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大头先生
话题|究竟是先立业还是先成家?
用时|文章共 2992 字 建议用时 5分钟
前两天,一个哥们约我出去小聚,但是吃了一顿饱饭之后,他就伤心了。我问他:你怎么了?
他说:我现在真的很羡慕你。我还没有成家。你不知道我没打算这么早结婚。我以为我没有车,没有房子,也没有什么积蓄。我想再努力几年。
但是你嫂子告诉我,他们家里也不要彩礼。你不能先买车。房子两边的父母都付了首付。剩下的我们以后慢慢还。我想我是对的。女人的青春只有几年,不如尽快给人一个交代。
我说不太好。除此之外,还有几个年轻人可以自己买房,这是你人生中的一件大事。
听了这话,他叹了口气,慢慢地说:“可是我们的婚姻生活并没有电视剧里的那么好。我老婆整天小心翼翼,生活勉强够用。但是她的父母整天催着要孩子,但是扣除每月的房贷和生活费,根本存不了几个钱。他们怎么敢生孩子?”
而且每次去丈母娘家吃饭,都能明显感受到别人的冷嘲热讽,说别人的女婿那么好,我只能听着,谁跟我说我做不到,嘿.
我一时也说不出话来,不知道怎么劝。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里。后来在网上偶然看到一个回答,觉得有几分道理:
老一辈人常说:要成为一家人,要做一个贤妻良母,但在现代,我们应该反过来读——母良妻贤,业立家成。
好的真理,不论如何颠倒来读,都是真理。
01
母良如何妻贤?
武志红老师在 《家为何会伤人》 一书中说过一句话:如果夫妻关系是家庭的核心,拥有第一话语权,那么家庭就会坚如磐石;相反,如果亲子关系凌驾于夫妻关系之上,就会出现两个问题:一是婆媳关系不好,二是恋爱关系严重。
很多妈妈都把儿子当成掌上明珠,抱着我就是对你良好心态的道德绑架。即使这样做不合理,也是符合我的想法,他们的儿媳也只能忍气吞声,出于对长辈的尊重,拿你出气。
当矛盾不断升级,你需要做儿子的坚定立场。
你帮你妈:我老婆会觉得我是外国人,你根本不把我当家人。
你帮你媳妇:妈妈会觉得这个儿子真的是白养的,白眼狼。
因此,无论你帮助谁,你都不是一个人在里面或外面。这个时候,就凸显了有一个好妈妈的重要性。
因为一个好母亲明白,袒护自己的儿媳妇其实是在帮自己的儿子。
font-size:15px;">樊登老师在家庭教育课中针对婆媳关系给出的建议是:当妻子和母亲出现矛盾的时候,丈夫应该义无反顾的站在妻子这边,你要给妈妈划清一条界线,诺,这是我们的新家庭,你跟我爸才是一个新家庭,你要闹应该跟我爸闹,而很多做婆婆的人没有搞清楚这件事,他总是介入到儿子的生活当中,他觉得说我也是这个家庭的主人啊,家里面应该由我说的算啊,一个家庭中不能出现两个女主人,不然就会混乱。

约翰逊说过一句话:结婚过于急躁,闲来便是麻烦。
当你结婚的那刻起,你就应该彻底与原生家庭告别,孝道固然要做到,但是你也要为新家庭的诞生做好准备。
当你已经做好准备组建一个新的家庭时,也请让自己的母亲做好放手的准备,从此你的人生只应该存在敬老,而非言听计从。
所以说,母良才会妻贤,诚然是有几分道理的。
02
业立才可成家?
成家立业是我们人生的头等大事。
立业,意味着你在这个社会中有了安家立命的本事;成家,意味着家庭的传承,责任的担当。
但是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究竟是先立业还是先成家,其中的前后顺序却变成了难题。
当我们把成家立业反过来读:业立家成。
该当何解?
《北京爱情故事》里的的石小猛说过一句经典台词:
对,我想要的太多了,你什么都不想要,你可以什么都没有,你连梦都可以没有,因为你是女人,你可以活的很轻松,你只要嫁一个男人,你什么都有了,但是男人不行啊,我是男人,男人就必须得成功,他要不成功的话,他就没钱,没房子,没车,只会被人看不起。

