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洛水钟鸣
(认识微信公众号zhijuzk)
一
我在这里反驳Tik Tok的危险理论。
不过,按照“先扬后抑”的写作原则,我似乎应该先说说Tik Tok的“危害”。
只有这样,这篇文章才能看起来更“客观”。
但是我完全不需要说这些。只要把1年前的“王者荣耀的危害”、5年前的“微博的危害”、10年前的“互联网的危害”、30年前的“电视的危害”这几个字都改了,就是就会是“Tik Tok的危害”。
我这么说,并不是说所有这些“危害”都是假的。我的意思是,这些“危害”之所以相似,是因为人们往往只关注它们的“有害成分”。
这有点可笑。想想看,在Tik Tok出现之前,这些“有害内容”不都存在吗?还是在电视出现之前,这些“有害内容”并没有传播?
问这种问题就像问一在导弹出现之前世界是否更和平。别问了。
当然,我们应该承认,Tik Tok对管理的忽视确实导致了一些“有害内容”在一.的传播,但这是抖音这款软件's的错吗?
产品运营缺陷带来的伤害恐怕不能和产品本身.带来的伤害划等号,就像一把可以用来切菜砍人的刀。你能说是刀的问题吗?
这个道理不用我多说。
但是,持“Tik Tok危害论”的同志不必担心,因为“先扬后抑”还没有结束。
我不是Tik Tok,没那么短。
二
在我看来,如果Tik Tok真的“有害”,那么“有害”不是它的内容,而是它的形式——简称。
有多短?只有15秒。如果你不知道这个时间,你可以想想爱奇艺和优酷的广告是多少秒。
如果你这样比较一,你会发现Tik Tok的“矮”简直逆天。但这并不是说Tik Tok在鬼混。
据说这“15秒”是大数据算出来的。根据他们的计算,15秒的长度刚刚好。如果时间更长,人们将没有耐心观看。
这是事实。它的例子是现成的:你有耐心像我一样读完几千字吗?
但是读不完是你的错吗?即使是你的错,你能改正吗?
你不能改变它。这不是说我写不好,所以你改不了,而是说“忍耐”不是人之常情。
什么是“自然”?吃饭叫自然,睡觉叫自然,啪啪叫自然。对于正常人来说,这些能力不需要训练就能掌握。
但是对于大多数正常人来说,耐心是需要训练的。而很多人,即使经过训练,仍然掌握不了。
就是说,人类没有耐心,这在Tik Tok出现后并没有丧失。Tik Tok正好符合人类已经有的这种本性。
然而,这一次在一,Tik Tok和一将能够像刚才一样“为自己开脱”。这是因为,虽然它符合每个人的不耐烦,但它反过来加剧了每个人的不耐烦。
不能克服人性的缺陷,不是你的错。但是如果你加重这个缺陷,就是,你就错了。
三
Tik Tok真正的问题其实是传播学中一个经典的“使用与满足”问题:某个媒体对你的品味越高,你就越会使用它;而且用得越多,越能“巩固”你的品味。
你觉得人的固执是因为“选择单一的一"?不”造成的吗,其实“选择多样性”会造成人的固执。
因为当他能听到他喜欢听的东西时,为什么要花时间去听他不喜欢听的东西呢?
同样的道理,当他没有耐心也能获得快感的时候,为什么还要耐着性子去享受呢?
当然,人们一再表示,这不是Tik Tok的错,也不是你的错。然而,“没有错”并不意味着“你使用它,它满足你”是无害的。
但是有什么坏处呢?简单来说,伤害在于它的不能真正地满足你.
刷Tik Tok的时候可能会觉得很爽很满足,但是这种满足的半衰期很短。很有可能在你放下手机15秒之前,你的兴奋感就过去了。
这时,你很可能会再次拿起手机继续刷。
理论上,这个循环可以无限重复。然而,无论你如何循环,它永远不会给你带来持久而持续的充实感。
不是它的内容不够好。也就是说,即使内容足够好,你也很难在那短短的15秒内获得灵感,形成思维。
你可能只会得到情绪.
