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当地社交平台上播放了一段名为《再见,大连》的短视频,人们看完之后用“震撼”、“印象深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段视频的拍摄者是大连海事大学大四学生梁冰泉。据了解,为了完成这段3分多钟的短视频,他用了8个月的时间拍摄了598个视频、25966张照片和16GB素材。关于拍摄的初衷,他说如果告别不可避免,他会把城市的记忆全部打包。
谈初衷
奔着山水来打包所有记忆离开
晨露中的第一辆201旧电车,繁星中闪耀的灯塔,旭日中的跨海大桥,平流雾中虚无缥缈的星海广场……这段3分47秒的短视频,几乎记录了大连的四季,也囊括了这座城市的所有主要城市元素。
它的摄影师是大连海事大学大四学生梁冰泉。
四年前,梁冰泉从广西来到大连,因为冬天有山有水有雪。四年间,他西去旅顺,北去庄河、瓦房店,足迹几乎遍布大连。
当毕业来了,快要离开的时候,梁冰泉变得越来越不情愿。他想把这座城市所有的记忆打包,所以他选择了最好的方式。
谈感受
火了很意外还有论文要忙
2018年9月11日起,梁冰泉带着装备上路,2019年5月22日结束。在8个月的时间里,他为这座城市拍摄了598个视频、25966张照片,积累了716GB的素材。之后,他对这些短视频进行了3分多钟的精选和剪辑,并命名为《再见,大连》。
视频一经发布就引起了广泛关注,甚至在当地社交朋友圈呈现刷屏趋势。103010着火了,这让梁冰泉大吃一惊。媒体采访此起彼伏,他却大多推脱。他说,如果告别不可避免,他只会用最好的方式去做,他会忙着写毕业论文。
翻看梁冰泉的微信官方账号,我们会发现,就像“修船诗人”这个名字一样,这位修船专业的理科生一生热爱摄影、旅行、写诗。在大学的四年里,他走遍了146个城市,为家乡拍照,为林和海子写诗。
谈创作
凌晨3点出发拍到晨光中首发的老电车
说起《再见,大连》的创作,梁冰泉说所有的素材都是自己完成的。为了拍摄早上201号旧电车的第一次运营,他3点就出发了,从宿舍楼的厕所窗口爬了出来。最后,他拍下了晨光下独自行驶的老电车。
拍摄轻轨3号线航拍时,是一个前面有路灯,后面有绿化带,下面有沟渠的拍摄环境。为了画面平衡,无人机不能飞得太高,基本与地铁平行。周围有障碍物,侧身飞去追高速行驶的轻轨,非常惊险。
在视频中,星星沿着灯塔向下移动的闪亮场景是最令人兴奋的,在10秒钟的电影后面拍摄至少需要两个半小时。
后期制作中,为了呈现最好的视觉效果,梁冰泉在画质方面减少了大量航拍镜头,尤其是夜景航拍,几乎全部被延时拍摄取代;颜色方面,前后调了三次,还是不满意,又推了一遍。
谈将来
最终还是会去做自己喜欢的事
“从视频中可以看出,作者非常用心,很多镜头也能感受到作者对这座城市的感情。”一位印象深刻的网友这样说。
梁冰泉也有自己的感慨。比如他今年没有拿到荧光海的视频。他原本打算租一台高性能相机来拍摄《荧光之海》的视频,但是没有得到,去年才拍了照片。
视频发布后,很多网友对梁冰泉的摄影技术赞不绝口,但他表示自己其实是用手机开始摄影的。2016年冬天才拿到一台尼康入门级相机,2018年6月开始学习视频拍摄和后期制作。
梁冰泉说,他一直在考虑毕业后是继续读大学专业还是以摄影为工作。他记得电影《再见,大连》里有一句台词:把爱好变成职业,工作的时候就开心了。因此,他最终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半岛晨报、39度视频首席记者于亚坤。
图片来源于“修船诗人”官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