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快地去飞聊后继”
微信起诉多山非法获取用户授权的案件刚刚平息,头条部推出了社交应用——飞超。
半年前,新京报报道,头条部酝酿着一款名为“飞超”的重量级产品。该产品关闭已久,将独立推出,不会嵌入今天的头条应用。这种产品开发背景可能与近年来社交领域新产品的频繁出现有关,但今天的头条仍然与能与微信、QQ竞争的产品无关。
记者查询田燕,发现“飞超”已划归今日头条母公司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字节跳动),后者也是今日头条、Tik Tok等产品的运营公司。
2019年1月,今日头条CEO陈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社会化绝对是我们明年的重点。我在微头条上说我有一个关于社会化的想法。这只是一个想法。春节后可能会有另一种想法。”暗示着今天的头条在未来会布局在社交领域,而这个飞行聊天团队也只是分成了今天的头条。
“飞聊是社交领域的一次探索和尝试。它是一个开放的社交产品,是即时通讯软件和兴趣社区的集合,致力于帮助用户发现同样的好处。我们希望飞超能把有共同兴趣的朋友联系起来,让大家的生活更加丰富有趣。”字节跳动正式回答道。
“更快地去飞聊后继”
多闪前赴
飞聊后继
与以往的“90后”发布会不同,飞超的推出非常低调。最初,在苹果商店,你只能通过扫码或者搜索“移动社交新世界”和“猿猴”来下载。
王”,而安卓用户需要在飞超官网下载,并没有登陆任何应用市场。同时,飞聊不像多闪一样依赖标题系统下的任何应用指南。
在界面设计上,飞超的聊天界面、朋友圈、图片、视频都和微信类似。不过在加好友方面,飞超侧重于社交兴趣。用户可以设置兴趣小组,并在小组中添加好友,这与QQ群和豆瓣非常相似。这种设计也可以避免过于依赖熟人社交,通过兴趣模式获得一些初始用户,已经被很多产品验证过,相对更容易成功。
Chat还推出了发送红包(绑定支付宝)、即时语音转文字、边发好友应用边聊等功能,使得平台的关系链持续拆分成为可能。
除了用红包接入支付宝,字节跳动和阿里也越走越近。Tik Tok把支付宝作为支付方式连接起来,把淘宝购物车变成了一键购买工具。字节跳动还推出了一个低成本购物平台。
字节跳动没有直接回应飞天聊天的初衷。在推出Multi-Flash时,Tik Tok总统张南曾回答说:“很多用户会用Tik Tok进行讨论,有一些限制。因为这些限制,我们不断遭到用户的抗议,他们觉得自己的社交需求被压制了。他们甚至开始用Tik Tok的私人信息交流。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这是我们制作短视频社交传播的初衷”。
此前,微信起诉多山非法获取用户授权。原因是,据微信称,多山并未获得微信“一键登录”权限,但Tik Tok将“一键登录”权限获得的微信头像和昵称给了多山,疑似获得了微信社交关系链。
5月16日,天津滨海新区法院发布诉讼禁令,支持腾讯的诉讼请求。随后,Tik Tok官方发布声明称,根据禁令,如果相关用户不尽快更新头像和昵称,将无法使用Tik Tok登录flash,Tik Tok的其他功能和服务也将受到限制。
flash的发展不及预期,这也是飞聊推出的一大因素。
图谋社交
或与腾讯正面“冲突”
在2017年11月举行的今日头条创作者大会上,今日头条创始人、字节跳动CEO张一鸣在致辞中表示,今日头条将从智能分发时代走向智能分发与粉丝分发相结合的智能社交时代。“我们认为,这也是社交媒体的2.0时代,通过智能推荐获得粉丝更有效率。”
一年后,在2018年11月举行的今日头条活力大会(原创作者大会)上,今日头条新任CEO陈林进一步强调了粉丝分布的重要性,并表示将在补贴、流量等方面倾斜粉丝分布。
根据今日头条MCN向新京报记者提供的数据,粉丝阅读补贴是信息流的10倍,即信息流分发产生的每万人阅读补贴在10元到15元之间,粉丝补贴在100元到150元之间。
这种模式与微博主导的粉丝生态和微信官方账号主导的关注模式非常相似。是一种以作者(博主)为中心,再以社交方式传播的社交媒体分发模式。今天头条部的很多产品,比如Tik Tok、西瓜视频、悟空问答,都有类似的属性。
今年4月,今日头条开发了一款名为“LARK”的社交软件。虽然今天的头条一再澄清这款软件只是用于内部交流,但其暴露的界面设计和成果。
能设定均与企业微信极为相似。由于涉足腾讯的核心领域――社交,今日头条系和腾讯系在今年摩擦不断,从高管层到业务层,再到公关层都曾“互怼”,甚至最终上升到诉讼层面。
业务上,字节跳动旗下抖音、西瓜视频、火山小视频等产品迅速爆发,占领了短视频市场,腾讯则开发微视、YOO、QQ看点等十余款短视频产品“迎战”。此外,腾讯投资的短视频平台快手也加快了推出新产品、新功能的速度,腾讯投资的趣头条成立仅两年却迅速崛起,成为渗透率仅次于今日头条的资讯应用。
对于张一鸣和今日头条系的社交野心,欢聚时代(YY)董事长兼CEO李学凌在微信朋友圈表示,“我赌张一鸣的飞聊能够成功。因为我看到了太多成功的因素在里面,我觉得机会真的可能来了。”
李学凌还在该条朋友圈的评论里补充称,“成功的定义其实就是自己能够持续地活下去,但不一定规模做得多么大,其实真正的规模是时间的产物,如果你能够在一个小规模下有活下去的理由,你就会持续成长的。”
另一方面,知识社区悟空问答的遇冷和被迫调整,也让今日头条系意识到,爆款的模式并非单纯以流量灌注就能迅速获得成功,社交和社区类产品还需要有更强的运营和更稳定的产品逻辑。
一位接近腾讯高管的人士在谈及“以流量造爆款”时评价称,“流量并非在每个产品上都奏效。流量对于不成功的产品而言,只有在2000万用户时死还是在200万用户时死的差别。”
新京报记者 白金蕾 编辑 王宇 校对 杨许丽