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校园微电影一分钟短剧本 一分钟校园短视频

  

  8月6日上午,烈日下,在温岭文化中心的走廊里,一对青年男女正在专注地解读剧本《刺猬》中的一段对话。这部30分钟的微电影由温岭二中高三毕业生陈自编自导,正在紧张拍摄中,预计月底与大家见面。   

  

  从编剧本到招演员,全都一手完成   

  

     

  

  103010集青春、幻想、成长等元素于一身,讲述了一个普通英雄在校园被欺负的故事。因为一次意外,他拥有了一种超能力,并用它来帮助被压迫的女英雄。但电影并没有就此止步。主人公最终靠自己的努力而不是超能力改变了自己,成为了一名受欢迎的学生。   

  

  “校园是熟悉的场景。在校园电影中,我们经常看到优秀的学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鼓励,但实际上,学校里更多的是沉默而普通的学生,这些学生并非没有丰富的内心世界。我更喜欢从小人物的角度反映现实。从而形成关注这类学生的诉求,用现实题材表达我们对浪漫情怀的期待。”谈及拍摄这部电影的初衷,兼具导演和编剧双重身份的陈冠坤表示,要为不会说话的人说话,希望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正视自己,改变自己,健康快乐地成长。   

  

  这部名为《刺猬》的电影充满隐喻,耐人寻味。陈说:“刺猬的心是软的。遇到危险时,它只能忍受浑身的荆棘来抵抗。剧中的男女主角也是如此。当他们遇到欺凌时,只能封闭内心,封锁外界,却无法改变现状。虽然我们的电影叫刺猬,但我们想表达的不是做刺猬。”   

  

     

  

  今年19岁的陈是一名学了四年舞蹈的艺术生。拍摄是他“早有计划”的计划。陈冠宇从小就喜欢看电影,涉猎过文艺片、商业片和奇幻片。一部喜欢的电影,他可以反复看很多遍,用文字记录下自己的感受。每次看,他都能有不同的理解。“之前看电影的时候,我探索过男主角的情感变化,但既然学会了导演,我看电影的时候就会观察画面的色彩和场景。”他调侃自己好像得了职业病,不停地分析镜头。   

  

  2016年,曾经由市二中学生拍摄的微短片《刺猬》上映,一下子引起了陈拍电影的兴趣。“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学生拍的电影,也是我第一次知道电影不是成人专属。”年初,陈决定毕业后拍一部电影。高考结束后,陈冠坤立即拉上同学讨论写剧本和拍电影的事情。经过半个月的努力,剧本顺利诞生。后来,陈通过外部招募的方式挑选了十多名演员,最终组成了一个30人的团队,一个像样的剧组刚刚出炉。   

  

  零支出拍摄电影   

  

  拍摄的主要设备是四个单反相机。拍摄室内场景的场地是文化中心的两个房间。说到拍摄地点,还有一集。早在拍摄之前,陈就已经联系了一所中学,想要成为拍摄场地。然而,由于影片涉及校园欺凌,原本联系的场地被“毁了”。“幸运的是,我在联系会场的时候,做了双重计划,所以没有造成任何影响。”虽然只有两个房间,陈却捕捉到了整个校园的感觉。“其实校园场景并不大,就像之前播出的电视剧《青春,你好》一样,男女主角校园生活的大部分场景都只是在两个教室里。”拍摄所需的道具由全体剧组人员拼凑而成。“别说了,感觉像校园。”陈说他们没有校服,所以他们让演员们准备白衬衫,白衬衫既统一又漂亮。“拍摄费用几乎为零,主要用于购买道具,午餐费用全部是我们自己的开销。”   

  

  饰演男主角姜琳的方盈也是二中的学生。今年,他报考了中国传媒大学的音乐专业。方盈从小就向往舞台。“尤其是看音乐剧的时候,舞台上的演员似乎都容光焕发。”想到夏天没有活动,方盈和陈冠宇一拍即合。对于方盈来说,这部电影的拍摄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当我进入工作室时,我发现课堂和实践是不同的。”方盈说,“在片场,我们应该注意座位的位置,这比表演复杂得多。”每次开拍前,他们都会再排练一遍,直到导演点头才开拍。“最幸福的事情就是遇到一个好演员,尽情地表演。”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一个被欺负的动作场面。“这出戏的对手很厉害,他也被带进了局面,一点也不尴尬。”   

  

     

  

  “没想到他们做的事情真的不一样,他们真的把拍戏当成一回事。”二中副校长苗干说,这次,他作为指导导演客串了这部电影。“我原本以为他们只是拍了一些单反镜头,但现场的收音机和照明板.这些简单的拍摄设备一应俱全,剧组人员基本都是艺术类考生,专业性和熟悉度都很高。”   

  

  为梦想齐心协力   

  

  7月中旬,《想见你》机组成功启动。所以从那以后,经常有这样一群人背着大包小包在文化馆里奔波。上午9点至晚上8点半,陈。   

行人都泡在片场里。“有时候,从早忙到晚,连一口水都喝不上。”

  

不过,真正扛起摄像机,到片场指挥,陈冠錡有了不一样的体验。“实战时,每天都会遇到不一样的困难。”他还记得开拍第一天,需要拍摄一个演员倒地的外景。但是因为忘记看天气预报,炎热的环境,还未磨合好的演员,导致一个简单的场景足足拍摄了一个小时。“那天是7月最热的一天,因为我的失误,演员要一遍又一遍地倒在地上,心里还是蛮愧疚的。”

  

  

还有令陈冠錡头疼的是一些镜头的拍摄,比如踩脚的场景。为了拍出特写,陈冠錡试验了多种角度,最后发现只有趴在地上拍摄才能呈现出最好的效果。趴在地上拍摄半个小时之后,这一镜头终于达到让大家满意的效果。这种高难度的动作在片场屡见不鲜。在拍摄一则教室内的对话时,由于教室空间较小,陈冠錡就像一个杂技演员一样,一手倚窗,身子半支在空中,观察拍摄画面。

  

“今天我们收工了,辛苦大家!”听到这句话后,许多人都松了一口气,因为他们知道当天可以休息了。但对于陈冠錡,这并不是任务的结束。回到家,他要马上检查当天拍摄的90多条素材,及时与后期制作人员取得联系。之后,陈冠锜还要商讨第二天的剧情如何拍摄。

  

虽然困难、疲惫,但是陈冠錡依旧觉得快乐。在片场,每天都能听到他们的欢笑声。“可能就是某一句台词,演员笑了,其他人也接二连三地笑个不停。”陈冠錡说,“这不仅是一部微电影,更是我们这群人的梦想。”在他的背后,还有其他人在努力,后期深夜剪片,场务整理次日拍摄影片所必需的物品,编剧思量着剧本的呈现效果……他表示,与这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一起为梦想努力,即使再苦再累也是快乐的,因为他们都怀揣着一个电影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