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底把阅读交给腾讯后,网文教父吴文辉发了一个朋友圈。在取得一些成就后,他说一切都会结束。从此,他要去“面朝大海,读书看花”。茶中无剑,他不会卷入网文圈的任何纠纷。
吴文辉卸任雷丁集团联合首席执行官后的朋友圈。
根据官方声明,吴文辉和其他高管“光荣退休”。这在几年前阅读文学刚上市的时候可能是真的,但现在网络文学市场如火如荼,豺狼虎豹无处不在。反正此时远不是“光荣撤退”,说是三三三五四战役还没打完,三军指战员先撤退了。
难怪圈内圈外都在传谣言。大家都说吴文辉第二次离开,是七年前他在盛大文学的时候昨天的再现。然而,他这次似乎失去了希望。
吴文辉在将近20年前开始创业。他不仅与资本巨头共舞,打造了庞大的网络文学帝国,更重要的是,他是网络文学付费模式的开拓者和旗帜人物,这也是为什么吴文辉扶持了一大批草根网络文学作家并发挥重要作用的原因。如果没有吴文辉和齐电,中国网文的繁荣整体上可能会推迟五到十年。
但他无疑是一个固执、呆板的人,否则,就不会有鼎盛时期的盛大文学的出走,也就不会有如今腾讯视为IP发源地的阅文集团。
2017年文悦集团月付费用户达到1180万的峰值后,这种线上支付模式的关键指标开始连年下滑。到2019年,文悦集团月付费用户数为980万,付费用户比例为4.5%。同时,在文悦集团的收入结构中,版权运营首次超过在线服务,占比55.6%。
回顾过去,吴文辉多年的付费故事,至少在这个时期,已经变得越来越不合理。那么结局很明显,要么改变,要么走。
4月27日,港股收盘后,吴文辉及其团队离职、腾讯程武接任的消息正式公布。然而,受此前传闻影响的市场,早已在——吴文辉离场的k线图上反映了自己的态度和情绪,使得文悦股价大涨。
毫无疑问,资本市场不会去想你带来了多少网文作者的收入,也不会去想你过去的辉煌和战功。资本市场看到的是,腾讯终于可以放开手脚,强力整合阅读,一批经典网文阅读的IP在离开吴文辉后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这里的逻辑是,人们认为吴文辉是改革免费阅读模式的最大绊脚石。
如果说10年前,所谓的免费阅读是盗版网站吸引流量、用垃圾广告实现流量的代名词,那么吴文辉在职业生涯的前半段,就把大部分精力花在了与流量的抗争上。
时过境迁,同样是盛大同事的谭思亮迅速打造了有趣的头条并在美股上市,随后孵化了饭读小说。截至2018年底,米都的小说在半年内攀升至网络阅读产品第三名。2019年10月,米都完成了CMC资本牵头的1亿美元B系列融资。
米小说之所以被迅速认可,是因为引入了正版网文免费模式,用户数据暴增,成为资本和巨头的新宠。随后,字节跳动的番茄小说、百度的七猫小说、背景宏大的联商文学,甚至爱奇艺阅读产品都以免费模式搅动了线上文本市场。网络写作的新时代已经到来。
改变从来都不是温柔的。
2019年1月,站在网络作家金字塔顶端的唐家三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免费阅读应该是未来的趋势。我觉得内容未来应该是免费的,所有的付费可能都是在内容的增值上。
,就是我们所说的多版权运营上。”在一些人看来,唐家三少的观点只是一个常识。但这句话却在网文作家的圈子里却是一个异端,引起了激烈反弹。许多头部网文作者一直信奉吴文辉开创的付费阅读模式,认为免费阅读无法聚拢忠实读者,吸引来的读者群价值很低。而部分腰部网文作者则直接认为免费模式之下自己将再无收入。
所以,不仅是吴文辉的阅文不愿意选择免费模式,更是不能。
吴文辉多年来与网文作者圈交往极深,自然形成绑定。他代表网文作家群体的利益,但腾讯想要的是整个在线娱乐生态的繁荣,网文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至于其它的阅文集团投资者,他们更加直接,阅文这两年付费阅读模式的衰微已经明显反映在财务报表上,增收不增利,要靠版权运营才能使集团业绩得到增长。
而免费阅读模式的背后是全互联网下沉理论的流行。无需用户进行支付绑定和操作,门槛更低,依托于流量暴涨的各大信息流渠道,免费阅读模式为网文行业吸引来了更多用户增量。
盘子做大了,这是有目共睹的;但同时,也重新分配了利益格局。如果不作出改变,阅文的网文老大地位就将岌岌可危。
可吴文辉不是最有动力去主导变革的人,无论他自己怎么想,吴文辉都会被视为付费模式的大旗。要闹革命,就要斩旗。腾讯必须作出行动。
腾讯不容有失
网文免费,孤立地站在网文角度看,确实还存在很多缺陷:网文业的自我造血能力可能会失去;网文作者收入可能会两极分化;网文质量可能会失去稳定性;相比起流量,作者是谁也会显得不那么重要。
甚至说,免费模式大行其道,还会对“内容为王”的理念形成一种打击和质疑。假如读者都纷纷抛弃阅读产品的付费内容而转向信息流渠道上的免费内容,代价只是多看一些广告,那还有什么立场说付费内容的质量要远远高于免费内容呢?
