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车平台,针对不同的客户,所有的产品设计和广告语言从一开始就设定好了,都服务于确定的产品模式。
“58同城,白菜价买二手车?不可能。”
“58同城,白菜涨价买二手车。”
这是58的广告。
当然,看到这个广告的人不会来平台卖车。
你想卖你车的白菜价吗?基于行为经济学的禀赋效应,人们会高估自己所拥有的东西的价值,不可能低价出售。因此,没有人会在58岁卖车。
广告词是给买车的人,吸引想低价买车的用户到平台买车。
然而,没有人卖车。58是从哪里得到这辆车的?
这个问题问得好。
不同的产品模型决定了不同的产品形态,这种差异是一种基因差异,无论产品如何迭代都无法改变。
所以,只要搞清楚58的商业模式,我们就能明白58为什么要这样做广告,为什么58不能在58买车。
# 58的交通模式。
58、信息服务平台,在做流量模式。
收集用户的意图,分发给相应的承办人,这就是58的流量模式。
流量模型的核心:用户意向数和B端支付数。
意图是怎么来的?
顺势而为,低价是常见的方式,于是就有了“包心菜价二手车”的广告。同样,58%的二手房等商家经常用低价打广告。
58上的二手车真的便宜吗?-真的很低。
打开58的二手车页面,你会看到质量好的二手车低价出售,价格相比瓜子有明显的优势。
低价提升用户购买意愿。当用户打算后退时,他们需要打电话或聊天进行咨询。关键是打电话,而不是买/交押金(二手车行业比较复杂,目前不可能在线支付)。
普通用户不会在58卖车,但还是有人在平台上发布车辆信息。这些人是58的收费员。
58对车主的介绍是“我在58XX天里卖出了X辆车”。普通用户怎么卖X车?所以58上发布车辆信息的人都是二手车行业的人,都是B端的商贩。
b是交58才能获得更好的排名和入口,也是为了和同行竞争。
用户如何才能比同龄人更高的点击自己的信息,有意向联系自己?
答案是发布低价车源。
用户联系B端后,所有二手车交易都被引导下线。你在网上能不能看到想要的二手车,就是网上的价格,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B端的目的是借助58平台与有购车意向的用户建立联系;联系时,用户已经作为流量分发(销售),B-terminal 58的产品逻辑贯穿始终。
用流量作为产品逻辑的平台会优化用户体验吗?
不,平台会做另外两件事。
1.提高线索量:让用户沟通更顺畅,让B支付更好,支付更多的钱,平台的商业化价值才会长久;
2.降低投诉率:以流量分发为核心的平台,关注的是投诉率,而不是用户的好评;只要投诉在一定范围内,都是可以接受的。
至于优化用户体验,买车找房子?抱歉,它不存在。
因此,58的流量格局从根本上决定了平台上的信息不可能是真实的(基本上不到50%),而那些为二手车和房子的流量买单的人必须发送诱人的虚假信息来获取流量。
因此,用户不能在58岁买车。
#车志宝的聚合模式。
二手车领域另一个广告比较多的是车智宝。
2万买家,竞价,车智宝,一个专注于汽车收藏的网站。
这是车志宝的广告,是给卖车的人的。
车志宝从事聚合业务,目的是让更多人来平台卖车。聚合模式的核心是收车量,保证了另一端买家的车源供应,让车智宝的2万买家可以在平台上持续收车。
因此,在产品设计上,车智宝会大大简化上车流程,甚至给予用户购车补贴等。为了让用户来到平台卖车。而且因为有竞拍车的存在,大部分二手车都能卖个好价钱。因此,C端也来到这里卖车。
但是C端收车也有一个问题,就是只能广撒网。至少90%的广告费用都浪费了,不知道浪费在哪里了。
#瓜子的交易模式。
之前的瓜子广告是两头做的,是一种交易模式。
瓜子二手车直销网,买家花的钱少,卖家赚的钱多,并没有中间商有所作为。
这是瓜子的广告词。
交易模式的核心是做单量,既需要登盘,也需要收盘。
所以在产品设计上,瓜子要简化卖车流程,吸引用户上车。同时,应该通过补贴/红包吸引其他用户买车。
目前瓜子的广告位在全国范围内采购,说明其重点已经放在购车上,解决车源供应问题还有其他途径。例如,新的毛豆车是二手车的很好补充。
从这个角度来看,在二手车平台上造新车是必然的路径。
这个人人汽车我还没看懂。
人车模式是加入合伙,核心是找人平分。
成本和风险,同时作为二手车的分销点。线下的分销点自然有车源的补充,所以新车的补充不是那么重要了。# 总结
从不同公司的广告宣传上,我们能看到不同的模式。不同的模式,决定了产品的不同打法。
后续的产品设计、优化方向、迭代目标,在产品模式确定的那一刻就已经确定了。
产品经理做的工作,无非就是朝着既定的方向,不断完善模式罢了。就比如,你在58买的是白菜,但你其实成为了韭菜。
作者:王海,公众号:产品经理第七班(ID:wanghai-pm)
本文由 @王海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