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9日,上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生创业中心全球创业周系列活动“创业课堂”在图文信息大厦526会议室举行。
应主办方邀请,我参加了这次“创业班”。当我构思一些东西与大学生分享时,我回忆起了自己刚毕业时的求职面试经历。一个面试官问我:如果人对钱的欲望有5分,你会有什么?当时我没有多少钱,但我的脑海里闪现出高高的骄傲,于是我回答:3分。后来面试的结果通过了。
今天,当我更多地关注这个话题时,我深受触动。特别是对于大学生,我直接把标题定为:创业就是赚钱。
是的,创业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加班、市场分析定位、打磨产品、融资能力、团队培养、法律、工商税务等因素太多。但是,在商业谈判中,既然创业了,最后落地的关键点就是能不能赚钱。
另外,我觉得每个创业者都需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阶层固化了吗?
类被固化的论点也是充分的。比如穷人家的孩子天生就不能接受高质量的教育,而富裕阶层和家庭丰富的资源可以极大地帮助孩子的发展。尤其是随着高科技和大数据的深入发展,很多事情的发展不再依靠勤奋和聪明,而是依靠过去几年的数据积累,比如在语音识别领域,亚马逊、苹果、百度、科大讯飞等。掌握了大量的语音识别数据。这时后来者再次进入这个细分市场,完全不是同一个层次的竞争。因此,富裕阶层的门槛更高。
其实,认为阶级固化的人不用创业。既然努力了,就在原来的班里,连自己的班都改变不了业务,有什么用?
在我看来,地层可能会相对固化一段时间,但不可能永久固化。
总之,如果阶级固化了,为什么5000年的历史上出现了这么多的朝代更替?距离上次阶级大洗牌,也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只有73年。过去73年,阶级可能相对固化,未来100年,阶级也可能固化。但是在未来的300年、500年、1000年,阶级不会固化。
我坚信阶级还没有固化,但我坚信10%,甚至1%的底层人口可以通过自己的奋斗完成反击。如果在某个时代,上层社会连1%的上升通道都不给下层留下,那就不可能合理。
大学毕业后的几年,潮流比智商更重要,跟上人比努力更重要。
转到这一分钟
享之前,我看到一个话题:“如果创业,你会选择兴趣爱好,还是会选择风口趋势?”
我看完之后,内心很是愤懑。
随着高科技、新媒体的迅速迭代,许多看似冷门、毫无前途的行业,都有成为趋势的可能性。比如过去的“黑车”,经移动互联网的改造,已经成为合法的网约车。但是有个极端的例子,如果你的兴趣,在未来没有任何成为趋势的可能,那。。。那你开心就好了。

要创业,一定要追随兴趣+趋势。
还有一种人,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实在找不到什么兴趣和趋势,那就以金钱为目标,比如一年先挣它100万。在合理合法的条件内,创业挣钱是光荣的。

创业一定会遭遇到失败,有些可能是局部的,比如公司中某个项目、某个部门因为经营不善整段垮掉。有时也会面临整个公司关停的可能,这些都是必须。网上有人整理出来创业失败的18个原因,我觉得挺全面,甚至还多地方还重复了。

人生有两个善于做大事的阶段,一个就是25岁左右,初出茅庐,无所畏惧,往往会因为胆大妄为而做出大的成就。比如曹雪芹开始写《红楼梦》的时候,只有22岁。
还有一个就是在40岁左右,这个时候知识、经验的储备达到人生巅峰,而且身体状况尚佳。在此时转型创业,往往成功可能性很大。
前者是大胆创新,后者沉淀积累。两者其实都是人类最大本领的结晶,有人叫模仿,也叫学习。没有见过凌晨4点钟北上广的人,不足以谈奋斗。同样,没有深刻理解模仿的人,也不足以谈创新。
读史,可使人明智。研究过去,就是发现未来。

对于现在还是“nobody”的人来讲,深刻研究了这50家全球市值最高的企业,哪怕一部分,比如苹果、亚马逊、谷歌、微软、阿里巴巴、腾讯、摩根大通等等。或许在冥冥之中,就可以掌握未来20年的发展趋势。
文/赵宏民,耳朵财经合伙人、一篇网络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