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日报
推动交易所外直接融资发展,将金融资源下沉到更大范围、更需要的领域,需要大力发展私募股权二级市场,为更多不能马上上市的中小企业提供场外直接融资。继续稳步发展区域股权市场,增强资本市场包容性。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公布的《2021年上半年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统计表》,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金额超过500亿元的北京、广东、浙江,在直接融资(公司债、政府债、股票等)上相对均衡。)和间接融资(人民币贷款等。).在广西、甘肃、青海等地,上半年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额为零。除了人民币贷款,这些领域的直接融资仍主要依靠企业和政府发行的债券。
大力发展直接融资是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重要举措。无论是股权融资还是债务融资,在分享直接融资的“蛋糕”时,发达省市优质企业较多,更容易获得金融“雨露”的滋润,这是市场自然选择的结果。但如果长期允许资本市场“贴近大家庭”,就会出现越来越多的“靓女先嫁”,不利于创造市场包容性和适应性,也可能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包容性现代金融体系建设。
从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初衷来看,以沪深交易所为代表的主板市场更倾向于为已经初具规模的蓝筹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可根据自身条件、股本规模和行业财务要求,通过“双向选择”方式,在创业板、科创板和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上市(挂牌)。正在进行的新股发行注册制、退市制度和新三板改革,是为了让大中小公司的证券获得相对公平的上市交易机会,鼓励不同风险等级的投资机会获得合理的定价和交易。
公平上市就是调整上市门槛,让有融资需求的企业肯定会双手支持。各地存在大量未上市、“专业化、创新型”中小企业,一些长期没有尝到股票融资滋味的地区更渴望股市的“活水”。但是,发展直接融资不应该只考虑融资企业,还应该着眼于“靓女先嫁”的市场。从保护投资者的角度来看,推进资本市场改革不会立即彻底取消企业上市门槛,更不会任由“病”企业涌入市场,乱送股票伤害投资者。
实现投资者保护与满足企业融资需求的动态平衡,要综合考虑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现状,稳步把握金融改革开放步伐,积极推动交易所外直接融资发展,将金融资源下沉到更大范围、更需要的领域。
一方面,要大力发展私募股权二级市场,为更多不能马上上市的中小企业提供场外直接融资。近日发布的《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 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在《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和制度》中指出,适时在浦东依法依规设立私募股权和创投股份转让平台,促进私募股权和创投股份二级交易市场发展。这个市场的发展,除了交易所IPO市场之外,可以为风险投资开辟新的退出渠道,也为更多未上市中小企业获得直接融资提供了“第一奶”机会。
另一方面,要继续稳步发展区域股权市场,增强资本市场的包容性。区域股票市场
总之,发展直接融资是一个系统工程、一个全球性工程、一个包容性工程。要畅通资本市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最后一公里”,就要在交易所外多做文章,变“靓女先嫁”为“靓女全嫁”。毕竟从数量上来说,未在交易所上市的中小企业仍然占大头。(周琳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