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污水的级别和处理工艺组成
1.污水处理水平污水处理包括一级处理(含一级强化处理)、二级处理(含二级强化处理)和深度处理。
2.污水处理工艺的组成
包括物理处理段和生化处理段。
二、污水处理工艺选择的原则
1.工艺选择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处理单元水投资;
(2)减少单位污染投资;
(3)电耗和单位水量成本;
(4)降低电耗和单位污染物成本;
建筑面积;
运行性能的可靠性;
易于管理和维护;
整体环境效益等。
2.城市污水处理工艺应根据处理规模、水质特点、受纳水体的环境功能以及当地实际情况和要求,经过综合技术经济比较后进行优化。
3.应实事求是地确定污水的进水水质,优化工艺设计参数,详细调查或确定污水目前的水质特征和污染物组成,并进行合理的分析和预测。当水质成分复杂或特殊时,应进行污水处理工艺动态试验,必要时进行中试研究。
4.积极稳妥地采用新技术。对于在中国应用的新技术,它们必须经过中试和生产性测试,并在应用前提供可靠的设计参数。
5.同一污水处理厂分期建设时,各阶段应尽量采用同一工艺,各阶段建设规模应尽量相同。
三、污水处理方法
现代污水处理方法主要分为四类: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物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
1.物理处理法
物理处理法是通过物理作用分离回收污水中不溶性和悬浮性污染物(包括油膜和油珠),处理过程中不改变其化学性质。常用的有过滤法、沉淀法和浮选法。(1)过滤法
利用过滤介质拦截污水中的悬浮物。过滤介质包括筛网、纱布和颗粒,常用的过滤设备包括格栅、筛网和微过滤器等。
格栅和屏幕。在排水工程中,当废水通过下水道流入水处理厂时,首先要经过一组纵向平行的金属框架(格栅)、多孔板或滤网(筛网),这些金属框架(格栅)、多孔板或滤网(筛网)倾斜放置在通道内,使漂浮物或悬浮物无法通过,并堵塞在格栅、细筛网或滤料上。
格栅板。该步骤属于废水预处理,旨在回收有用物质;对废水进行初步清理,便于后期处理,减少沉淀池或其他处理设备的负荷;保护泵送机械不被颗粒堵塞。
筛网主要用于拦截粒径在几毫米至几十毫米之间的细小悬浮杂质,如纤维、纸浆、藻类等。通常用金属丝和化学纤维编织而成,或穿孔钢板,孔径一般小于5毫米,最小可为0.2毫米。
当废水通过过滤层时,许多过滤材料的表面为悬浮固体的沉降提供了巨大的有效面积,形成了许多小的“沉淀池”,悬浮固体可以很容易地沉淀下来。这个动作属于重力沉降。
r />
由于滤料具有巨大的表面积,它与悬浮物之间有明显的物理吸附作用。此外,砂粒在水中常常带有表面负电荷,能吸附带正电荷的铁、铝等肢体,从而在滤料表面形成带正电荷的薄膜,并进而吸附带负电荷的胶土和多种有机物等胶体,在砂粒上发生接触絮凝。
(2)沉淀法
沉淀法是利用污水中的悬浮物和水的相对密度不同的原理, 借助重力沉降作用使悬浮物从水中分离出来。根据水中悬浮颗粒的浓度及絮凝特性(即彼此帖结聚团的能力)可分为四种:
分离沉降(或自由沉降):在沉淀过程中,颗粒之间互不聚合,单独进行沉降。颗位只受到本身在水中的重力和水流阻力的作用,其形状、 尺寸、 质量均不改变,下降速度也不改变。
混凝沉淀(或称作絮凝沉降):混凝沉降是指在混凝剂的作用下,使废水中的胶体和细微悬浮物凝聚为具有可分离性的絮凝体,然后采用重力沉降予以分离去除。混凝沉淀的特点是在沉淀过程中,颗粒接触碰撞而互相聚集形成较大絮体,因此颗粒的尺寸和质量均会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其沉速也随深度 而增加。

区域沉降(又称拥挤沉降、成层沉降):当废水中悬浮物含量较高时,颗粒间的距离较小,其间的聚合力能使其集合成为一个整体,并一同下沉,而颗粒相互间的位置不发生变动,因此澄清水和混水间有一明显的分界面,逐渐向下移动,此类沉降称为区域沉降。加高浊度水的沉淀池和二次沉淀池中的沉降(在沉降中后期)多属此类。
压缩沉淀:当悬浮液中的悬浮固体浓度很高时,颗粒互相接触、挤压,在上层颗粒的重力作用下,下层颗粒间隙中的水被挤出,颗粒群体被压缩。压缩沉淀发生在沉淀池底部的污泥斗或污泥浓缩池中,进行得很缓慢。依据水中悬浮性物质的性质不同,设有沉砂池和沉淀池两种设备。
(3)浮选法
将空气通人污水中,并以微小气泡形式从水中析出成为载体,污水中相对密度接近于水的微小颗粒状的污染物质(如乳化油等)附在气泡上,并随气泡上升到水面,然后用机械的方法撇除,从而使污水中的污染物质得以从污水中分离出来。
疏水性的物质易气浮,而亲水性的物质不易气浮。因此有时为了提高气浮效率,需向污水中加入浮选剂改变污染物的表面特性,使某些亲水性物质转变为疏水性物质,然后气浮除去,这种方法称为“浮选”。
气浮时要求气泡的分散度高,量多,有利于提高气浮的效果。泡沫层的稳定性要适当,既便于浮渣稳定在水面上,又不影响浮渣的运送和脱水。产生气泡的方法有两种:
机械法:使空气通过微孔管、微孔板、带孔转盘等生成微小气泡。

