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成功的书籍推荐,干货多的书

本内容来自@什么值得买APP,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作者:拖兔太秃。

创作立场声明:真诚分享,客观与否请指正。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是好士兵怎么能成为将军呢?答案是:只有像将军一样思考,才能跟上将军。

因此,今天我想推荐几本关于知名企业和管理者的思想和行动的书。

1.OKR工作法

OKR的工作方法是什么?

o是目标,KR是关键结果,OKR是目标和关键结果,即目标和关键结果方法。

简单来说,OKR的工作方法就是目标导向管理,把精力和时间集中在最重要的事情上,实现最大可能的目标。

我们举个例子。

比如我想在张阿姨的水文赚金币,这是一个目标,但是这个目标不好。

第一,不简单,不清晰,不鼓舞人心。你可以说,我想成为张阿姨的人气创作者,这个目标更高。但目前应该是有时间限制的,我们可以加一个,两年之内,我们就会成为张阿姨的人气原创创作者。

目标确定后,要确定关键结果。

关键结果是衡量目标实现与否的关键指标。

首先,寻找指标并量化。

第三,量化指标。在这方面,张阿姨做了很好的尝试。

最后,设定信心指数。对于每一个量化指标,我们完成的信心有多大?用1完成很容易,用10完成是不可能的。信心指数不要太低,没有挑战性,难以提升,或者太高。如果太高,就很难完成,挫伤积极性。设置为5比较合适,也就是觉得可以全力以赴完成目标,否则就要调整指标的量化值。

接下来,我们必须学会不时地调整和总结。然而,本书前半部分关于汉娜等人的创业故事有些累赘。如果不感兴趣,可以看看下半年的干货。

2.阿里巴巴管理三板斧

阿里巴巴的管理斧是什么?

基层就是招人、建队、出成绩。

中间层是拉头发,照镜子,闻气味。

最高管理层是制定战略和建立土壤。

(文化)、断事用人(组织能力)。


整的来说,就是做事情、培养人、拿结果。


个人觉得阿里巴巴的管理层,成也是人,败也是人。


在众多关于阿里巴巴HR的传说中,从业绩和价值观两个维度进行考核,是其重要特色。这本书也把员工分成了好几类:


“小白兔”式员工:与企业价值观匹配,但业绩不好的员工。


“野狗”式员工:价值观不好但业绩好的员工。


“牛”式员工:在工作能力上不是很强,但往往任劳任怨,不会做出违背企业价值观的事。


“明星”员工:业绩和价值观都好的员工。


先不说对不对,你要想进入阿里巴巴,首先就得问问自己,我能否适应这种评价。


3.华为工作法





什么是华为工作法?我觉得没有一个定论,这本书实际上是内部讲话的选录。而作为一个决策者,我相信,他在不同时期,都有不同的思考点和落脚点。


比如书中说起用金钱激励员工,但到了2017年道德委员会上,任正非又有新的说法:


这次讲话不同以往的地方在于,任正非要求在华为内部进行精神文明的建设,“公司前三十年,以“获取分享制”为基础的物质文明,促进了精神文明,使绝大多数骨干脱离了贫困。在此基础上,我们不可能以不断增加物质满足的方式来牵引,因为做不到,钱从哪儿来?我们一方面仍坚持过去的分享制不动摇,另一方面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因此,建议还是选择性的看,看自己最需要的。我个人觉得,职场汇报这段还是比较重要。


职场中,最重要的并不是员工做了什么,而是让领导知道员工正在做什么,或者说知道员工做了什么,领导或者老板永远都希望掌控整个工作流程,尤其是要了解员工的工作进度,因此要求员工经常向上级汇报工作总结、工作进度以及相关的问题。


汇报是工作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最常见的有工作总结以及日常工作中对相关问题的反馈,无论是哪一种汇报,都要求掌握正确的方法。因为工作汇报关系着工作执行的效率,汇报不准确、滞后或者方式不正确,都可能会让上级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从而给工作的执行带来困难。


4.俞军产品论





俞军是谁?


他是百度前产品副总裁,首席产品架构师,产品委员会主席,也是滴滴的前高级产品副总裁,他从一个技术什么都不懂的用户成长为高级产品经理人,只用了6年。而这本书的后半部分是俞军个人的职业发展史,结合了百度与滴滴的业务模式,这部分可以说是书中的亮点,冲着大厂选拔人才标准和业务模式,值得一读。前半部则偏向理论,从什么是产品经理到产品经理做什么再到如何成为优秀的产品经理,主要想重点说明产品经理的核心是用户。


而围绕这一核心,俞军提出:


产品经理的三类核心素质是人文关怀、科学方法和实践精神;


产品经理应重点研究心理学和经济学;


用户价值与商业价值同样重要,是产品的一体两面,等等。


5.别独自用餐





《别独自用餐》,有两个副标题,一个是克林顿在穷小子时怎么打造人脉圈,一个就是现在的——85%的成功来自高效的社交能力。我想之所以弃用后面那个,是现在的打工人已经不相信神话了。


本书的作者是基思·法拉奇,知名营销人,而该书详细阐述了作者如何从一个蓝领家庭后代成长为商界精英的思维方式与实操指南。


什么是合格的社交?作者认为这里包括了:有价值的交流、真诚的分享,以及共同成长。


其中,书中说到,主流交流是在与他人分享我的知识、资源、时间、精力、朋友、合作伙伴以及感情。不断为他人创造价值的同时,也增加了自己的价值。这就像商业一样,你要做的不是管理事务,而是管理关系。