这个情绪仍然来自碎片化.这个在一的视频可能跟得上一.
ng>段没有任何关系,你貌似接收了很丰富、很多样的信息,但这种跳跃式的接收,会影响你思考的深度。说白了,你拿抖音当个消遣,偶尔看看,没关系。可是一旦沉迷其中,就会变得头脑简单。
四
现在“精英”们所谓的“大众思想肤浅,容易被诱导、被煽动,没有分辨是非的能力”,很可能就是简单化的思维造成的。
因为思维越简单,越愿意接受感情色彩强烈的叙事,同时也越抵触冷静客观的陈述。
不过,“精英”们往往认为,“大众”的思维 就是 很简单。他们觉得,“大众”只能理解到“一面理”的层次,再往上的“两面理”,他们理解不了。
我倒不这么看。
“大众”的理解能力哪有那么差。其实很多时候,大家不是理解不了“两面理”,而是懒得去理解。
毕竟大家只是想宣泄一下情绪而已。对这种需求来说,“这个人无耻至极,他犯下了滔天罪行,必须坚决打倒他”之类的叙事就足够了,干吗还要弄清他到底为什么“无耻至极”、究竟犯下了哪些“滔天罪行”呢?
这多累啊。再说也没必要。
你当然可以说,怎么没必要,要知道现实世界可是很复杂的呀!
这我承认。因为现实世界中总会有人和人之间的利益矛盾、理念冲突。
哪怕全世界的人思维方式都很简单,当他们碰到一起的时候,产生的矛盾和冲突也不可能用简单思维来解决。
但你想过另外一个问题吗?
如果全世界的人思维都很复杂、很深刻,大家就没有矛盾和冲突了吗?如果也有,那恐怕就不是“用简单思维解决不了”的问题,而是“用什么思维都解决不了”吧。
五
我不是说,“大众”就应该肤浅、应该简单、应该永远给“精英”做苦力。
但我想提醒那些以“精英”自诩的人们:如果你真的认为自己是“精英”,就得接受“精英永远是少数”这个现实。
理念是少数,行为也是少数。
因为“精英”本身就是个相对概念。打个比方:当人类智商普遍只有80的时候,智商120的可以叫“精英”;如果大家的智商都到120了,那智商160的才能叫“精英”。
也就是说,甭管“精英”的标准是啥,总之它跟“大众”不一样。
那“精英”们又何必总是一副居高临下、俯瞰众生的样子呢?你在为“大众”成不了“精英”着急吗?着急有用吗?
我们都不是佛祖啊,谁能点化得了谁?
要知道,对任何一个“大众”来说,他都有成为“精英”的权利,但指望所有“大众”都成为“精英”,是不现实的。
再说,“精英”就很了不起?难道只有“精英”认为的幸福才叫幸福?
“精英”们似乎总以为,规律作息、刻苦读书、勤奋工作、坚持锻炼、独立思考,才是人类应该做的事。根据他们的逻辑,无论沉迷于“农药”、“吃鸡”还是“抖音”,都是对自己的不负责。
我没法反驳这个逻辑。毕竟我自己也说了,抖音的真正危害在于它助长了人们的没耐心,而没耐心的人是不可能过上“物质精神双丰收”的生活的。
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在 这个逻辑 里。不是每个人都追求这种生活。
注意,不是哪个人 无权追求 ,而是哪个人都 有权不追求 。实现“成功”或“上进”,不是幸福唯一的样子。
甚至可以说,像时钟一样精确地做事、为明确的“成功”或“上进”目标而努力,本来就是人类被自己文明异化的结果。你看原始社会的人,虽然风餐露宿、朝不保夕,却也懂得享受生活、随性而安,而且对未知世界充满离奇的想象。这未必就不是一种幸福。
当然,我们不可能退回原始社会,所以上面的话只是提供另一种思路,不是对“抖音危害论”的最有力反驳。
六
现在我换个思路:我暂且承认,在现代文明社会中,人应该追求“成功”和“上进”。同时我还承认,把大量精力花在抖音上的人,不可能实现通常意义上的“成功”和“上进”。
这你满意了吧。但我现在的问题是:不把大量精力花在抖音上,就能“成功”吗?