但是,从整个在线娱乐业、IP产业链的角度看,免费模式不仅把网文变现的来源从读者改到广告主,IP衍生又会把变现的环节后移。阅文集团作为产业链上游的IP发源地,会被更高层的决策者放到大棋盘里全局考量,以重新摆正它的位置,再针对性地选择其经营模式。
那么,愿意且有能力去做这件事的,肯定不是阅文自己,而是腾讯。
从“泛娱乐”到“新文创”,腾讯的IP故事贯穿始终,但相比起投入和声量,收效和市场表现恐怕并不如人意。或许很多人会举出《全职高手》、《庆余年》的案例来证明IP改编的价值,这本身没错。但二十年的起点中文网,走到大众的IP如果一只手就数得过来,那实在是难说成功。
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腾讯系业务之间的割裂,而由腾讯集团副总裁、腾讯影业CEO程武接任阅文集团CEO的人事调整,则是一次试图去解决这个问题的努力。
在程武入主阅文后,他已经总揽了腾讯体系里文学、动漫、影业以及游戏的市场推广业务,我们可以称之为腾讯的IP业务舰队。
在腾讯内部, 程武虽然不以精通业务闻名,但作为外企背景的职业经理人,他擅长协调和掌控不同资源,寻求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并且足够理解市场情绪和动向。程武做腾讯影业就是奉行“不孤立做影视”的逻辑,这符合他的背景及集团资源优势。为此,他很早就希望联合内外部所有可联合的产品和平台。
如果网文还在筚路蓝缕的草莽时代,行业的首要任务是积累足够多的优秀作品,培养足够多的优秀作者,形成内容库,或者用流行的话说就是IP发源地。吴文辉很出色地完成了这个历史任务。
而当网文内容和作者都已经有一定的量,也有稳定输出了,就需要去考虑怎么提高其价值,腾讯的选择就是程武。事实上,2013年吴文辉第一次从盛大文学出走前后,陈天桥寄予厚望的盛大文学CEO侯小强也肩负着这个历史使命。
一度,手握盛大文学旗下各大网文平台的侯小强被称为“中国IP第一人”,他推动了IP概念在中国娱乐市场的流行,他也想在盛大体系里完成这个任务。但当时的侯小强就没能与吴文辉达成一致,吴文辉不仅反对盛大统一账号体系,同样也反对过内容免费模式。
陈天桥是非常有前瞻性的互联网战略家,他几乎设计出了一个完整的在线娱乐帝国,但各方面因素使得2013年的盛大还远远无法完成陈天桥的宏伟蓝图。他也没能协调好吴文辉与侯小强的复杂关系。
2013年的盛大已经开始衰弱,手握大量网文作者资源的吴文辉还拥有相当的议价权,并且得到外部资本和包括腾讯在内的巨头支持。力量均衡的结果就是双方分家,吴文辉率领起点中文网老班底出走,随后得到腾讯支持;而侯小强一人无力主持盛大文学,2013年底,侯小强辞职。
2015年初,在腾讯的主导下,腾讯文学与盛大文学合并,成立阅文集团,吴文辉出任联席CEO,而当时的董事长就是程武。
出任阅文CEO后,程武算是达到了迄今为止职业生涯的顶峰。在外界看来,现在的程武就是整个腾讯IP战略的第一出口。也不是没有遗憾,比如对于IP来说很关键的腾讯视频现在还不属于程武,而IEG那边的游戏工作室大佬们也未见得会给多大的支持——这两年,相比起国内的IP,倒是海外IP的引入游戏更加成功。
但腾讯必须去押注程武能把IP业务真正拉起来,数字内容是马化腾“两个半业务”战略里的核心业务之一。而内容可分为两类,以短视频、信息流为代表的非结构化内容,和长视频、小说等结构化内容。不得不承认的是,腾讯在非结构化内容的赛道上目前并不占优势,而且与头部玩家的差距非常明显;因此,腾讯无法承受在结构化内容赛道上也逐渐掉队的任何可能性后果。
现在的看点就是,侯小强没能在盛大做到的事,程武该怎么在线上娱乐业务更丰富更全面的腾讯体系里完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