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农学院创新创业学院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践主体,自成立以来就提出了以学科为基础、面向行业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机制,始终“坚持创新与教育、科技融合、产教融合、思维与创造融合四位一体的理念”, 以“立德庶人”为基础,以此为依托,扎实推进“四个回归”紧紧围绕“激发个人活力、培育集体团队、重点支持成果、重点积累文化”四个层面开展工作,努力营造教育导向、创新驱动、多维协同、深度融合、文化引领的创新创业良好教育局面。 2020年,创新创业学院被评为2018-2020年度“三教合一”先进集体。
以专创融合为基础,系统培养,夯实创新人才培养根基
创新创业学院坚持抓课程、强基础的办学定位,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创新创业普及教育,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方案,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方位、全过程,切实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以“三课一平台”为载体,贯穿大学学习始终。通过多元化合作培养机制,强化全产业链培养力量,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升学教育、课堂教育、专业实践、科研培训串联起来。并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学分管理,基本达到学生参与创新创业课程和培训的全覆盖。
以三维课程体系为主动,改进创新教育的新方法。通过搭建“1 1 1”3D创新创业培训体系,以“创新创业讲堂”为目标导向,“创新创业训练营”为专业提升,以“创意梦秀”为实践演练,真正以课堂实训实践促进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渗透,以课程知识促进实践项目的创新发展,以实践项目检验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效果。
在“三个补充、两个创新”的理念指导下,实现创新教育没有死胡同。通过实施“全覆盖、全过程、全方位”,将“面向整体、专业结合、两个创新衔接、强化实践、分类教学、分步推进”的教育方式融入“普及教育、专业教育、提升教育”三阶段教育模式。立足普及教育,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打好思想基础;以专业教育为抓手,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支撑;以提升教育为突破口,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主体。这样才能深化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实现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创新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教育目标。
以科创融合为提升,厚植土壤,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新环境
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与学生创新创业紧密衔接的发展模式,鼓励科学知识与创新思维相结合、教师科研与学生创新思维相结合、校企合作与学生创业成果相结合的教育措施。积极与科技部开展交流合作,鼓励学生创业团队积极申请首都科技创新券示范活动,带领学生团队参与协同创新中心f
以平台为动力提升创新教育实效。学院依托“三田一园”资源,与校办产业部门紧密合作,以北京农学院大学科技园为主要发展平台,拓宽渠道,建立了以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为中心的“人才培养平台”“协同创新平台”“公共服务平台”“科技创新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平台”“金融服务平台”等六大服务平台。
补充企业协作,优化创新教育成果。学院依托北农科技园作为双创教育的重要载体,与东方永德软件(北京)有限公司、北京优多爱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入驻科技园的企业进行深度对接,在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科学研究、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构建合作。积极鼓励进驻科技园的企业结合自身专长和优势,对大学生双创工作以“手把手”的方式实施“传承帮扶带”,提供勤工俭学岗位、项目化寒暑假实习岗位、专业实习岗位、毕业实习岗位,并为毕业生设置专场招聘会和对口展示;入园企业相关负责人和技术骨干在学校兼职创新创业导师
,为本科生开设创业培训和讲座,从技术、孵化、资金等各个方面为学生创业提供指导和扶持,实现了企业反哺于学校本科教育的目的。以思创融合为引导,强化质量,提升育人新境界
充分利用学校项目、资源优势,开展双创教育与实践。依托学校作为北京市级和昌平区级初中学生开放科学实践活动单位资源优势,紧紧围绕“爱国进取,创新思辨”人才培养目标,始终坚持“面向全体,面向全程,面向育人,面向未来”的教育思想理念,积极开展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与昌平团区委、平谷团区委、北京大学医学部等政府与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2018年为昌平团区委开展“回天地区”社区公益活动,为平谷团区委开展“多彩青课堂”,为北京大学医学部学工干部及部分研究生团队开展劳动教育活动。一年里开展初中学生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超过1000人次,为其他政府、单位开展劳动教育公益活动超过1000人次。
社会服务的开展都是坚持以本科教育为根本、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的理念,学院积极招募了来自8个学院的上千人次学生志愿者参与到活动中来。同时,学生们自发成立北农耕读团支部、创新创业社团等学生组织,进行志愿者、助教招募、培训、选拔等工作,自我运营、自我管理。学生们的积极参与,成为了学校学农教育的中坚力量。更有优秀研究生参与到了实操环节为同学们进行演示和指导,形成了“老师授课、学生助教”和“学生实操、老师督导”的新模式。目前有近10个团队以此为内容,进行创新创业项目的开展与孵化。
以“互联网+”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抓手,积极鼓励学生参与“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及赛道。学院积极鼓励学生参加“互联网+”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并鼓励同学们结合“暑期社会实践”、“创青春”、“挑战杯”等活动和赛事项目申报“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及赛道。以“青红赛道”作为思创融合的重要抓手,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创新创业实践与乡村振兴战略、精准扶贫脱贫相结合,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2019年报名参赛该赛道9支团队,其中2支团队获得北京赛区三等奖。
创新四创融合人才培养新机制,深耕实效,彰显双创育人成效
在课程建设方面,创新创业学院开设《创新创业大讲堂》公共选修课,累计开设3个学期,选课人数262人。作为开课单位,开设《创新思维训练》、《创新创业》等在线尔雅课程,累计参加创新创业基础课程学生达4000人。
创新创业学院成立以来,牵头并组织的讲座、培训、创新创业训练营等50场次,参与学生4000人次。讲座的时间由入学教育到就业创业,内容由创新思维迸发到创业孵化实训,主讲嘉宾从高校教授、创赛评委到企业高管,可谓“全覆盖、全过程、全方位”。
由创新创业学院牵头并组织的双创竞赛,包括“互联网+”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11项,获得国家级奖项2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省部级奖项1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13个三等奖,5个优秀奖,其中包括“互联网+”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北京赛区7个三等奖,北京市优创团队2个三等奖,并荣获优秀组织奖。深度对接双创团队76个,服务团队140次,对团队服务指导孵化不断线。
由创新创业学院牵头申报,获批农业农村部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孵化实训基地;协助学校大学科技园申报并入选“北京地区高校大学生创业园高校分园”。
教育的未来,影响着学生的未来。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以创造之教育培养创造之人才,以创造之人才造就创新之国家。北京农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始终认为,以本为本,把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创意、创造、创业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启迪创意思维、提升创造能力、造就创业人才)作为己任,促进专业知识教育与创新思维相衔接,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围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教育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建设“新农林、赢得新时代”添砖加瓦,为造就“新农业、新乡村、新农民、新生态的青春力量”战斗起来。(通讯员:北京农学院解展斌来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