男
"当我到达济南时,草包来到了一个笼子里."清明小长假期间,位于市中区普利街的稻草馍馍店成了外地游客前来打卡的线上名人美食店,与济南老字号馍馍自拍成了线上新时尚。曹豹包子店创建于1937年,作为山东济南的特色小吃,曾荣获中国老字号、山东老字号、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荣誉。经过82年的传承发展,其皮薄、味美、汁多的口感成为泉城的美食标志。稻草馍在济南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尤其是在老济南人心中。
老济南的包子用荷叶装,馅料要腌12小时
4月11日上午9点,稻草馍第三代传承人董珊珊迎接前来买馍的客人络绎不绝。一篮馒头和一碗鸡蛋汤,这是一顿简单却美味的老济南早餐。
包子的制作过程看似简单,但要想一口咬下去,吃出老济南的味道,制作细节的每一步真的很费力。
面粉,选择高筋特筋粉,老面发酵,不加泡打粉;肉馅采用龙达优质猪肘子肉,用原味酱和独家秘方提前腌制12小时,再加入花椒油、香油、葱花、姜末、猪骨,顺时针搅拌至肉馅吸收均匀。
香油是香油的首选,葱花只选择葱花部分。董伟说:“只有你愿意用好材料,你才能做好填充物。”
车间里有明确的分工,比如揉面、点胶、擀皮、包馅、包边。和接力赛一样,每一步都有专门的师傅负责。最后,一个“披”十八褶、“披”一顶菊花的包子被放在铺着腐朽草席的蒸笼里,等待高温后的蜕变。
馒头出锅,但老济南的味道还是缺少一道工序,这也是用草包做馒头的独特之处。这种习惯从传下来就没变过。董伟随后告诉记者,“荷叶不仅代表了济南的特色,而且荷叶的香味与包子的肉香味同时混合,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味道。”
创始人性格憨厚得名“草包”,做包子最讲诚信
说起包子这个名字的由来,董珊珊自豪地介绍说,包子的创始人张先生生性憨厚,不讲究时间。邻里亲戚朋友给起了个外号“草包”。张先生并不介意,1937年,他以“曹豹”的名义创办了曹豹包子店。
第二代传承人董傅生先生接手包子店经营时,依然遵循“草包”精神,以诚信为本,精挑细选材料,用心制作包子,从最初的单一猪肉葱馅发展到七种自制馅料
>而如今到了董姗姗这里,更是利用现代化的技术,尽其所能的保留着最初的味道。皮薄味美多汁是草包包子的最大特点,为此,董姗姗改良了老式的蒸箱,增加了蒸汽发生器,极大程度的锁住了肉馅内的水分,让人轻轻咬一口,鲜嫩的肉汁味道顿时就能充满整个口腔。
“草包”代代传,包子铺成老济南人聚会场所
正是因为“草包”精神的一代代传承,小小的包子见证了一批又一批老济南人的岁月时光。
“草包包子铺已经成为了一些老人们聚会的固定场所。我印象最深的是在每个月的18号有一帮老人会约在包子铺,老人们很早就会来店里,聊天打牌吃包子。”董姗姗对记者说,“还有一位老人因为爱吃草包包子,每年的家庭聚会都定在草包包子铺,吃完饭后还要全家一起在店里拍全家福留念。”
记者采访时巧遇午饭时间,包子铺内座无虚席,记者在大厅内看到一桌老人在享受着宁静的午餐时光。其中一位老人对记者说道:“我们几个从年轻就是好朋友,每周结伴先逛趵突泉,然后再去黑虎泉,最后来这里吃包子,这么多年一直这样,这里有老济南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