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福州10月21日电(记者胡广河、张博宁、吴剑锋)20年前,宋桂红和丈夫来到福建漳州老家土楼居住时,从未想到有一天,她会通过向游客讲解这个土颜色的“大堡垒”来赚钱。
宋桂红居住的“常青楼”位于漳州市南靖县梅林镇坎下村,建于100多年前。土楼生活热闹简单,但对年轻居民来说却是不小的挑战。“刚来的时候,最不习惯的就是旱厕,很好吃,十几户人家住在同一栋楼里。环境很乱,没有隐私可言。”宋桂红说。
但这种连当地人都不愿意住的土房子,在2008年被列为《世界遗产名录》。也是在那一年,宋桂红随丈夫离开福建,开始了茶叶生意。
福建土楼诞生于11世纪,主要分布在龙岩市南靖县、华安县和永定县。这种石基建筑以当地生土为主要原料,分层夯实。外墙一至两米厚,一、二层不开窗,只留一扇大门。城门一关,土楼就成了坚不可摧的堡垒。
2011年,福建土楼(南京)景区成为国家5A级景区,这些形似圆锅或方盘的土房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金饭碗”。2015年,宋桂红听说景区生意红火,就放下生意,回到南京做景区讲解员。
宋桂红说,在国外做生意的投资和费用太大,夫妻俩一年只能存2万多元。现在,她一个人靠讲解就能一年赚近4万元,在家就业还方便照顾老人和孩子。
自从福建土楼遗产申请成功后,这个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如今,走在云水窑古镇的鹅卵石步道上,可以看到灌阳河清澈透明,厕所干净无异味,土楼里的店铺井然有序,乱七八糟的电线电缆像蜘蛛网一样不见了。
土楼变得漂亮了,游客来了。许多年轻人看到了致富的商机,纷纷跟随游客的脚步返乡。
“我们开始经营农场。后来我们发现游客对住宿的询问最多。我们租下了家里的整栋土楼,投资100多万元改造成民宿。生意很好。”简建南说。
简嘉楠在云水窑古镇长大。2011年大学毕业后,他和哥哥一起回国创业。今年,兄弟俩还投资了一个新的房车基地。
据了解,2019年南靖县共接待游客614.9万人次,是5年前的两倍,实现旅游收入53.8亿元。截至目前,旅游业直接和间接带动了全县8万多人就业。大大小小的民宿有508家,面向中高端消费者的精品民宿还在不断涌现。
“如今,酒店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在发生变化。”简建安说,“只有提供高质量、有特色的服务,游客才能放慢脚步,更好地体验我们独特的文化。”(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