这段话很长的时间被奉一些人奉为金句,是啊,当一个男人一无所有的时候,该拿什么说爱呢?
但是我想说,话虽然很现实,但并不对。
001 首先立业≠有车有房
中国人一直讲究:安居乐业。
很多人觉得 能做到的前提就是,你最起码要有个房子,这样才能够遮风挡雨,诚然,道理没错,但是如果安在一个不到三十岁的年轻人身上,的确有些困难。
著名主持人白岩松一语道破:“中国的房价毁灭了年轻人的想象力!

现在有多少年轻人的梦想,只是单纯的想要买一套房子?
我们都差点忘了,房子车子只是我们立业之后带来的附属品,而非终极目的,如果你只是单纯的想着赚钱买房,那么你的职业生涯也注定走不了多远。
1)所谓的立业,首先是立身
人生的这个阶段,你应该找到一份最起码能养活自己的工作,不需向父母伸手,没有身外之债就算有所小成。
有一个安身立命的本事,并且可以不断精进,长久的发展;当独自生活,自己做饭,知道该放多少米,该准备多少食材,不会剩菜剩饭,这便以是立身。
2)其实是立志
你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所谓立志是确立意识的方向,无志之人的精神状态是低级的,因为他的意识没有方向。
青年时期的毛泽东说过“十年不得真理,十年无志;终身不得真理,终身无志。”
立志的前提是你要明白你想要的是什么,想要有车有房只能算是目标,而非志气。
美国心理学家费约曾做过一项实验。他把一群大学生分成三组,要求他们分别举起一套哑铃一样的装置。他没有告诉A组学生为什么要这样做,告诉B组学生尽量表现出最大的能力、看一下你们当中谁最有耐力,告诉C组学生完成这项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你们手中的装置连接着电网,如果松手,整个城市都会断电,为了你们的家人朋友请努力坚持。经测试证明:A组学生平均举了10分钟,B组学生平局举了15分钟,而C组学生平均坚持时间超过半个小时。
这就可以很明显的看出,一个人的成就取得,日常潜能的发挥跟他的意志品质和要求是密切相关的。而是什么让他们如此坚持?就是他们特殊的人生目标。
3)最后是立德
人必诚,然后业可大可久——曾国藩

做事之前,先学做人,想要立业先要立德。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都在向周围输出知识,不论好坏。
人以类聚,我们是什么人,周边聚集的就是什么样的朋友,拥有的就是什么样的圈子,你德行优良,身边的朋友自然都是良友,你若操守欠佳,在你周围的人自然是沆瀣一气,什么样的圈子决定着你有什么样的未来。
所以综合来看,想要立业,首先你的立身,有了物质的基础才可立志,再加上良好的德行,成功只是早晚的事情。
002 其次成家是水到渠成,而非刻意
遇良人先成家,遇贵人先立业,无贵人而先自立,无良人先修身。
自立亦可遇贵人,修身亦可引良人。
其实很多事情,我们都不会找到标准的答案。
有的人有自己的事业,担心有了家庭之后会有了更多的牵挂,不敢放手一搏,如果伴侣也是支持的,那你就先忙于自己的事业;有的人青梅竹马,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选择了喜结连理也很正常。
如果你没合适的伴侣,却整日想着先成家后立业;如果你的事业暂时没看到起色,却整日想着业立家成,这样只会给自己徒增烦恼罢了。
有的人渴望下班之后,有一处灯火在等候着你;而有的人则希望寥寥人生数十年,可以活出价值,成家立业其实并没有什么必然的顺序,一切都要看你,能做的是什么,想要的是什么,总之觉得幸福就好,无需他人多言。
如题目所说:先立业还是先成家,这八个字,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很多人会认为我想说的是:母良妻贤,业立家成。
其实并不是。
通观全文,总结一下,我觉得只有这八个字才是最好的答案:因人而异,顺其自然。
我是李大头先生,见字如面,专注分享各类成长知识,职场干货,帮助你遇到更好的自己,欢迎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