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锋新材料
轨道交通3号线向南蜿蜒,穿越奉化河,止于林越街金海路站。在这个新建的交通枢纽周围,有宽阔的大道和熙熙攘攘的交通,两边都有住宅和商业建筑拔地而起。新产业、新人口为新城区注入新活力。
林越街是奉化的“东大门”。随着轨道交通和高架铁路的开通,区域产业布局和城市建设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近年来,该街道利用退出城市、打造奉化东部门户区的契机,大力引进科技项目,加快产业升级步伐,探索“科技与林越”新发展,推动现代化城区建设。
“林越集中了全区一半以上的科技平台,新企业、高端人才不断涌入,势头非常好。”街道党工委书记周认为,打造“科创”,当前的重点是如何做好政务服务,培育创新“生态”。还有很多难题需要解决,让好的科技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真正留住人才服务产业升级。
凌锐厂房
建平台引才智创新要素加速集聚
今年8月,58中创新经济产业园开园。短短几个月,就有数十家企业入驻,其中包括服务公司和科技型初创企业。58众创是“58城市集团”下的国家级创新生态和产业发展平台。奉化工业园区总经理陈建波表示,园区将承接集聚一批互联网、新材料、高新技术等优质孵化项目和成熟产业化项目,打造一站式多维度创业生态圈。
与倾向于服务小微企业的58众创产业园不同,位于林越街道的复旦科技园浙江创新中心面向高能级科研机构和新技术项目的引进。新投入使用的一期工程建筑面积约3万平方米。在这座现代化建筑中,布置了路演中心、投融资中心、动感影院以及配套的生活娱乐服务。该中心是奉化区引进的“双招双引”重大创新平台。运营一年后被纳入《宁波市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行动计划》重大创新载体平台,累计引进注册企业170家。该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依托复旦大学优势学科和复旦科技园丰富的企业资源,将构建梯度技术转移转化体系,为高校打造世界级产业运营平台。园区计划通过五年运营集聚300家企业,其中规管企业15家,创投孵化企业30家。
街道办事处主任范表示,街道是产城融合地区,电子通讯、五金机电、服装印刷是工业经济的四大“支柱”。“在科技创新项目引进上,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以重大项目辐射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形成科技特色产业体系。”近年来,街道以凌锐、凤城、麦博堰三个高新技术企业R&D中心为核心,推进名山智谷创新综合体建设,充分利用老厂房、现有商业建筑等资源,引进一批创新平台。
目前,林越地区三大企业研究院(中心)已陆续落户,拥有刘峰新材料加速器、北大创业训练营、山秋汇青年创业园、复旦科技园(浙江)创新中心、蒂奇众创产业社等一批创新服务平台。现有注册企业500余家,企业家2800余人,重点人才项目24个,高层次人才339人,其中博士61人,辖区高新技术企业15家
宁波爱生投资公司是林越“陆锋新材料加速器”投资方之一。“做好技术创新的顶层设计和整体布局非常重要。”公司董事长章雷认为,创新平台和项目的引进要经过仔细筛选,不能什么都往平台上放。创新项目要与奉化的制造、供应链、生产服务配套链联动,激发“化学反应”。
张磊“串链”的观点激起与会代表共鸣。瑞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丰维博士说,科创企业从起步到“养大”是需要时间的,要保持定力,干到底。目前瑞凌正在加紧完善供应链,比如13家配套物料企业有9家在岳林,这就很方便,“宁波配套企业众多,但要我们自己去一家家地找,可不容易,希望政府部门能够提供相关的数据库,给予靶向支持。”
如何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大家踊跃献策,除了经济待遇,还要搞好8小时外的服务。宁波麦博韦尔移动电话公司副总经理黄波说,现在有些新经济产业园“人气不够”,很多从外省招引的人才,做了两三年又走了,“原因何在?很大一部分是宁波这边房价太贵,年轻人安家、生活的成本太高。”他建议政府加大人才公寓的供给力度,让人才在宁波、奉化落户,把“根”扎下来。“有家才能留住人,留住了人,经济发展就有了基础。”尼可海绵科技公司董事长董成勇也认为,企业和政府一起努力,多组织文娱活动,同时完善园区的生活配套服务,“奉化的夜生活不够丰富,需要多引进潮流元素,城市有活力,对青年人就有吸引力”。
优化招商机制产城融合绘新图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创新是魂。我们要在空间规划、产业布局和政府服务上下功夫,让科创成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动力,迸发出更强力量。”周武军表示。
眼下,街道已经着手“十四五”期间“科创岳林”的规划。一是用好现有的创新平台,集聚更多人才和初创主体。二是高标准打造“茗山智造园”。园区位于大成路以北、东环线的东侧,占地面积约400亩,其中一期200亩用地已获批,很多项目“排队”等待进场,未来这里将成为集研发、产品中试和先进制造于一体的综合基地,重点发展生命健康、“云”产业、军转民三块新经济产业。目前,“茗山云谷”产业园已完成招投标,瞄准5G、新材料领域。三是通过“东扩、中提升”手段,对东郊老工业园区等地块进行改造,盘活老厂房和闲置地块,引入新项目,实现“退二优二”“退二进三”,为科创经济腾出发展空间。
周武军表示,紧紧抓住招商引资“牛鼻子”,大力招商,更要选好商,加速培育数字经济、“网红”经济和现代服务业。“产业兴,城才兴。街道将会同区相关职能部门,进一步优化服务,让创业者和初创企业在岳林有‘归属感’,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携手打造‘科创岳林’”。
记者 余建文通讯员吴晓琳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