因此,我觉得这本书最适合给那些号称经营人脉的大师学习,毕竟认识一个人,不能代表他就会帮助你。


6.100个基本





《100个基本》其实可以分成两本书:一本是日本生活美学大师松浦弥太郎对自己生活哲学的诠释,写给自己的信条;一本是cow books书店的所有工作人员写下的100条管理准则。


1.一切自己负责。指责他人也无济于事。


好事、坏事,我们会经历各种事情。无论发生什么事,我认为“一切的起因都在于自己”。不推到他人、社会的身上,不去指责他人,也不怨恨这社会。不管发生什么,自己处理,自己主动承担责任。大体的事情,都可以自己负责解决。只有带着“说服自己的关键是在于自己”的觉悟,才可能不依存于他人,用自己的双脚走下去。


2.舍弃自尊,凡事忍耐。


自尊心,不是用来肆意宣扬的武器。将自尊深藏于内心就好。舍弃自尊,凡事忍耐。这两条,是我所尊敬的一位名编辑教给我的,让工作得以长久的秘诀。“动不动就暴怒的话,工作就无法开展。请舍弃自尊,即便觉得不对也学会忍耐。保持冷静思考。”这是我从他身上学到的珍贵哲理。


3.不对过去说谎。


简单思考后,选择少量“应该做的事”。如果其中有复杂的事就简单化,认认真真地拼命做到最好。如果什么都插一手,最后的结果不过是每件事都半途而废罢了。“想穿红色的,也想穿蓝色的”,两种颜色都上身,只会显得不伦不类。只要有“想要那样,又想要这样”的想法,就不可能全部实现。不能明确目标,凡事都只能是浅尝辄止。


内容比较片段化,但我觉得主要还是学习松浦弥太郎的一个理念,他建议每个人应制定自己的“100个基本”,它可以是计划、目标,或者想养成的习惯等。“100个基本”并不以完成为目的。要常常学习,并使之根据自身成长而不断变化。


“100个基本”,犹如人生旅行中必不可少的地图。迷路时常常翻阅,不安时拿在手上。这样的“100个基本”,将会成为旅行护身符般的存在。


7.抗住就是本事





如果对冯仑的印象还停留在《野蛮生长》,那就太落伍了。如今,年过60的冯仑更像是一个人生导师。《抗住就是本事》框架清晰、逻辑明了,一共6个章节,45个小的观点,每个章节包含几个小的观点,大量的故事素材生动有趣。


其中推荐大家读的是第五章,创业者的成败启示录。大家可以在前人的经历经验中,去学习成长。


对企业来说,其实最难的不是开场,而是收场。冯仑说,你需要记住的是,创业意味着一生,而不是一阵子。除非你运气特别好,否则你就得一生劳碌,一生和困难在一起,一生和不消停在一起,一生和不确定在一起,一生和可能的失败在一起。


其实,做人亦如是。


8.硅谷钢铁侠





说实话,读这本书,很容易想起一句金句,不疯魔不成功。


马斯克童年时父母离婚,从小非常内向,不擅交际,不爱说话,沟通慢半拍,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孤独,爱看书,爱好编程和玩游戏,是个地道的理科男。长大以后成为一个工作狂,工作就是生活的全部。


其实,我最关注的是马斯克如何“跨界”,从ZIP2到PayPal,到特斯拉。


马斯克的跨界其实就是三步,解构、优化、重组。


为了造火箭,他直接搬到太空产业非常发达的洛杉矶,还加入了一家叫“火星学会”的组织。


造一个火箭需要1200多个供应商,马斯克就想着自己生产零件,从各个零件优化开始,用最先进的技术一个一个击破。


最终实现整体的优化。‘


9.鞋狗





如果说马斯克是跨界大玩家,那么,菲儿奈特就是深耕的老汉。作为耐克创始人菲尔奈特的创业故事,《鞋狗》讲述了他是怎么凭借热爱创办耐克的:


大学时就是一名跑步运动员,在斯坦福大学商学院读MBA时写的小论文也是关于跑鞋,在途经日本的时候,凭借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拿到了鬼冢虎在美国的代理权。与日本鬼冢虎闹翻之后,推出来了自己的品牌“NIKE”。


这本书不是在说耐克多么伟大,而更多的是奈特身处其中面对每一次抉择的焦虑,每一次遇到困境时人们带他的的温暖与冷眼。


10.商业的本质





最后,推荐的是杰克韦尔奇的封笔之作《商业的本质》。什么是商业的本质?说白了,就是要增长,企业怎么增长?在书中,作者要提出了企业实现快速增长的六大突破口,包括:协同力、领导力、影响业绩和成本的关键数据、快速敏捷的战略制定流程、组织结构优化和领导者的心理素质。而围绕这些目标,作者也提出了一些方法。


比如你要提高领导力,首先要做的,不是树立权威,而是要体谅下属,要将自己视为“首席解释官”,同时要为下属的前进道路扫除障碍,等等。


最后,所有的经济管理书都像是个秘籍,看了不等于学到了,学到了不一定做得到,所以,让我们一起共勉,做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