我就极少玩抖音。我也不玩“农药”和“吃鸡”。我还坚持每天读书、健身。
那我“成功”了吗?还不是一样没有。
你当然可以说,这样至少有“成功”的可能,但你要知道,玩抖音也有“成功”的可能。
“可能”无非是一种愿景。而抖音之所以受追捧,恰恰在于它给所谓的“底层人”提供了一个“成功”或“上进”的愿景。
或许这愿景是一种幻觉。但在现实世界日趋板结的时刻,有幻觉总比连幻觉都没有强。
何况抖音提供的“幻觉”比“精英”们说的“愿景”要实惠太多了――如果时间就是金钱,那“15秒”是个很平民化的价格。
你想,对一个每天工作10小时、累得筋疲力尽的人来说,让他再花4个小时才能得到一点点充盈感、或者一丝丝“上进”的迹象,是不是太奢侈了。
他干吗不去寻求更“廉价”的快乐呢。
要知道,虽然在理论上,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但现实恐怕是,有些人的时间,并不完全属于自己。
对这些人来说,他更需要把属于自己的时间花在“性价比”更高的消遣方式上。
所以,如果你真的认为这些人需要改变,那是不是应该先尝试改变这些人所处的 现实处境
。如果这个处境不改变,就算没有抖音,也会有“抖声”、“颤音”、“颤声”……
当然,你还可以反驳说,改变应该是由自己作出的。如果一个筋疲力尽的人不肯花时间追求“上进”,他就永远不可能摆脱每天筋疲力尽的处境。
这话没错。但说这话的人,恐怕有点杞人忧天。
别那么瞧不起“大众”的理性。区区一个抖音,有能耐让“大众”永远“沉沦底层”、永远不能摆脱“苦力生涯”?
我不这么看。我相信“大众”是有理性的,因为我也是“大众”的一员,而我就有理性。
可能不多,但至少有。
我至少明白,如果抖音不能让我赚钱,我是没资格沉迷其中的。不然谁给我付网费啊?
七
当然,我很敬佩那些苦口婆心地奉劝大家不要沉迷抖音的人。因为他们保持着对“新生事物”的怀疑,保持着对“变革”的谨慎。
并不是所有“变革”都是“进步”。谨慎一点没坏处。
但也请容我苦口婆心地奉劝那些人一句:谨慎可以,焦虑没必要。
你当然可以认为,总要有人承担“心忧天下”的责任,而你就是那个人。可是,你为之焦虑的那些人,本身并不焦虑,也体会不到你的焦虑。
于是,你的焦虑也改变不了什么。
而我为你感到焦虑。我又能改变你吗?我也不能。
我们都很顽固。
您可以同步在新华网、搜狐、今日头条、腾讯网、天天快报、和讯等11个知名平台查阅和识局微信同步推出的内容。
更多区域经济、园区经济、产业经济信息,尽在识局网!还在等什么,赶紧进入www.ishiju.com 吧!
zhijujk | 识局
我们是识局团队!
欢迎加入识局君的朋友圈――“识友会”。请先添加识局小秘书个人微信(pujianger),身份信息核实完毕后,小秘书会将符合条件的朋友请进识友会微信群。
读者投稿: content@ishiju.com
申请转载: fanww@ishiju.com
广告合作: contact@ishiju.com
招商与园区运营合作: daimh@ishiju.com
人才应聘: hr@ishiju.com
业务联系电话: 021-68407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