压力溶气法:将空气在一定的压力下溶于水中, 并达到饱和状态, 然后突然减压, 过饱和的空气便以微小气泡的形式从水中逸出。目前废水处理中的气浮工艺多采用压力溶气法。
气浮法的主要优点有:设备运行能力优于沉淀池,一般只需15~20min即可完成固液分离,因此它占地少,效率较高;气浮法所产生的污泥较干燥,不易腐化,且系表面刮取,操作较便利;整个工作是向水中通人空气,增加了水中的潜解氧量,对除去水中有机物、藻类表面活性剂及臭味等有明显效果,其出水水质为后续处理及利用提供了有利条件。
气浮法的主要缺点是:耗电量较大;设备维修及管理工作量增加,运转部分常有堵塞的可能;浮渣露出水面,易受风、 雨等气候因素影响。
除了上述两种气浮方法外,目前较为常用的方法还有电解气浮法。
(4)离心分离法
含有悬浮污染物质的污水在高速旋转时,利用悬浮颗粒(如乳化油)和污水受到的离心力不同, 从而达到分离目的的方法。常用的离心设备有旋流分离器和离心分离器等。
2.化学处理法
向污水中投加化学试剂,利用化学反应来分离、回收污水中的污染物质,或将污染物质转化为无害的物质。该法既可使污染物与水分离,回收某些有用物质,也能改变污染物的性质,如降低废水的酸碱度、去除金属离子、氧化某些有毒有害的物质等,因此可达到比物理法更高的净化程度。常用的化学方法 有化学沉淀法、中和法、氧化还原法和混凝法。
化学法处理的局限性如下:
由于化学处理废水常采用化学药剂(或材料), 处理费用一般较高, 操作与管理的要求也较严格。

化学法还需与物理法配合使用。在化学处理之前, 往往需用沉淀和过滤等手段作为前处理;在某些场合下,又需采用沉淀和过滤等物理手段作为化学处理的后处理。
(1)化学沉淀法
化学沉淀法是指向废水中投加某些化学药剂,使其与废水中的溶解性污染物发生五换反应,形成难榕于水的盐类(沉淀物)从水中沉淀出来,从而降低或除去水中的污染物。化学沉淀法多用于在水处理中去除钙离子、镜离子以及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如隶、锅、铅、钵等。按使用的沉淀剂不同,沉淀法可分为石灰法(又称为氢氧化物沉淀法)、硫化物法和银盐法等。
水中Ca2+、Mg2+令含量的总和称总硬度,可分为碳酸盐硬度和非碳酸盐硬度。碳酸盐硬度可投加石灰使水中的Ca 2+和Mg2+形成CaC03和Mg(OH)2沉淀而降低,如需同时去除非碳酸盐硬度,可采用石灰-苏打软化法,使Ca2+和Mg2+ 形成CaC03 矛llMg( OH)2沉淀除去。因此,当原水硬度或碱度较高时,可先用化学沉淀法作为离子交换软化的前处理,以节省离子交换的运行费用。
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时,一般采用投加碳酸盐的方法,生成的金属离子,碳酸盐的溶度积很小,便于回收。如利用碳酸销处理含镑废水。
ZnS04 + Na 2C03 一一→ZnC03 ↓+ NazS04
此法优点是经济简便,药剂来源广,因此在处理重金属废水时应用广。存在的问题是劳动卫生条件差,管道易结垢堵塞与腐蚀;沉淀体积大,脱水困难。
(2)中和法
中和法处理是利用酸碱相互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原理, 将废水从酸性或碱性调整到中性附近的处理方法。对于酸或碱的浓度大于3%的废水,首先应进 行酸碱的回收。对于低浓度的酸碱废水,可采取中和法进行处理。
酸性污水的处理,通常采用投加石灰、苛性锅、碳酸锅或以石灰石、大理石作洁、料来中和酸性污水。碱性污水的处理,通常采用投加硝酸、 盐酸或利用二氧化碳气体中和碱性污水。另外,对于酸、碱性污水也可以用二者相互中和的办法来处理。
(3)氧化还原法
氧化还原法是通过化学药剂与水中污染物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将污水中的有毒有害污染物转化为无毒或微毒物质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处理无机污染物,如重金属和氧化物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